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1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697篇
测绘学   307篇
大气科学   2157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274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20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树龄桐花树茎上白条地藤壶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向海林带不同树龄的桐花树茎上白条地藤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条地藤壶在茎上的附着高度(h)随树龄和树高增大而增大。在最大树龄17龄植株上平均达到182cm,此高度为潮高约512cm海水才能浸及,在一年中约有将近90%的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附着高度(h)与树高(H)比值h/H以5龄树最大,达91.9%。树层最大密度达46600Ind/m^2,最小为172Ind/m^2。在同一树龄的不同树层,密度表现为先随树高增大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密度后又下降。在不同树龄的同一树层,密度高低变化,分布一般出现多个峰。白条地藤壶最适宜附着和生长在桐花树茎上100-120cm树层(浸及此树层的海水潮高约为430-450cm)。树层最大生物量为1719.05g/m^2,最小为5.39g/m^2。生物量分布与密度的相似。  相似文献   
12.
Xu  Jun  Bao  Jingyang  Liu  Yanchun  Yu  Caixia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2008,11(1):17-20
An algorithm (differential mode) is presente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armonic tidal analysis along T/P tracks, in whic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bserved sea surface heights at adjacent points are taken as observations. Also, the observation equations are constra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crossover analysis;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s are performed at 0.1° latitude intervals by the least squares. Cycle 10 to 330 T/P altimeter data covering the China Sea and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2°-50° N,105°-150° E) are adopted for a refined along-track harmonic tidal analysis, and harmonic constants of 12 constituents in 8 474 points are obtaine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lgorithm can efficiently remove non-tidal effects in the altimeter observations, and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ide parameters. Moreover, parameters along altimetry tracks represent a smoother distribution than those obtained by traditional algorithms. The root mean squares of the fitting errors between the tidal height model and the observations reduce from 11 cm to 1.3 cm.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永平铜矿西部排土场极限堆载高度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对排土场极限堆载高度的理论计算缺乏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统一理论计算方法。文章结合永平铜矿西部排土场的工程实例,在进行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与排土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排土场进行了分层堆载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位移、塑性区与安全系数随堆载高度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该排土场的极限堆载高度。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第四纪叠溪古堰塞湖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岩性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流域的阶地进行了研究.发现叠溪较场到太平村以北约28km的沿江河段内断续分布有湖相沉积。对太平村一带的三级阶地沉积识别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风成、表生沉积体系。认为古堰塞湖发育2期高湖平面,其间存在低湖面期形成的古土壤层。根据最高湖泊沉积与堵江滑坡体的顶部高度对比和堰塞湖发育的时间计算,太平村地区相对叠溪校场地区存在着平均3.18m/ka的抬升运动。  相似文献   
15.
16.
虚假回波在强对流天气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几次强对流天气的观测资料,对其中三体散射长钉、二次回波旁瓣回波等虚假回波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上述虚假回波在新一代C波段天气雷达图像上的特征,为强对流天气的雷达探测和识别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阿克苏CINRAD/CC的基本产品、敏视达软件的导出产品及新疆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络应用软件生成的垂直剖面资料,综合分析了2005年7月15日夜间发生在阿克苏市西南部的一次雹暴过程,发现该多单体雹暴产生于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加之有利的环流背景、环境因子和回波强度场(弱回波区)、径向速度场的三维空间配置,使风暴东移南压过程中发展为多单体风暴产生冰雹.同时得出了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和FY-2C定量产品的简明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18.
对流云总降水量和降水效率估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对流云定量降水估测多元回归分析 为使雨量资料和雷达资料在空间上取得较好一致性,设定雷达资料取样原则为:①考虑到距离衰减作用,在50~100km内使用相同阈值15dBz(即Zt为15dBz),小于该强度的回波认为是非降水事件;②为了使雷达资料在空间上有较好连续性,雷达回波参数值采用5点平均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桂林地区2004年5月3日出现了一次急行冷锋降水过程,通过用桂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这次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这次锋面附近风切变明显,锋面、切变线、槽线呈前倾结构,锋后冷高压浅薄,北风大,锋面南压很快.在雷达回波图上带状回波明显,在回波带上出现了多个中小尺度对流回波单体,造成了局地强降水.通过雷达速度图资料分析,发现桂林单站风随高度顺转,冷平流明显,因此锋面过后降温较大.  相似文献   
20.
"2005-05-31"暴雨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 《贵州气象》2005,29(Z1):28-30
通过对2005年5月31日贵州省一次强降水的雷达回波强度、速度的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具有较为典型的冷锋过境的雷达回波特征,暴雨落区与雷达回波强度、移速有关,暴雨出现在逆风区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