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1篇
  免费   802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测绘学   793篇
大气科学   1491篇
地球物理   867篇
地质学   1012篇
海洋学   546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557篇
自然地理   529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71.
在"导航战"的背景下,欺骗干扰效能直接关系到被保护目标的生存概率及装备实施欺骗的成功概率。但影响因素的随机性和模糊性、评估聚焦点的忽大忽小及指标定权方法主观性强的问题,均抑制了效能评估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GNSS欺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首先建立了效能评估的定性指标体系;其次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可量化的对应指标,以利用主客观融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定权;最后结合权值,利用云模型将专家对指标的模糊语言评估进行定量转换得到评估值。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削弱评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2.
173.
在收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分布,从众多常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中,选取普适性较强的地质灾害治理效果、水环境恢复效果、景观植被恢复效果、管护措施这4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从而验证上述普适性较强的评价因子可以较好的反映治理恢复效果。根据评价因子的重要性,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采用加权综合法进行计算,对恢复治理效果评估方法进行改进量化,综合判定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某煤矿为例,采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评估方法通过验证,可以为同类型矿山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4.
针对我国关闭矿井资源利用率低、蓄电储能需求日益增长的问题,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技术是实现资源二次开发利用,提升电网调峰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与发展现状,提出在黄河流域九省区利用废弃矿井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半地下式、全地下式2种模式。通过综合考虑空间、地质、水文、社会、经济与资源等影响因素,提出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黄河流域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实例分析。基于2016—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废弃煤矿资料,利用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静态效益与动态效益计算方法,定量评估黄河流域九省区废弃煤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能源资源丰富,现阶段满足电力供应需求,但火电仍是电力供应主体且水电发展进入瓶颈阶段;(2)影响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选址的重要因素为巷道空间体积、上下水库水位差、巷道围岩稳定性、巷道围岩渗透率与地下水循环特征;(3)由黄河流域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实例分析可知,其发电效率可达到75.7%,可媲美常规抽水蓄能电站;(4) 2016—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废弃煤矿累计有效可利用井巷空间为4.7×107<...  相似文献   
175.
通过电测深、非工频干扰和工频干扰3项测试及观测资料质量评估,综合分析认为,江油地震台具备新建地电观测场地的条件,观测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观测数据能真实反映观测场地的客观变化,产出数据质量可靠.此台建成可为进一步开展地电观测和地震分析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6.
王斌 《湖北气象》2006,25(4):3-6
针对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的这一世界性难题,概述了国内外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系统建设的现状;联系湖北实际,对湖北省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工作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最后,描述了未来湖北省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系统的总体框架及技术开发内容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7.
【目的】为快速评估单次过程冰雹强度和范围,及时为灾后的救援、勘察和保险核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利用贵州省2021-2023年间的141次冰雹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探空资料,结合降雹观测资料和灾害损失调查记录,在贵州山区防雹业务预报预警指标的框架下,通过历史资料回算的定性评估结果跟网格化处理后的降雹数据做一致性对比,选取冰雹强度精细化评估的影响结果覆盖94%以上的降雹观测点位置且收敛性较好的阈值作为单时次的识别指标确定的依据,采用加权时间积分方法建立冰雹过程评估模型,该模型能够对冰雹过程进行精细化评估得到1km空间分辨率的评估结果。【结果】为验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选取了一次典型灾害开展无人机遥感调查,反演结果与评估结果作对比检验,25处冰雹受灾位置中有22处降雹区位于评估范围的重度区域内,3处降雹区位于评估结果对应的中度灾害范围内,调查情况与冰雹精细化评估的强度范围和分布一致。以六盘水市风雹灾害损失记录和冰雹影响面积区域评估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冰雹强度的评估面积与直接经济损失数据的两两相关系数均达到0.8以上,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进行假设检验,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检验结果说明该评估方法在冰雹区域强度评估中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受灾程度。  相似文献   
178.
选取重庆市1969个自动观测站数据,对国家级网格实况分析产品CLDAS与CMPAS中12种要素产品进行评估,采用误差指标和分级评估法,分区域检验实况产品在重庆的适用性。结果表明:CLDAS2.1中小时2 m气温产品的夜间误差小于白天误差,各区域的适用性由高到低排序为渝西、渝中、渝东南、渝东北,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73℃、0.74℃、0.81℃、1.05℃。CMPAS小时和日降水产品在渝东南的绝对误差最大,其余三个区域误差相差不大;二源和三源的小时降水产品误差相差不大,夏季误差增大明显,7月达到峰值,日降水产品则三源优于二源。CLDAS小时能见度产品在各区域间误差月变化趋势一致,以低估为主,但在低能见度天气下均为高估。总体而言,国家级CLDAS与CMPAS产品质量较高,均能反映重庆大气要素的变化特征,但应针对不同地区和时段选取适合的产品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79.
利用四川省地面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空间分辨率分别为0.01°和0.05°的三套逐时融合降水实况分析产品,在2019年8月20~22日引发雅安宝兴洪涝灾害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三套融合降水实况分析产品的强降水落区和走向与站点实况基本一致,能较好地反映降水强弱变化和时空分布特征。三套融合降水实况分析产品的平均晴雨准确率都在85%以上,与站点实况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但均较站点实况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相对而言,融合雷达、卫星、站点数据的0.01°产品最优,融合雷达、卫星、站点数据的0.05°产品次之,只融合卫星、站点数据的0.05°产品最差,可见融合站点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融合降水实况分析产品的质量。总体而言,融合降水实况分析产品的质量较高,在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可作为站点实况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0.
基于河南省111个气象站1961—2017年均一化前后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均一化前后河南省年、四季和月的平均气温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布,以期明确非自然因素对河南省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7年,均一化前后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均一化后增温速率为0.21℃/10 a,较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