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1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518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赵慈平 《地震研究》2002,25(2):140-148
2001年云南澜沧5.0、施甸5.2,5.9,5.3、宁蒗5.8、楚雄5.3和江川5.1级地震前,云南49项水氡前兆中的一些台站出现突出的异常。研究发现,根据这些异常项的异常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历史震例,可对这几次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尤其是地点和时间做出较好的判断。  相似文献   
32.
小波分析及地震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对地震预报寄以厚望 ,而地震是否能预报 ,却是一个长期争论的科学问题。关键是地震前有没有明显的、可靠的、与地震相关的前兆现象 ,以及这些前兆现象能否被有效地检测出来。很早以前 ,人们就注意到地磁异常现象和地震的关系。地球磁场具有谱成分丰富、频带较宽的性质。地震过程是一种非线性的变化过程 ,获得强震前地磁异常信号的突变时刻及突变时刻所对应的频率成分 ,是地震监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很多信号来说 ,傅里叶变换是很有用的 ,因为信号的频率成分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 ,傅里叶变换有一严重的缺陷。由于傅里叶变…  相似文献   
33.
文中回顾了1974年提出的“块、带、源、兆、触、报”六字预报思路,并基于近20年来的研究对此进行了补充和深化。  相似文献   
34.
地震预测,尤其是短临地震预测是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文章总结归纳了当前地震预报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提出了突破地震预报难关的科学思路和技术途径,以及今后开展地震预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我仅就短临地震预报简谈以下观点。1 短临地震预报存在的问题如果短临预报的科学含义是 :1月际地震趋势预测 ;2月际内地震事件发生的预测 ;3月际地震趋势和地震事件的社会发布。那么 ,我国短临地震预报就存在有不少基本性的科学技术问题。试以事实为例简析之。1 .1 趋势问题图 1是我国国家级分析预报业务系统对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期间所作出的短临地震预测趋势标识曲线和实际地震趋势演变曲线。从比较中不难看出 :1差异显著 ,客观趋势的高低走向变化 ,主观预测毫无能力显示 ;2预报者们需要研究科学预报原理 ,避免“猜报”;3预…  相似文献   
36.
论述了我国目前在长期、中期和短临预报中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提出了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川滇地区地震(Ms≥5.0)破裂类型与前兆异常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滇地区 31次 (组 ) 5 .0级以上地震与余震次数的关系进行了统计 ,结合“强地震分为走滑型地震和断错型地震”的理论 ,确定了各次 (组 )地震的破裂类型。从物理机制上对地震破裂类型与震前前兆异常分布关系进行了讨论 ,由此进一步探讨了 5 .0级以上地震震后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38.
XieLili 《中国地震研究》2002,16(3):275-282
This paper describes briefly the recent advances and ac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conducted by th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IEM) in the period of the Ninth Five-Year Plan(1995-2000)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CSB),These projects are related with key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They are: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load level,study on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 damage to buildings.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of base isolation,and study on earthquake damage prediction and seismic losss assessment methods.Through these studies,quite a number of problems have een solved and some of them have een applied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39.
回顾了国内外地震预报研究40年的经历和现状,指出几十年来所取得的科学进展与突破地震预报的科学目标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文章分析了地震预测中的科学难点,提出了加强地震预测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出了加强地震预报基础研究的若干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0.
仁和压容应变短临异常信息的提取及映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久  朱航  程万正 《内陆地震》2003,17(2):134-140
自1997年以来,已经在仁和压容应变台监测范围内发生了多次中等地震。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97年4月到2001年12月底的压容应变和井孔水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对该台1997年4月以来的异常特征和映震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