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09篇 |
免费 | 874篇 |
国内免费 | 12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0篇 |
大气科学 | 477篇 |
地球物理 | 643篇 |
地质学 | 3022篇 |
海洋学 | 490篇 |
天文学 | 96篇 |
综合类 | 279篇 |
自然地理 | 2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215篇 |
2022年 | 205篇 |
2021年 | 236篇 |
2020年 | 192篇 |
2019年 | 184篇 |
2018年 | 141篇 |
2017年 | 147篇 |
2016年 | 134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241篇 |
2013年 | 202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197篇 |
2009年 | 193篇 |
2008年 | 197篇 |
2007年 | 175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53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121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39篇 |
1995年 | 116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3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火山岩成矿带,已发现众多金(银)矿床(点),它们在空间上往往不是孤立地出现,而是在数十至数百平方公里内围绕岩浆热中心相对集中,并与有色金属在矿田范围内伴生。研究证明,金(银)及有色金属矿床是同一火山—侵入旋回过程中形成的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笔者将这种在同一火山—侵入旋回间,围绕同一个岩浆热中心,在不同深度和水平距离内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成因联系的金(银)和有色金属矿床的总和称为火山岩金矿成矿系统。本文在此概念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浙江中生代陆线火山岩金矿成矿系统的类型。时空结构和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62.
63.
64.
河南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地热资源丰富,在开封、周口、舞阳、济源、南阳盆地以及濮阳凹陷、汤阴地堑有望找到很好的热储层。现已开发的热储层为埋深800 ̄1300m的第三系中细砂层,水质优良。如果加深钻井深度至200m,则有望找到70℃以上的高温地热水,届时省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将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供热采暖水平。文中对河南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作一简要介绍,并对如何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和资源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5.
66.
东亚-太平洋地区环流场和热力场由冬向夏转换的过程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青藏高原逐日视热源资料,分析了东亚 太平洋地区对流层热力场和环流场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太平洋热力场上呈现出冬、夏半年反向的特征,冬半年热力格局为“西冷东暖”,夏半年则转为“西暖东冷”,冬半年向夏半年的过渡发生在3月底4月初,相应地,我国东部上空视热源也从冷却转为加热.热力场季节转换的同时,对流层各层环流形势也发生了调整:低层大陆冷高压减弱、东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西伸,形成东亚-西太平洋35°N以南一致的南风区;中层西风带发生了长波调整,由冬季“三槽型”向夏季“四槽型”过渡,西风急流减弱、北移;高层反气旋中心史替,我国上空偏南风由偏北风替代.环流的演变自低层向高层推进,下垫面感热加热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低层环流的调整以及上升运动的发展,与上升运动相伴的凝结潜热释放则增强了东亚上空的热源,进一步加强了“西暖东冷”的热力格局,从而推进中高层环流的演变.环流调整的时间与东亚副热带季风雨带建立的时间一致,因此,由热力场季节变化引起的对流层环流形势的调整可看成是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环流型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67.
顿铁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93,(4)
我国稠油资源非常丰富,在东部和西部几个大油区均有分布,而且储量很大。近年来由于热采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稠油开采得以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8.
辽东湾是我国冰情最严重海域,每年冬季都会受到海冰的显著影响,冰情预测评估可为辽东湾涉海活动提供防冰抗冰的技术依据。建立气温-水温-冰情的相关性,结合便于获取的现场高精度连续气象数据和高精度冰情预测模型,可实现局地小尺度的冰情快速预测评估。基于2017—2018年冬季辽东湾东岸红沿河附近海域实测气象-水温-冰情同步观测数据,结合辽东湾大尺度整体冰情(浮冰面积),推演局地气温、水温与不同尺度冰情评价参数(浮冰范围与冰厚)的相关关系,提出基于不同气温区间的气温变化规律的冰底热通量选取方法,进而建立适用于辽东湾的气温-水温-冰情评估方法。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测点气温与水温存在明显相关性;浮冰范围与气象数据存在明显相关性,临界温度为 -5 ℃的累计负气温能很好拟合本年度盛冰期浮冰范围。基于HIGHTSI进行数值模拟后发现:水温与块体积法计算冰底热通量时,冰水间的热传递系数取2.2×10-5是可行的;水温对冰情的影响表现在海冰冰厚最大值与冰期长短。为弥补辽东湾其他海域因缺少实测海水温度观测数据欠缺、冰底热通量选取不准选取导致的冰情模拟预测评估困难的问题,本文依据水温与气温的相关性,将水温随气温变化划分为结冰区(气温小于-10 ℃时水温维持冰点附近)、过渡区(气温为-10~-5 ℃时水温处于-1.4~-0.4 ℃)、融冰区(气温高于-5 ℃时水温随气温的增大逐渐增大),进而提出适用于辽东湾所有海域的冰底热通量计算方法和冰情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9.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隆起一些典型碎屑岩、碳酸盐岩及蒸发岩的热红外发射光谱曲线的分析表明:利用残余辐射谱带(又叫低发射率带)的中心波长位置可以确定沉积岩中的主要矿物成份,并可利用残余辐射谱带的强度判断矿物成份含量的多少。这对于利用热红外多光谱遥感技术直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青藏高原北侧地区干湿年夏季垂直环流差异的对比分析及青藏高原的热力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为了分析西北干旱的形成原因,本文首先利用高原北侧地区5站历年夏季的降水量资料等,制定了该区的干湿标准,划分了历年夏季的干湿等级。接着又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等对比分析了该区干湿年夏季间垂直环流的差异,也探讨了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高原北侧干湿状况的联系。其主要结论是:1)文中制定的以降水标准差为判据的干湿标准适合西北干旱区;2)高原北侧干湿年夏季间在高原北侧和高原上的垂直环流存在明显差异;3)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上列差异有关,也即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是西北干旱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