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2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518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使用云南滇西地区、红河断裂带北段1984——1985年由PDR-2数字事件记录仪记录到的84张地震记录图,按文献〔4〕中所述的理论和方法,用直达(?)波资料计算了该区的分区粘性多Q_α值,初步结论是:整个场区内介质粘弹性可用非线性体去近似模拟。Q_α值分布情况为:由云龙、洱源、漾濞三点所成的三角区内,其值约为50±30左右较低,而沿弥渡向北,经下关至剑川所示的整个断裂带上所测Q_α值较高,约在160±30左右。反映了明显的构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2.
谭承业  阮圣娜 《地震研究》1989,12(3):193-200
本文对地震参数建立了地震拓扑空间并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拓扑预测方法引入地震预测之中,研究地震长趋势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33.
复浩明 《地震研究》1989,12(3):201-211
继文献1、2讨论了中长期和中短期地震预报问题之后,本文进一步运用关系逻辑探讨短临地震预报问题。基本方法是根据相交关系因子μ值识别地震活动变化型式的逐时活动状态。文中,给出了计算μ值的基本公式和各种二元逻辑关系的μ值,介绍了计算μ值的两种常用方法和在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对有关四个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4.
未来地震震级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某一地震带在强震前某一时期内发生的地震,按其面波震级大小自大到小排列,并以N=2、3、4、……来累计频度,采用公式logN=a-bM计算a、b,从而计算出第一个地震的震级M_1,这就是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级。通过对川滇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九次近期强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震级测定误差范围(±0.3级)内,上述的M和logN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这就为地震预报和地震区划中定量计算未来地震震级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陈伯舫  冯戬云 《地震学报》1988,10(2):192-205
本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研究转换函数和磁场振幅比的某些源场效应,这些物理量常用于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我们研究了几种水平均匀源场的情况,其中包括圆偏振的源场和极化方向不同的几种线性枞化源场。结果表明,即使在最简单的均匀水平源场的情况下,磁场振幅比肯定受源场变化的影响。然而,单台转换函数就不受均匀水平源场性质变化的影响。因此,转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适用于监测地震前兆,尤其适用于中低纬度地区,因该地区的源场垂直分量比较小。   相似文献   
138.
刘蒲雄 《地震学报》1988,10(3):236-246
1977——1984年,华北南部连续发生了溧阳、邢台、菏泽、南黄海四次六级左右地震。分析表明: 1)这些地震均位于华北块体南边界构造网络的节点上; 2)唐山大震的发生引起块体南边界断裂带的活动加剧,并伴随应力重新分布,导致上述地段应力加强和周围广大区域应力下降,形成了有利于这些地震孕育的应力场背景; 3)当网络上某一个薄弱点发生破裂后,会引起应力再分布,从而影响着下一次地震的发生,这种快速的应力调整过程,对于中强地震的能量积累和它们的成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地震现象在时空上的相互作用过程,对于地震的中短期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9.
通过对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资料(1209年—1979年)的周期图分析,将隐含在随机干扰中的周期部分识别并提取出来,找出其主要周期,发现存在“倍30规律”即30年为其基本周期,其余3个主要周期近似是30年的整数倍.30±5年、80±10年、250±10年、330±15年4个主要周期的综合作用控制了山西地震带的中强震活动.对19世纪以来的6个地震进行了发震时间和震级的内符检验,结果表明内符较好,在此基础上外推预测山西地震带将在1995±2年内发生5.4±0.2(Ms)地震.  相似文献   
140.
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