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5篇 |
免费 | 484篇 |
国内免费 | 6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6篇 |
大气科学 | 1227篇 |
地球物理 | 613篇 |
地质学 | 386篇 |
海洋学 | 383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256篇 |
自然地理 | 1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173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05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75年 | 6篇 |
1964年 | 7篇 |
1962年 | 6篇 |
1956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引入垂直能量螺旋度指数( VEH ) 的概念并分析其物理意义,同时采用NCEP 1°×1° 再分析资料和MICAPS重要天气报文资料,将该指数应用于2009 年7 月4—7 日华北地区一次槽前型雷暴大风过程的预报中;在此基础上,利用华北地区2008 —2009 年夏季4 次槽前型雷暴大风个例,对该指数的普适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数反映了气块在螺旋上升过程中释放不稳定能量的能力,是诊断和预报槽前型雷暴大风的有效指数;并将该指数应用于一次华北典型槽前型雷暴大风的预报中,通过对比其它指数,证明其有效;用14 时的VEH 指标,预报20 时前的雷暴大风天气,这种天气一般在VEH 超过1.4 J·m·kg-1·s-2的3~6 h 之间出现。 相似文献
103.
储量计算与勘探线剖面计算机辅助成图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关系教据库和GIS自动编图技术,改进传统的垂直断面法储量计算过程,可实现矿山储量计算和勘探线剖面计算机辅助成图的同步和一体化.在共用的矿山地矿信息点源数据库平台基础上.通过设置本地数据库,形成GIS操作时的外挂属性库,用来保存储量计算和机助成图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储量计算中的每一步骤中,用户以GIS为操作界面来同步实现对空间图元和外挂属性的操作,这其中对工程样段组合、矿体边界圈连和剖面制图综合等开发了大量自动化辅助功能.储量计算的各步完成后,勘探线剖面图和储量报表即同步生成.这种改进的工作方式实现了垂直断面法全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化,将提高这一传统方法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4.
中国陆相储层分布广泛,类型复杂,横向变化大,勘探开发成本高,进行储层分析要求采用高新技术和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本文总结了在我国几个油区进行陆相储层分析的几项地震技术即:垂直地震剖面(VSP)技术,多偏移距和井间层析成象技术以及多参数分析和综合解释技术,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现状的条件下,用以解决我国复杂的陆相油气储层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中国近海,潮流占支配地位,在跃层存在的季节,实测潮流的垂直结构相当复杂.本文将实测潮流分解为平均正压潮流和变差潮流两部分,提出了从能量构成及分配研究潮流垂直结构的方法,并借此方法研究了北黄海实测潮流的垂直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实测潮流的能量之所以在跃层附近集中主要是内潮所致.跃层两侧内潮流的方向相反,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致跃层两侧实测潮流椭圆的旋转方向相反.平均正压潮流与变差流的交叉作用,在潮流垂直结构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作用导致潮流能量在整个水柱中的不均匀分配.在跃层上侧的内潮流与整个水柱中变差流之间的总能量比率,比在跃层下侧的内潮流与该变差流之间的总能量比率要大.以强内潮区(L4站)为例:对于全日潮频率,上述对应的比率各为38.82%和29.88%,内潮流的总能量约为变差流的68.70%;对于半日潮频率,上述对应的比率各为26.61%和19.73%,内潮流的总能量约为变差流的46.36%. 相似文献
106.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此次地震前青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地球物理观测异常。2021年10月下旬青海地区出现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异常,10月27日异常台站最多,并在门源-祁连至兴海地区形成一个面积约为6.6×104km2的高值异常区;此外,2021年7—11月青海地区8项地下流体观测数据出现准同步异常变化。结合青海及周边地区历史震例的分析结果,认为2021年11月23日至2022年1月23日,青海西北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区内可能发生5.6~6.4级地震。门源6.9级地震发生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出现后的73天,震中位于预测区的边缘,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与预测意见一致,但震级超出预测意见上限值0.5级。此次地震前基于地球物理观测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开展的短临异常跟踪分析过程,对中国大陆西部地震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张赤军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4):432-434,443
论述了高精度推求正高的两种方法,并对正高精度的推估及其在模型上的试算也作了讨论,对于海拔为5000m的高山,正高的误差一般不超过±10cm,这与距青岛水准原点达数千公里的西部高山(原)处正常高的精度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08.
探讨频率电磁测深源距对曲线的响应,并设计出在不能消除源距响应时探测二维垂直电性分界面的工作装置 相似文献
109.
降水性层云含水量跃变对应的微结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春2007年5月16日的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飞机观测资料,并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此次降水过程中粒子浓度、粒子谱、雷达垂直累积液态水(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water,VIL)、微波辐射计积分液态水(liquid water content,LWC)以及地面雨强特征。研究表明,层状云微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起伏较大,出现两次典型的含水量跃变:第1次液态水跃变主要是因为粒子浓度增加;第2次液态水跃变是因为粒子浓度和粒子谱共同作用的结果;雷达VIL值和地面雨强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