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4篇
  免费   926篇
  国内免费   1216篇
测绘学   360篇
大气科学   718篇
地球物理   1230篇
地质学   2105篇
海洋学   586篇
天文学   142篇
综合类   262篇
自然地理   1003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61.
Orbital period variations of the Algol-type eclipsing binary, VW Hydrae, are analyzed based on one newly determined eclipse time and the other times of light minima collected from the literature.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orbital period shows a continuous increase at a rate of dP/dt = +6.34×10-7 d yr-1 while it undergoes a cyclic change with an amplitude of 0.0639 d and a period of 51.5 yr. After the long-term period increase and the large-amphtude period oscillation were subtracted from the O-C curve, the residuals of the photoelectric and CCD data indicate a small-amplitude cyclic variation with a period of 8.75 yr and a small amplitude of 0.0048d. The continuous period increase indicates a conservative mass transfer at a rate of dM2/dt = 7.89×10-8 M⊙ yr-1 from the secondary to the primary. The period increase may be caused by a combination of the mass transfer from the secondary to the primary and the angular momentum transfer from the binary system to the circumbinary disk. The two cyclic period oscillations can be explained by light-travel time effects via the presence of additional bodies. The small-amplitude periodic change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a less massive component with mass M3 > 0.53 M⊙, while the large-amplitude one is caused by the presence of a more massive component with mass M4 > 2.84 M⊙. The ultraviolet source in the system reported by Kviz & Rufener (1987) may be one of the additional components, and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more massive one may be an unseen neutron star or black hole. The rapid period increas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presence of two additional components in the binary make it a very interesting system to study. New photometric and high-resolution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and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ose data are requir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562.
介绍了磁致伸缩微位移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检测方法,设计了使用双频激光干涉仪作为测量基准的测试平台;对该驱动器的位移的输出特性进行了测试,通过拟合处理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可提高超磁致伸缩微位移驱动器的线性度和控制精度,使得驱动器性能改善.基于磁致伸缩效应原理研制的微位移驱动器,具有线性好、分辨率高、精度高等优点,经测试,达到了设定的参数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63.
近些年随着中国植树造林计划的持续进行,植被覆盖不断增长,进而影响中国地表环境。地表温度是表征地表物理过程的重要参数,是地表—大气能量交换中的驱动因子,广泛应用于气候、水文、生态及气象等研究中,是众多基础学科研究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分析植树造林战略对局地和区域尺度的影响,以指导相应政策的制定,本文采用IBM(Intrinsic Biophysical Mechanism)方法研究了中国区域植树造林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并讨论了辐射效应与非辐射效应以及不同林地类型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树造林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在高纬度地区的寒冷季节表现为增温作用,而在温暖季节各纬度均表现为降温作用。(2)寒冷季节高纬度地区植树造林对地表温度的辐射效应较为强烈,而在其他季节各纬度植树造林对地表温度的非辐射效应占主导作用,辐射效应较为微弱。(3)开阔地转为林地时,不同林地类型对地表温度有不同的影响特征。开阔地转为落叶阔叶林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与植树造林对地表温度的总体影响变化具有相似特征,表现为在寒冷季节高纬度地区为增温作用,在低纬度地区均表现为降温作用,开阔地转为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均表现为降温作用。  相似文献   
564.
大型地面太阳望远镜选址云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璇  姚永强  张永婧 《天文学报》2012,53(5):426-440
利用中国756个地面基本、基准气象站1961~2008年云量年值、月值数据集,分析全国地面太阳望远镜选址的云量条件,结果表明;40°N纬度带和藏西南地区,云量条件最优;其次是新疆西部和北部、东北北部和东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江孜一带;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及云南大部,云量条件居中;33° N以南,包括江南华南、青藏高原东南部林芝附近及四川盆地、重庆、贵州一带,云量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565.
大地电磁法一直以来基本都遵循场源为平面电磁波的假设,这种假设普遍适用于中高频的大地电磁研究,但在具有显著非平面波场特性的区域或开展长周期大地电磁研究时,则对场源平面波的理论基础带来了挑战,若不满足理论假设,将会导致深部探测的可靠性降低,勘探目标定位风险增高.本文通过选择线状、片状及非规则场源模型来模拟极光电集流、赤道环电流和横向波动的波数场源,开展了大地电磁场源效应的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非平面波模式和平面波模式的响应差别.模拟表明大地电磁场源效应强度与模型平均电阻率正相关,与频率和测点与源水平距离负相关,且与场源的高度、宽度和横向波长等参数均有关系,非平面波模式和平面波模式正演响应在一些情况下具有超过10%的差异.基于场源效应特征,归纳并提出了五种场源效应校正方法,一是计算极限模型来截断场源效应影响频段的频域截断法,二是对多个同步观测的邻近测点进行平均的测点平均法,三是延长测点观测时间的时间域延长法,四是剔除较强垂直磁场分量所对应场源效应较强段数据的时间域剔除法,五是直接考虑场源的反演,五种方法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地电磁场源效应的影响.对于受场源效应影响的大地电磁数据,若直接采用平面波方式进行反演则可能在深部产生较大畸变,若在获知场源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可开展考虑场源的大地电磁反演来消除场源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566.
包得志  荣棉水  喻烟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6):1472-1479,1500
盆地效应作为场地效应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对地震动的影响仍在持续研究当中。建立二维梯形沉积盆地模型,模型边界采用透射人工边界,利用显式有限元法作为求解方法。根据Buckingham提出的π定理定义了多个影响盆地效应的无量纲参数,包括盆地深宽比、介质波速比、盆地深度与入射波长之比、盆地开口宽度与入射波长之比。以Ricker子波作为输入波,研究SH波垂直入射盆地模型时,以上无量纲参数对盆地放大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盆地深宽比越大盆地诱发的聚焦效应越明显,盆地深宽比越小盆地边缘效应越明显。在盆地的深宽比和入射波确定时,随着盆地开口宽度与入射波长之比不断增大盆地的最值放大系数逐渐从盆地中心移向盆地边缘,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边缘放大效应。其中波速比差异对放大系数的影响最大,波速比差异越大介质的波阻抗比越大,放大效应越显著。通过将影响盆地放大效应的参数无量纲化,使梯形盆地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研究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67.
我国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多样,地形效应研究与影响校正是电磁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中的重要问题,忽略地形影响将造成数据解释的较大误差.为了避免复杂的地形效应,实际勘探中尽量将发射源与接收点布置在地形平缓处,但源内仍然可能存在水坑、空洞等小型地形对电磁响应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实现了频域、时间域电磁法三维数值模拟,构建了大回线源内含凹陷地形的多种勘探场景,分析了地形尺寸、填充介质变化对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文中通过与均匀半空间解析解、前人的块状高导体模型的数值结果对比,验证了基于有限元法的频域、时域电磁法三维正演的正确性和精度.在矩形回线源内构造了不同尺寸的凹陷区域,将凹陷区域填充空气、雨水介质模拟空洞和水坑,以均匀半空间响应为参考,定量考察了空洞、水坑对电磁响应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回线源内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较高频段和时间域早期,水坑对电磁响应的影响显著高于空洞,在实际勘探中,应尽量避开水坑,而存在较小空洞时,可忽略地形效应.  相似文献   
568.
井水位对地壳应力-应变响应灵敏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从丰镇井水位的潮汐效应、地表水体荷载效应与列车荷载效应分别计算出井水位对各类应力 应变的响应灵敏度,其结果分别是6.6×10-9体应变/mm、9.6×10-7体应变/mm与1.0×10-2体应变/mm;在此基础上,推算出该井水位在张北地震前60mm的缓升型异常相应的含水层应变与应力前兆的量级为5.76×10-5体应变与2.3kPa。  相似文献   
569.
真实大地固有频散特性,较强的频散效应叠加到瞬变电磁响应之中,会给传统的数据处理手段带来困难.目前考虑频散效应的瞬变电磁数据多参数联合反演解释方法,具有显著的多解性和初始模型依赖.为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探究可能的解决途径,这里首先引入Cole-Cole模型,结合数字滤波方法实现了频散介质中瞬变电磁响应的正演,通过与...  相似文献   
570.
电磁波信号在地球大气中的传播受到折射的影响,传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传播的路径变为曲线,长度大于直线距离,相应的传播时间也被延长了,采用一个简化的球对称大气模型计算了光线在不同天顶距下由于路径弯曲而引起的延迟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