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289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以2001年4月至2002年 6月内蒙中部地区逐时观测的土壤水分资料为基础,论证了该区日土壤水分和日平均风速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了日平均风速与土壤水分对沙尘暴的成生综合贡献。得出的主要结论是:①该地区沙尘暴发生时日平均风速的最小值是 3.5 m/s。如果日平均风速大于 8.0 m/s,预示着有沙尘暴的发生。②在平均风速大于 3.5 m/s的条件下,观测样本中 18.4%日数发生沙尘暴,而81.6%日数没有发生。说明大风的天气条件不应当被视其为沙尘暴的唯一重要的因子。③在同一地点、同样的风力条件下,在沙尘暴发生时,日平均风速与日平均土壤水分呈明显的反相关变化;而它们的反相关关系不明显时,沙尘暴就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822.
砂田集雨补灌对西瓜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砂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传统保水保墒的耕作方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对传统的砂田配合现代集雨滴灌技术种植西瓜,供试品种是西农8号,试验处理为集雨滴灌砂田(DSF),传统砂田(CSF),不覆砂的传统土田(CEF)。通过甘肃景泰十里砂河村的田间试验表明,产量比传统砂田提高近3倍。产量提高最主要的因素是在西瓜水分受到胁迫的几个关键需水期,及时实施了集雨补灌技术。从田间水分变化分析了集雨补灌砂田的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823.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典型灌草植被的土壤蓄水及持水性能,选取贝壳砂生境的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杠柳(Periploca sepium)和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3种典型植被,以裸地作为对照,测定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颗粒组成、水分物理参数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明确贝壳砂生境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1)贝壳砂生境下,不同灌草植被均具有减少石砾和粗砂粒、增加细砂粒和粉黏粒含量的作用,其中酸枣林可显著减少粗砂粒、增加粉黏粒含量;杠柳林可显著减少石砾、增加细沙粒含量;草本对减少粗砂粒和石砾含量、增加细沙粒和粉黏粒含量的作用较弱。(2)灌草植被可显著提高贝壳砂的蓄水能力,其中酸枣林最强,杠柳林次之,草本最差。0~30 cm土层的有效含蓄量和含蓄降雨量均值均表现为酸枣林 > 杠柳林 > 草地 > 裸地。(3)0~30 cm的酸枣林贝壳砂持水能力最强,杠柳林次之,草本最差;同一植被类型下0~15 cm贝壳砂的持水能力显著高于15~30 cm的持水能力。贝壳砂生境3种植被类型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及蓄水保土功能表现为灌木林优于草地,其中酸枣林的蓄持水分能力最强,杠柳林次之,草本最差。酸枣更适于贝壳砂生境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24.
提高西北旱作农业干旱监测准确性和时效性,对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利用甘肃省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长期土壤水分和冬小麦生育状况观测资料、1971—2016年43个冬小麦种植县气象观测资料及产量资料,基于冬小麦播前底墒和生育期水分盈亏量修订了作物水分盈亏指数,并确定了干旱等级指标,改进后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与土壤贮水和冬小麦减产率高度相关,能更准确的反映甘肃省冬小麦干旱实况,并利用ArcGIS分析了近46 a甘肃省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小麦从播种至开花期随着发育期推移,呈现干旱频率增加、范围扩大的趋势,多以中旱居多,其中拔节—开花期发生面积最大,陇中、庆阳市北部、平凉市西部、天水市西部、陇南市南部干旱出现频率较高;开花—成熟期随着降水量增加干旱发生频率减少、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825.
作为全国重要水稻生产基地的湖南,因夏秋多旱的气候特征,水稻种植经常受干旱影响而减产。为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湖南省气象局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建设了6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显著改进了土壤水分观测手段和方法,提升了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和干旱监测服务水平。该文简要介绍了DZN3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在总结省、市、县三级维护保障实践基础上,重点阐述了DZN3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常见故障的分析及排查,对台站日常巡查维护及有关注意事项提出了建议。为气象部门基层台站业务人员提高维护维修时效,降低故障发生概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26.
从理论上分析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取土土壤水分观测存在误差的原因及修正办法,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应用提供一种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