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6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城市热岛效应是人类活动对大气系统影响的最主要体现之一。本文利用(Space and Time Multiscale Analysis System, STMAS)时空多尺度分析系统,融合了地面自动站、雷达、卫星等多源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建立了城市热岛三维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统计了2021年北京夏季的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特征,选取其中一次超强城市热岛个例(2021年6月11—12日)详细分析了其三维精细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本个例中,夜间郊区近地面迅速降温,形成逆温层;而城市近地面降温缓慢,使得近地面城郊温差不断增大。(2)本次超强城市热岛三维温度场暖心结构在地面和990 hPa以下低空等压面清晰可见,风场距平呈现气旋性环流特征并在低空从郊区向城区辐合,引起可到达中高空的上升运动,说明城市热岛效应有增强垂直环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利用MODIS资料研究了2004年4月南京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合地表覆盖类型分析了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地表温度(Ts)、地表反照率(α)的城乡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效应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南京城区存在着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平均Ts比乡村高约10.83%;城市NDVI和α分别比乡村低约为62%和18.75%;NDVI与T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而NDVI与α之间关系与波段有关;城乡植被覆盖差异是造成UHI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地表反照率,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地表反照率可以减小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03.
城市热岛效应的卫星遥感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MODIS资料研究了2004年4月南京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合地表覆盖类型分析了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地表温度(ts)、地表反照率(α)的城乡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效应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南京城区存在着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平均ts比乡村高约10.83%;城市NDVI和α分别比乡村低约为62%和18.75%;NDVI与t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而NDVI与α之间关系与波段有关;城乡植被覆盖差异是造成UHI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地表反照率.  相似文献   
104.
北京夏季强热岛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兴荣  胡非  舒文军 《气象》2007,33(6):25-31
应用北京地区20个常规地面气象站、2个自动气象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m气象铁塔的资料,对北京2003年7月热岛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夏季夜间存在强热岛效应,夏季夜间存在强热岛效应的天数占到了1/3,强弱热岛天数合计占到了大约4/5。进一步分析7月1日强热岛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夜间存在强热岛时,郊区所有测站的地面气温都要低于主城区地面气温,城市强热岛的高温中心在天安门和白家庄连线的主城区;白天日照充足的晴夜,日落后城区320m以下低层大气存在逆温和弱的风速,城区地面气温下降速率和幅度均远小于郊区,城市强热岛因此得以形成和维持。日出后至正午,北京北部郊区日照时间比城区长,郊区地面大气得到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多于城区,而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使城区低层大气逆温消失,大气稳定度减弱,并使郊区地面气温上升速率和幅度大于城区,最终导致夜间出现的强热岛减弱、消失。此外,应用MM5模式对强热岛进行了初步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MM5中考虑城市人为热和热储存,可以改善模式对热岛的数值模拟,表明城市人为热和热储存在夏季强热岛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热岛强度呈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交叉性时间变化,水平分布呈现单中心式、多中心、条状、辐射状、格网状等多种格局形式,同时具有明显的立体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诸多,主要归纳为人为热量释放、下垫面性质和结构、植被减少、大气污染、城市格局、天气状况等。  相似文献   
106.
沈阳等6城市热岛效应卫星监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美国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CH4,2,1通道资料,对沈阳等6城市热岛现象进行连续监测。对所监测城市热岛最大强度及随季节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沈阳、鞍山、抚顺、本溪热岛最大强度较强,大连、丹东较弱,且出现季节不同。  相似文献   
107.
利用美国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CH 4,2,1通道资料 ,对沈阳等 6城市热岛现象进行连续监测 ,对所监测城市热岛最大强度及随季节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沈阳、鞍山、抚顺、本溪热岛最大强度较强 ,大连、丹东较弱 ,且出现季节不同。  相似文献   
108.
熊晓峰  张德州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11):71-74,119
为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热环境与地表覆盖响应,基于长时间序列(2003-2018年)MODIS地表温度和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均值标准差法和城郊温差法揭示了研究区地表覆盖与城市热岛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张明显,建成区范围逐年增大;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热岛在空间上表现为由西向东的M形扩张以及由北向南的Z形扩张;城市热岛强度均在3℃以上,城市热岛增长主要体现在2003-2011年;研究区各地表覆盖类型变化趋势相同,均为水体温度最低,其次是林地和湿地,建成区地表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9.
天津地区城市热岛环流与海风环流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东高红  尉英华  解以扬  刘一玮  李英华 《气象》2015,41(12):1447-1455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TJ WRF)模拟资料及天津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等,选取几个典型天气过程(城区附近局地强雷暴天气过程、受海风影响明显的无天气过程)个例,分析研究天津城市热岛环流与海风环流的空间结构特征及相互作用;重点对城市热岛环流与海风环流相互作用触发局地强雷暴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热岛环流的伸展高度基本在800 hPa 附近、空间范围约为20 km、环流内有弱的辐合上升;海风环流的伸展高度在800~750 hPa、空间范围40~60 km,海风环流前沿海风锋的伸展高度为950~900 hPa,垂直上升速度平均为0.2 m·s-1 ,略强于城市热岛环流。海风环流对城市热岛环流有明显消弱作用,城市热岛环流对海风环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其阻挡的程度与城市热岛环流强度有关。随海风环流向内陆推进,海风环流与城市热岛环流相遇出现叠加,叠加后的辐合上升运动明显加强,最大上升速度可达0.6 m·s-1,并在不稳定天气形势条件下能触发局地强雷暴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0.
陈锋 《地理教学》2014,(19):23-2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认为,大气的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环流则是理解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因此,热力环流在大气环境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笔者发现,因认知上的偏差,关于热力环流的内涵、外延,还存在着不少的错误观点及论断,且这种错误观点及论断还能自圆其说,形成悖论。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践探究来剖析并纠正热力环流的内涵及外延在教学中的常见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