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篇 |
大气科学 | 4篇 |
地球物理 | 9篇 |
地质学 | 142篇 |
海洋学 | 8篇 |
综合类 | 5篇 |
自然地理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前利用无损检测技术来评价微生物矿化反应加固效果的研究较少。在试验确定微生物灌浆周期、灌浆速率以及最优灌浆间距的基础上,结合填筑体内部进行管路灌浆的思想自主设计了用于填筑体加固的多层多孔灌浆管道系统,利用该系统开展泥质页岩残积土的微生物灌浆室内模型试验。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针对循环灌浆得到的残积土胶结体开展详细的加固效果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多层多孔灌浆管道系统对填筑体进行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MICP)技术处理后,残积土填筑模型的超声波速增大明显,表明采用该灌浆方法可有效提高填筑体密实度,证明了应用自主设计的多孔灌浆系统进行填筑体加固的可行性;(2)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测定不同灌浆阶段填筑体的正、侧面波速,发现其波速与增量呈左右对称分布,且随着微生物注浆加固次数的增加,模型加固区域逐步向上部土体扩散,其中中部土体加固效果较强;探究了填筑体内部的加固规律以及超声波速技术用于评价加固效果的可行性;(3)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采用“正面提供权重,侧面提供波速”的方法对各测点的波速进行推算,得到填筑体的波速值云图,进一步揭示了填筑体内部密实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可为微生物加固填筑体的效果分析提供借鉴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2.
以多元回归分析为依托 ,引入M 相模糊论域 ,并建立LOGISTIC模糊隶属函数模型 ,最后应用该理论对实际问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3.
Meng Fanping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0(Z1):215-220
生物强化技术对于改善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研究以生活污水中添加有效微生物群(EM)和单以生活污水两种方式培养活性污泥,然 后分别将其引入SBR反应器,以考察EM对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正 常生活污水浓度和最优工艺条件(污水pH6~8,曝气2h,静置沉淀0.5h)下,EM-SBR反应器对 污水CODcr、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比普通SBR工艺高19.08%和23.17%;且具有较好 的稳定性。此外,EM强化的SBR工艺还具有极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CODcr为2738mg.L-1时,处理3h后,出水CODcr即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去除率高于96 %,而普通SBR工艺即使处理6h也不能达标。 相似文献
174.
一个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参数区域化研究:以东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氮是引发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湖泊外源和内源氮的去除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非常关键,其中填料对氨氮的去除是湖泊外源控制的重要途径.研究了4种填料(天然沸石、陶粒、蛭石和土壤)对氨氮的吸附行为、填料去除氨氮的主要途径以及溶液中pH值和温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明显,蛭石次之,土壤与陶粒效果较差.沸石去除氨氮的途径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物理吸附作用很小;陶粒、土壤和蛭石3种填料的离子交换作用和物理吸附作用的效果相当4种填料的吸附量在温度为15-35℃内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pH值为3—9范围内随pH值升高而增大,振荡6h均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175.
通过试验和模拟,研究生态滤沟对城市路面径流的净化效果及适宜工况。设计了半渗透型和防渗型两套生态滤沟试验系统,每套系统由5种典型填料滤沟组成。不同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填料组合方式是对整体处理效果影响最重要的因素,且以粉煤灰+沙(FS)为人工填料层的生态滤沟净化效果最好,防渗与半渗透型沟槽综合去除率分别为83.12%和73.18%,最佳淹没区高度为150 mm。建立了污染物(TN、TP)去除率、出水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经Nash-Suttcliffe系数和决定系数检验,拟合效果良好。采用Hydrus-1D模型对3种入流浓度下TP在生态滤沟系统中的迁移进行了模拟,TP出水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11%、17.33%和26.57%,模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6.
高速铁路路基戈壁填料地基系数与变形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路基试验段戈壁填料现场填筑试验为依据,分析了路基压实指标K30与Ev2的区别与联系;总结了4个试验工点K30与Ev2及Ev1变形曲线特性,并对地基系数K30与变形模量Ev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对影响K30与Ev2的因素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填土的密实程度是影响K30与Ev1及Ev2/Ev1的主要因素;填料的性质是影响Ev2的主要因素,对 Ev2/Ev1也有较大影响;Ev2为填料的特征参数,反映了路基的刚度;K30为填土压实质量控制指标,K30与Ev1的相关性较好,与Ev2的相关性相对较差,K30与Ev1及与Ev2的相关性的好坏还与填料的性质有关,检测指标越离散,相关性越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