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9篇
  免费   692篇
  国内免费   1124篇
测绘学   209篇
大气科学   596篇
地球物理   319篇
地质学   3671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10篇
自然地理   1807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5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研究不同土壤类型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降解程度和来源途径,采集了山东烟台9个不同地质单元苹果园根系土壤和剖面土壤样品,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类型根系土壤中DDTs和HCHs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土壤限值(500 ng/g);土壤中DDTs的残留量及检出率均高于HCHs,DDTs检出率为100%,平均残留量为71.7ng/g,而HCHs的检出率为19.70%,平均残留量为7.9 ng/g;根系土壤中DDTs各异构体平均浓度依次为p,p’-DDT>p,p’-DDE>o,p’-DDT>p,p’-DDD,而HCHs大部分以α-HCH形式存在,部分以β-HCH、γ-HCH存在。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布特征明显不同:DDTs在棕壤土(臧家庄)中最高(145.5 ng/g),在中粗粒砂土(武宁)中最低(24.1 ng/g);而HCHs在细砂质壤土(蛇窝泊)中最高(27.9ng/g)。各剖面土壤DDTs均在<20 cm层位中残留最高。DDTs和HCHs来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土壤为好氧条件;麻砂棕壤(官道和桃村)、黏细壤土(牟平)、细砂质壤土(蛇窝泊)和棕壤土(臧家庄)近年来仍有新的DDTs输入;大部分根系土壤均未发现HCHs新来源,但麻砂棕壤(桃村)在HCHs禁用后可能仍存在林丹的使用。  相似文献   
92.
对743型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钍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根据其测定方法和测定程序,通过对各不确定度的来源分析,计算了相对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相对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详细介绍了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出整个测定过程中易带来误差的步骤,为分析人员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3.
对赞比亚西北省卡森帕A矿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综合分析测区Cu、Co、Ni、Au、Ag、As、Pb、Zn等8个元素在土壤中分布的均匀程度、富集程度、相关关系、单元素分布特征与套合关系等,认为测区最佳找矿指示元素组合为Cu?Ni?As?Co?Zn,应用异常打分法圈定了一个Cu?Ni?As?Co?Zn综合异常Ht?1,经过野外地质调查,认为该异常为矿致异常;后期通过激电及高精度磁测,发现高磁、高极化、低电阻异常与化探异常吻合;经两个钻孔验证,见工业矿体,最终探获了一个中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4.
以重庆金佛山岩溶区为例,分析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的指纹电荷特征和土壤养分保持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指纹电荷特征变化明显,且呈衔接式-阶梯状发展,即:无石漠化阶段,土壤A、B层保持养分能力最强的pH范围与土壤实测pH较为吻合;轻度石漠化阶段,土壤A层养分保持能力受到明显扰动,而土壤B层养分保持能力与无石漠化的土壤A层较为一致;中、强度石漠化条件下,土壤A、B层保持养分能力的相对平衡点的pH值明显偏酸,这在A层表现尤为明显,主要为人为施肥的结果。并通过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与土壤指纹电荷的相关分析,得出由于土壤富里酸有众多的活性功能团,它对土壤指纹电荷的作用明显大于胡敏酸。  相似文献   
95.
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危险性“三致”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是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对于土壤中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微生物一般以唯一碳源方式代谢;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四环或四环以上的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一般以共代谢方式开始。本文重点论述了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芘和苯并(a)芘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并介绍了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机制,最后展望了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6.
寒区冻土水文模拟模型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70%以上的地区都存在着季节性冻土,它对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冻土的特殊性,目前并不能从本质上揭示冻土水文机理,冻土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是冻土水文模拟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冻土地区水文过程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国内外对冻土水文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冻土区水文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
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及空间分布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前提和基础。为揭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前期土壤污染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以研究区西邻无工矿影响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作为参比值,对矿区农田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潜在生态环境危害评价。结果表明,Hg是农田土壤中潜在生态危害最严重的元素,其次是Cd和Pb。Hg、Pb、Cd对土壤污染危害的贡献率之和达97.41%,仅Hg的贡献率就达84.37%。多个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很强、极强的土壤样品占样品总数的49.62%,影响面积达74.54%。从西北向东南,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激增,这种空间分布与目前金矿选冶的布局一致。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环境危害的后果已被前期研究成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98.
在章丘大葱种植区和规划种植区开展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调查,发现区内表层土壤具有高Se、B、P、N、S,低F、Mo、Ca的特点.较高的有益元素,尤其是Se含量,构成了该区发展特色富硒农产品的重要基础.章丘大葱植株中的硒和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的硒和重金属含量关系密切.根据产区土壤的安全性研究结果,提出了章丘富硒大葱的种植规划,将全区划分为4个规划区,即最适宜区、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为优化章丘富硒大葱的种植规划、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
对土壤中14种有机氯农药的超声提取技术和磺化、固相萃取小柱两种净化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节省提取时间,提高分析效率;磺化法和固相萃取小柱法都有净化作用,但磺化法使样品中的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全部损失;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当丙酮-正己烷淋洗液体积比为1∶9、淋洗液收集8 mL时回收率>90%,干扰最小。方法检出限为0.63~2.59μg/kg,精密度(RSD,n=7)为1.17%~14.66%,基体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2.78%~106.94%。方法用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批量土壤样品的实际分析,检测结果满足评价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00.
河套地区土壤矿物组成分析及与各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河套地区土壤中矿物组成的分析研究,土壤中矿物组成中砂质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方解石,黏土矿物组合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此外还有角闪石等少量矿物成分。在砂土、粉砂土中石英、长石含量较高,在黏土质为主的土壤中黏土矿物含量增加。黏土矿物与石英以及长石呈负相关关系,与大多数元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黏土矿物对各元素具有明显吸附性;石英、长石与各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其对元素不具有吸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