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00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本文讨论了滦平地区春玉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肥料-产量效应和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分-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水分-产量效应接近显著水平,而肥料-产量的效应在任何水分条件下均为正效应,作者认为,在目前生产力水平条件下,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是肥而不是水,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当地春玉米合理种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82.
福建省夏旱期间空中水资源及人工降雨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光平  方仕珍  林芬 《气象》1993,19(11):25-30
该文通过对福建省夏旱期间不同天气类型的空中水资源分布物征分析,探讨夏旱期间各个旱区开展人工降雨的物理条件。  相似文献   
683.
分析研究了汉中地区玉米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提出玉米产量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84.
通过对1992年与夏红薯淀粉含量比较高的1991年夏红薯生长期内主要气象要素分析指出,1992年夏红薯淀粉含量偏低的主要气象原园是8、9月多雨带来的“铁钾症”,并提出了扑救建议。  相似文献   
685.
经过1993年对夏玉米使用HF—891矿肥的试验,得出使用HF—891矿肥可使夏玉米早熟增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86.
夏玉米发育进程分析和生育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农业气象试验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咸阳地区夏玉米发育进程模式:N=ea·Tb·Sc和夏玉米生育期预报模型:Nt=ea·(T·n0)·(S·n0)c。二模型精度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687.
688.
喀斯特地区农业活动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土壤团聚体破碎、微生物量降低,进而引起土壤氮快速丢失。然而翻耕和玉米种植如何影响这一过程仍不清晰。本研究基于当地常见作物玉米地的不同翻耕模式(NT-免耕不种玉米; NTM-免耕种玉米; CT-传统耕作不种玉米; CTM-传统耕作种玉米)的原位控制试验,分析一年后土壤团聚体组成、氮素及微生物量等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翻耕措施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分布、总氮丢失量(△TN)、硝态氮(NO3--N)、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量生物量碳(MBC)含量,玉米种植仅对土壤NO3--N和DON有显著作用。翻耕主要破碎5~8 mm粒级大团聚体,显著提高土壤△TN,降低土壤MBC含量。土壤NO3--N是喀斯特地区可溶解性氮素的主要形态,其次是DON,铵态氮(NH4+-N)含量最低。土壤NO3--N在翻耕或玉米种植下均显著减少,DON仅在翻耕和玉米双重作用下显著降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氮的丢失主要来自土壤团聚体5~8 mm粒级的破碎。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中,减少耕作干扰或开展保护性耕作是减少土壤物理结构破坏,维持氮库,实现其可持续性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89.
气候变化背景下1981-2010年中国玉米物候变化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雅  刘玉洁  葛全胜 《地理学报》2018,73(5):906-916
基于中国玉米种植区内114个农气站1981-2010年的长序列物候观测数据,量化分析了玉米8个连续物候期的时空分异特征和相应的生长阶段长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1-2010年间,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和有效积温(GDD)呈现增加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物候期发生了显著变化。春玉米物候期以提前趋势为主,包括西北内陆玉米区春玉米、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春玉米;夏玉米和春夏播玉米各物候期在不同区域均呈现推迟的趋势,西北内陆玉米区夏玉米各物候期推迟的幅度大于黄淮平原夏玉米各物候期推迟的幅度。玉米物候期的变化改变了相应生长阶段的长度,中国春/夏/春夏播玉米营养生长期(播种期—抽雄期)呈现不同程度的缩短趋势,而对应的生殖生长期(抽雄期—成熟期)呈现不同程度的延长趋势;春玉米生育期(播种期—成熟期)延长,夏/春夏播玉米生育期缩短。  相似文献   
690.
东北春玉米非线性积温模型参数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东北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以观测年份较多、观测地点较广为原则选取4个春玉米品种,分别为东农248、龙单13、四单19和丹玉13,利用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判断4个玉米品种的相对熟型并对沈国权非线性积温模型(简称NLM)进行参数拟合,讨论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与品种熟型的关系,对NLM进行有效改进及验证。结果表明:4个春玉米品种NLM均不存在无效参数,参数K与参数Q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K可能仅是一个统计参数,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积温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全生育期模型参数Q与多年站次平均有效积温或活动积温有较好的相关性,由于不同的积温意味着不同的玉米品种熟型,说明Q与玉米品种的熟型有关,将模型参数Q和K用反映玉米品种熟型的参数(有效积温、活动积温)表示,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品种的通用积温模型,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