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1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518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2O09年5月12日,记者早早来到中国地质科学院2层会议室.屏幕上的会议题目已经以"5·12"特大地震现场惨烈的黑白照片为背景定格: "'5·12'特大地震学术报告会". 1年前的5月13日,就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也是这个会议室,也是这个题目,也是爆满的专家学者,也是会前三分钟的默哀,中国地质科学家用自己的良知和理性,对"5·12"特大地震作了最快速的学术反应.  相似文献   
132.
顾瑾平  虞雪君 《地震学报》1989,11(2):124-130
地震活动性的许多特点在中强震之前会有所显示,本文试图选用其中某些指标,采纳ISODATA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多项地震活动性指标的综合判断.该方法将样本反复聚类,直到达到一定精度要求为止,且不易出现预报样本独立成类问题.当所选的每项指标均携有一定有震模糊信息(平均有震从属度大于0.5)时,该方法可以综合多项指标作合理判断,把有震、无震样本归入不同类别.由待预报样本所进入类别的震情性质得到预报信息. 本文作了月预报和半年预报的实例验算,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3.
许绍燮 《地震研究》1989,12(1):70-71
地震前兆现象很复杂,几乎是一个地震一个模样,难以从中找出共同性的规律,针对这一现实,人们正在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一个方向是提出更为复杂的震源模式,以便解释复杂的前兆现象。同时对震源做过细的研究,以深入了解其复杂的过程。又一个方向是在占有广泛震例资料的基础上,暂时排除细节,求同存异,只仅着眼于从最基本的层次上探索震前出现的普适现象,但从普适性中努力理解其物理本质,从物理本质返  相似文献   
134.
本文使用云南滇西地区、红河断裂带北段1984——1985年由PDR-2数字事件记录仪记录到的84张地震记录图,按文献〔4〕中所述的理论和方法,用直达(?)波资料计算了该区的分区粘性多Q_α值,初步结论是:整个场区内介质粘弹性可用非线性体去近似模拟。Q_α值分布情况为:由云龙、洱源、漾濞三点所成的三角区内,其值约为50±30左右较低,而沿弥渡向北,经下关至剑川所示的整个断裂带上所测Q_α值较高,约在160±30左右。反映了明显的构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5.
谭承业  阮圣娜 《地震研究》1989,12(3):193-200
本文对地震参数建立了地震拓扑空间并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拓扑预测方法引入地震预测之中,研究地震长趋势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36.
复浩明 《地震研究》1989,12(3):201-211
继文献1、2讨论了中长期和中短期地震预报问题之后,本文进一步运用关系逻辑探讨短临地震预报问题。基本方法是根据相交关系因子μ值识别地震活动变化型式的逐时活动状态。文中,给出了计算μ值的基本公式和各种二元逻辑关系的μ值,介绍了计算μ值的两种常用方法和在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对有关四个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7.
未来地震震级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某一地震带在强震前某一时期内发生的地震,按其面波震级大小自大到小排列,并以N=2、3、4、……来累计频度,采用公式logN=a-bM计算a、b,从而计算出第一个地震的震级M_1,这就是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级。通过对川滇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九次近期强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震级测定误差范围(±0.3级)内,上述的M和logN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这就为地震预报和地震区划中定量计算未来地震震级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陈伯舫  冯戬云 《地震学报》1988,10(2):192-205
本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研究转换函数和磁场振幅比的某些源场效应,这些物理量常用于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我们研究了几种水平均匀源场的情况,其中包括圆偏振的源场和极化方向不同的几种线性枞化源场。结果表明,即使在最简单的均匀水平源场的情况下,磁场振幅比肯定受源场变化的影响。然而,单台转换函数就不受均匀水平源场性质变化的影响。因此,转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适用于监测地震前兆,尤其适用于中低纬度地区,因该地区的源场垂直分量比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