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8篇 |
免费 | 987篇 |
国内免费 | 5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12篇 |
大气科学 | 1328篇 |
地球物理 | 509篇 |
地质学 | 718篇 |
海洋学 | 594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263篇 |
自然地理 | 5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11篇 |
2023年 | 181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183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204篇 |
2018年 | 132篇 |
2017年 | 183篇 |
2016年 | 130篇 |
2015年 | 172篇 |
2014年 | 243篇 |
2013年 | 211篇 |
2012年 | 247篇 |
2011年 | 195篇 |
2010年 | 193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213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80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168篇 |
2002年 | 144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99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5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66年 | 8篇 |
1965年 | 5篇 |
1961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48年 | 8篇 |
1946年 | 8篇 |
1943年 | 4篇 |
1942年 | 5篇 |
194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三维地形大地电磁场的边界元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边界元法计算大地电磁场三维地形影响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用矢量积分理论和电磁场边界条件, 将上半空间(空气)和下半空间(地下介质)两个区域电磁场边值问题变为仅对地形界面的两个矢量面积分方程, 其中一个计算磁场, 称磁场方程; 另一个计算电场, 称电场方程.然后将对地形界面的积分剖分为一系列的三角单元积分.在三角单元积分中, 假设单元中电磁场为水平均匀大地空间电磁场与地形影响的迭加, 并假设地形影响为常项, 这样既保证了计算精度又使得计算方法简便.通过分解和计算, 每一个矢量面积分方程分解为对应3个坐标方向的3个常量线性方程, 这些线性方程组成了对角占优的线性方程组, 可用SSOR方法求解.文中给出了2个三维地形上大地电磁视电阻率曲线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2.
利用多个数值模式的雨量预报集合为站点雨量预报初值,遵循预报员对降水预报分析的思路,将其以系统、能量、水汽、地形等因子对降水所作的定性预报分析结论转换为因子信度,利用因子信度对站点雨量预报初值作增减的强迫运算,并将地面站点上的相关要素转换为强迫系数,再次对站点雨量预报值作增减的强迫运算,由此得出包含多模式集合预报值、人对诸多定性因子分析信息、站点地面要素差异等综合因素的站点雨量定时定量预报值,从而实现降水客观、定点、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93.
为了建立合理、准确且便于估算和应用的山地地理可照时数空间分布模型,本文以重庆为例,首先利用分布式模型估算了30 a平均年和各月可照时数,并利用基于气象行业标准得到的理论值进行了验证;其次,以栅格单元为统计样本,建立了基于地形尺度的可照时数估算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分布式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除10月外,其他各月和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且东北和东南部的相对误差较中西部高。(2)西部方山丘陵区的可照时数高,中部平行岭谷区次之,东北和东南部低。冬季可照时数的空间异质性最大,夏季次之,春秋季接近,均较小。(3)各月和年可照时数与主要地理和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表现为极显著性,各月复相关系数在0.7929~0.8277,年复相关系数为0.8522。(4)重庆可照时数估算统计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分布式模型的计算步骤和计算量,便于其应用,并可为其他地区估算可照时数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4.
针对当前划界工作中主要采用手工操作实现划界线与实际地形匹配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成本最优路径分析实现自动匹配的基本原理,研究了自动匹配的关键技术。首先,基于悬挂特征栅格的反向追踪构造地形特征网络,并借助划界法理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其次,构建成本图层,应用成本最优路径分析实现了划界线与实际地形的自动匹配。最后,通过实验对匹配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验证了本文自动匹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对划界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5.
在沟谷地形中,滑坡碎屑流的运动常受到地形的影响,导致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滑坡运动速度和堆积特征。本文利用三维离散元素法,对四川都江堰三溪村高速远程滑坡进行模拟,研究滑坡体不同部位的块体失稳后,在沟道偏转地形主导下的滑坡碎屑流前缘的运动速度、各部位滑体的速度变化过程和堆积特征,并提出沟道偏转地形耗能模型分析了地形偏转造成的动能消耗。研究结果显示:滑坡前缘在地形偏转位置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导致运动速度突降;由于滑坡不同部位的滑块相对于地形偏转点具有不同的撞击角度,导致其撞击后产生不同的偏转角度,滑块的偏转角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由沟道偏转地形导致的滑坡运动速度减小反映了偏转地形对滑坡的动能产生的耗散,动能耗散率与cos2θ(θ为偏转地形在水平面上的偏转角度)成反比;不同部位滑块的堆积长度随偏转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本研究分析了沟谷地形偏转对滑坡碎屑流运动速度作用机制及不同部位岩土体堆积范围的影响,可为该类地形条件下滑坡的运动机制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变化长波项与短波项相结合的残余误差综合削弱方法。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
二维地电条件下充电法地形改正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讨论了充电法地形改正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比值法思想的地改方法,经理论模型验算表明,有较好的地改效果 相似文献
98.
舟山岛野鸭山港湾的平衡水下地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地形,水文和泥沙资料,分析野鸭山港湾水下地形的长期冲淤动态,推导出海岸剖面形态并模拟剖面的稳定性。在得出岸滩地形处于动态平衡的结论后,将平衡剖面与岸线轮廓的计算统一到单一坐标系内,进而描绘出水地形地理论等深线,结果与实测水深分布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9.
塘沽海区海底地形的SAR影像仿真与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袁业立、金梅兵(1997)提出的海底地形SAR影像仿真与反演模型,对渤海塘沽海区的一张Radarsat SAR影像进行了仿真和水深反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影像与真实SAR影像基本吻合,反演水深与实际水深也有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袁业立(1997)SAR成像机理的正确性和在中国近海利用SAR影像进行浅海水深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
电子地图的研究和设计,是地图学以应用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而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本文简单介绍作为“野战地形测绘保障系统”子系统而研究设计电子地图制作软件的构成和功能,主要介绍电子地图制作软件中一些技术问题处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