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8篇
  免费   1025篇
  国内免费   1518篇
测绘学   502篇
大气科学   1467篇
地球物理   1220篇
地质学   2298篇
海洋学   966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469篇
自然地理   42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区域成矿研究从简单到复杂,从地表到地壳深部,现在已经向众多学科,纵深领域渗透。壳幔作用是现代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个关注点。本文对壳幔动力作用与区域成矿关系进行探讨,分别讨论了俯冲、底侵、拆沉和地幔柱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影响和作用。初步建立了深部动力作用与区域成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区域成矿的深部机理和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676~833 Ma)耀岭河群、陨西群、武当群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产生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总体上属于低Ti/Y(<500)岩浆类型.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化学变化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母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它们极有可能是源于地幔柱源(εNd(t)≈ 5,Mg#≈0.7,La/Nb≈0.7).大陆地壳或大陆岩石圈混染作用对于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我们的研究揭示,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火山岩和基性岩墙存在空间上的地球化学变化.它们总体上是产生于幔源石榴子石稳定区.而西北部镇安地区耀岭河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则是形成于幔源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带.碱性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低(<10%)的条件下,拉斑玄武质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高(10%~30%)的条件下.武当山地区的武当山群和耀岭河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经受了浅层位辉长岩质(cpx plag ± ol)分离作用,而其他地区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化学演化则是受控于单斜辉石(cpx)±橄榄石(ol)分离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采用老化徐变理论和等效弹性模量法,对肋柱式锚杆支挡结构的徐变影响提出了具体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了支挡结构的徐变次内力。计算结果表明,在逆作法条件下,随着开挖深度的加大,岩土侧向压力也增大,使后期施工的混凝土构件产生的徐变次内力也随之增大;考虑徐变后使结构设计更加安全可靠,尤其坡脚处后期浇筑的混凝土构件,更要关注徐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在分析传统潮位测量方法、潮位模型及GPS RTK潮位测量缺陷的基础上,给出GPS PPK远距离在航潮位测量的方法。系统地研究GPS PPK在航潮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流程,并对潮位测量和数据处理中的GPS PPK高程质量控制、船舶姿态改正、动态吃水改正、潮位数据提取、垂直基准转换5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确定测量船测量期间的在航潮位。试验结果表明,GPS PPK在航潮位测量方法具有实施简便、精度较高及稳定、可靠、作用距离长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航道在航潮位测量中。  相似文献   
105.
北京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丛源  郑萍  陈岳龙  侯青叶 《地质通报》2008,27(5):681-688
2005-2006年期间,分别采集了北京农田生态系统的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和化肥3种外源输入的样品,共计63件。3种来源样品的年输入通量的定量计算和对比表明,不同地区不同输入途径的重金属元素的年输入通量差异较大,研究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输入途径是大气干湿沉降。如果不考虑农田生态系统的外源输出量,按照目前的污染速度,50年后怀柔和大兴地区表层土壤中cd的含量可突破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碱性土壤的二级标准。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他地区的外源输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引起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6.
滇西沘江流域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测定流经兰坪金顸铅锌矿区的沘江水体中Pb、Zn、Cd、As的含量和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的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沘江水遭到了Cd污染,底泥已经成为重金属元素的蓄积库,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级)衡量,Pb、Zn、Cd和舡分别超标3.4倍、15.8倍、106倍和2.6倍。沘江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峰值在矿山附近的下游,而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峰值在矿山下游30-50km的地方,矿业活动、水流变缓、pH等水体环境条件的变化都能影响水和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底泥中的Pb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Zn和Cd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而As以残渣态为主。Pb、Cd、Zn三种元素的环境有效态含量比较高,对沘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奇异值分解法的含量-面积法对化探异常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敏  申维 《地质通报》2008,27(5):662-667
地球化学场的数据通常具有分形的特征。应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元素含量数据矩阵进行分解,对奇异值进行分形统计,得到了分形模型。重建元素含量的数据矩阵。然后利用含量-面积的分形方法对重建后的数据矩阵进行分形处理。使用MAPGI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地区元素的异常下限,做出元素异常分布图,并与该地区已知矿点的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预测潜在的成矿区。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冲击钻机、打桩机、打夯机以及筑路机等设备工作时产生的震源,对开展工程地震勘探时的利用价值,在东庞矿2093工作面治水钻孔冲击钻进过程中进行了该项实验工作。试验采用WF-1006遥测数字地震仪及CGS-40型加速度检波器,接收排列之间方位角间隔20。,接收道数24道,道距5m,采样率1ms,记录长度2s。最近检波器距钻孔7m。利用SCHRAMM钻机产生的强大振动为被动震源,进行了250m、257m、183m、263m等不同钻井深度,以及与此相对应不同方位角(250°、250°、230°275°)的地震波接收试验。通过分析其地震记录,判定引发东庞矿矿井突水的陷落柱中心位于治水钻孔西南方向。该结论与三维地震勘探确定的陷落柱位置一致,可见通过选择合理的接收方式及参数,被动震源也能够用于地震勘探。  相似文献   
109.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工程,对晋城矿区进行了旨在提高小断层,小陷落柱探测能力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根据面元选择因素及该区地质任务,采用5m×5m网格进行野外数据采集;考虑炮检距、方位角、覆盖次数、排列片横纵比及煤层埋深(350~500m)等因素,采用中点放炮、60道接收,24次覆盖(横向4次,纵向6次)的8线16炮束状观测系统,基岩中激发。原始资料经同一处理流程后,获得5m×5m×1ms、5m×10m×1ms、10m×10m×1ms及2.5m×2.5m×1ms不同单元的三维数据体多个,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小断层,小陷落柱在其小面元叠加时间剖面、顺层切片及相干切片都有清晰的反映。实例说明,小面元采集技术可以提高对小构造的纵、横向分辨能力,满足山区对三维地震精确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0.
屯兰矿南五采区地形复杂,最大高差达271m,地表大面积为第四系黄土覆盖,激发困难。为探索研究小面元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常规三维地震勘区域内划出1km^2,采用5m×5m小面元进行采集。在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采取了加大激发井深、提高覆盖次数、减小CMP面元网格和加大接收排列等技术措施,做到“四小三高、二中一深、两个等高面”。通过插值、抽线及扩大面元处理。获得2.5m×2.5m×1ms、5m×5m×1ms、5m×10m×1ms、10m×10m×1ms以及不同叠加次数的三维数据体。资料解释工作主要是在5m×5m×1ms、2.5m×2.5m×1ms两个数据体上进行,解释落差大于或等于5m的断层6条,落差3~5m的断层8条;查明长轴直径20~30m的陷落柱4个。30~100m的陷落柱1个,大于100m的陷落柱3个。与相邻区常规三维地震比较,小面元三维地震勘探有利于对小陷落柱、小断层的控制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