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55篇 |
免费 | 2090篇 |
国内免费 | 9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75篇 |
大气科学 | 3219篇 |
地球物理 | 2235篇 |
地质学 | 2001篇 |
海洋学 | 490篇 |
天文学 | 297篇 |
综合类 | 660篇 |
自然地理 | 3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0篇 |
2023年 | 338篇 |
2022年 | 364篇 |
2021年 | 387篇 |
2020年 | 371篇 |
2019年 | 343篇 |
2018年 | 245篇 |
2017年 | 250篇 |
2016年 | 267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547篇 |
2013年 | 435篇 |
2012年 | 543篇 |
2011年 | 476篇 |
2010年 | 498篇 |
2009年 | 553篇 |
2008年 | 505篇 |
2007年 | 459篇 |
2006年 | 434篇 |
2005年 | 392篇 |
2004年 | 387篇 |
2003年 | 328篇 |
2002年 | 251篇 |
2001年 | 238篇 |
2000年 | 198篇 |
1999年 | 143篇 |
1998年 | 174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142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111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87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6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介绍了GeoMedia Professional软件在油田地面工程数字化工作中的应用,并针对设置工作空间、数据库、特征类的坐标系统时容易混淆的问题,及该问题引起的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坐标系统不一致,以及一个数据库中个别特征类的坐标系统参数不正确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2.
由于震中附近强震台分布不均,文中联合使用近场2个国家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强震台和7个云南地震预警台网烈度台的强震记录,采用经验格林函数法构建了特性化震源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近场强震动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烈度台的记录可与强震台的记录联合,共同作为强震动模拟的对象,但应注意区分二者的有效频带;在0.20~30.0Hz频带,在53YBX台处的NS分量上,模拟结果的伪加速度反应谱较好地再现了0.1s处的峰值,在EW分量上,合成的速度波形虽然幅值较低,但较好地再现了速度脉冲波段;在53DLY台处的合成波形较好地再现了约2s的长周期地震动;在0.50~30.0Hz频带,合成波形和反应谱与信噪比较高的烈度台的记录较为一致。文中确定的用于模拟强震动的特性化震源模型由一个强震动生成域构成,其面积和相应的短周期范围内加速度震源谱的水平段幅值与地震矩的关系均遵循经验标度律。 相似文献
43.
我们观察了日本中部Omaezaki地区地下水气体组分时间序列数据的周期性变化,Omaezaki是日本地震预报目录中即将到来的Tokai地震前兆信号观察的重要地区.我们已经开始在一口100 m深的井中对地下水中气体组分进行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44.
煤田采空沉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层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身安全1。焦作档部山前地区分布有十多个煤矿,煤田采空引起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和塌陷。本文阐述了采空沉陷的形成条件,变形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塌陷对建筑物和工程建设的影响,特别是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枣庄地区岩溶地面塌陷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庄地区第四系覆盖层厚5~10m,其结构上细下粗,下伏的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岩溶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在十里泉和丁庄—东王庄这两个最大的水源地。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波动的幅度增大,潜蚀作用增强。当地下水位降至基岩面以下时,上覆土层的浮托力消失,产生失托加荷作用,同时在岩溶洞穴中出现的真空又对土层产生了吸蚀作用,上述各种作用均能破坏土层结构,最终导致地面塌陷。因此,在地面塌陷的防治上可采用调整地下水开采量,把水位波动带控制在基岩面以下,以避免地下水各种作用的破坏;在兴建工程建筑时,避开岩溶裂隙发育地段;对塌陷区及时进行相应的工程治理等。 相似文献
46.
基于非局部滤波的SAR强度RC合成变化检测法对小图斑、线型地物等动态监测灵敏,且对数据获取无时空基线要求,在多云多雨城市地表要素变化检测中具备潜力。本文研究以多时相SAR强度RC合成图为数据源,提出一种基于色彩空间变换的变化图斑半自动提取方法,即通过色彩空间转换、训练样本选取、监督分类影像分割、变化区域提取4步骤,可实现基于SAR强度图的城市建设用地动态监测与图斑高效更新。选取南京河西新城与江北新区为示范,以最优参数配置(3特征向量与10样本类别)进行试验,实现了优于88%的建设用地查准率指标。 相似文献
47.
作为古潮汐研究窗口的现代潮汐沉积体系,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古地层序列中潮汐沉积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识别依据。潮汐体系的不同分类与潮坪环境的异样分带,为多样的潮汐信号提供了独特的沉积环境;现代潮汐体系中的微生物研究不断扩展生物成因古潮汐信号的涵盖范畴,物理成因潮汐信号的丰硕成果为古沉积环境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潮汐沉积体系中古潮汐信号的新进展,分析了豫西元古界鲁山剖面的沉积特征,旨为区域古环境重建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8.
基于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北京闪电定位网全闪定位数据和北京地区降雹的人工观测结果,对比分析Gatlin和σ两种闪电跃增算法在不同配置下对北京地区2015—2018年共177次冰雹天气过程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倍数的σ算法预警结果差别很大,2σ(要求当前闪电频数变化率超过之前平均闪电频数变化率两倍标准差)在σ算法中的预警效果最佳;不同N(总闪频数变化率的数量)配置下的Gatlin算法的预警结果差别不大,其中当N=6时的预警效果最佳。2σ算法的命中率、虚警率和临界成功指数分别为80.2%,41.6%和51.1%,N=6的Gatlin算法的相应结果分别为82.5%,62.0%和35.2%。另外,详细分析了一次多单体雷暴过程和一次飑线过程中两种算法的应用情况,结果也表明Gatlin算法比2σ算法的命中率略高,但虚警率偏高很多,临界成功指数偏低。综合Gatlin算法和σ算法对冰雹预报结果评估情况,发现2σ闪电跃增算法更适于对北京冰雹天气的预警,对提升闪电数据在北京地区冰雹预报业务的可用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50.
数字地面模型(DTM)是GIS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数字地球的提出,迫切要求DTM适合网络化的要求。根据地学领域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利用VRML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基于VRML的TIN和DEM三维模型,取得了较好的视觉效果和动态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