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5篇
  免费   1551篇
  国内免费   2089篇
测绘学   2175篇
大气科学   1361篇
地球物理   1311篇
地质学   4623篇
海洋学   1023篇
天文学   151篇
综合类   756篇
自然地理   535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413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4篇
  1937年   3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崔德山  项伟  陈琼  刘清秉  郎林智  吴益平 《地球科学》2014,39(10):1431-1437
采用水蒸气吸附法和恒速压汞法测定了三峡库区巴东县黄土坡滑坡Ⅰ号支洞滑带土在真空冷冻干燥和烘干状态下的孔隙特征.研究表明,滑带土烘干样中墨水瓶形孔道内水分子发生凝聚、堵塞,导致其比表面积和吸附水蒸气的能力均小于滑带土冻干样.滑带土烘干样失水收缩,团粒结构更紧密,滑带土吸附势减小,在微孔区间其累积孔隙体积和最大孔隙体积均小于滑带土冻干样.在考虑水蒸气表面张力情况下,滑带土冻干样吸附和脱附的孔隙表面分形维数均大于烘干样,说明烘干样失水后在各种化学键引力作用下使孔隙表面更趋于平滑.压汞实验结果表明在微孔和中孔区间,冻干滑带土的孔隙直径和孔隙体积均大于烘干样,但孔隙直径在0.133~129.051 μm区间,烘干样的孔隙体积大于冻干样,且直径大于41.421 μm的颗粒体积比冻干样大.   相似文献   
992.
为弥补水土压力合算与分算之间的跳跃,需要建立水土压力统一计算理论。以理想饱和砂土模型为分析对象,在"非充分浮力"和"充分浮力"概念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有效应力原理公式的物理本质及推导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折减系数,将适用于饱和砂土的狭义有效应力原理扩展到适用于饱和岩石等孔隙发育不充分介质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在广义有效应力的基础上,以水土分算为基础,推导出了水土压力合算与分算的统一计算公式;为解决统一计算公式中的抗剪强度指标选取问题,依据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和总应力强度指标,推导了统一抗剪强度指标公式。水土压力统一计算公式理论依据充分、推导过程严谨,实现了水土压力计算结果从砂土到黏性土的过渡,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可为完善土力学基础理论体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93.
广西珊瑚钨锡矿田位于桂东北姑婆山-花山岩体南缘,以发育石英脉型钨矿为特征。盐田岭岩体是矿区内唯一出露的小岩株,但是其成岩时代及其与珊瑚钨锡矿床的关系还不十分清楚。本文利用锆石LA-ICP-MS U-Pb法和绢云母Ar-Ar法对盐田岭岩体进行了岩体侵位及热液活动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盐田岭花岗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06±13 Ma,热液蚀变绢云母Ar-Ar坪年龄为103.6±1.2 Ma,等时线年龄为103.9±2.1 Ma,表明岩体侵位和岩浆期后热液活动事件均发生于早白垩世晚期,为姑婆山-花山地区岩浆演化的末期,与珊瑚矿田内长营岭钨锡矿床热液蚀变绢云母Ar-Ar年龄一致。本文认为珊瑚钨锡矿田的形成可能与盐田岭岩体的侵位有关。  相似文献   
994.
贵州省天柱-黎平地区是我国21个重要成矿区带之-的鄂西-湘西成矿带的南延部分,金矿床(点)分布密集,主要为石英脉型金矿,该类型金矿形态复杂,品位变化大[1],给金矿的预测和探采工程的布置造成了困难[4]。本文利用分形理论以八瓢金矿、官州金矿为例探讨得出了分形理论[2]在天柱-黎平地区深部找矿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区内深部具有进一步寻找金矿隐伏矿体的潜力,为该区深部找矿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5.
热液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诚  张德会  和成忠 《物探与化探》2014,(2):278-283,288
热液金矿床总是伴随着围岩蚀变,研究围岩蚀变对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发现,与热液金矿密切相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英岩化等;重点分析讨论了硅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与金矿化之间密切关联的内在原因,同时也对热液金矿蚀变的分带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以TGP超前地质预报理论和实际工程资料为基础,运用信息化逻辑方法对TGP二维与三维地质预报成果进行分析对比,主要从预报地质构造的位置、规模、围岩级别和产状四个成果比较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结果表明,对于隧道前方岩性无明显差异的围岩,二维与三维的地质预报结果基本相同;对于与隧道斜交的地质构造,二维与三维地质预报在构造产状预报结果上相近,但二维地质预报在围岩级别预测方面有利,三维地质预报在规模和位置的预报方面有利;对于与隧道激发炮孔连线一侧边墙不相交的地质构造,二维与三维地质预报结果基本不同,且三维比二维的地质预报结果有利。  相似文献   
997.
对岗岔金矿第3号金矿脉进行了地球化学多元素及相关性分析,结合我国多个金矿地球化学原生晕元素组合规律和该矿单元素衬值的分布特点,确定岗岔金矿3号金矿脉的特征元素组合为:Au-Ag-Pb-Zn是近矿晕元素组合;Hg-As是前缘晕元素组合;Bi-Co-Cu-Ni是尾晕元素组合。根据上述元素组合特点进行3号金矿脉原生晕空间分带和叠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轴向分带规律和叠加特点非常明显,显示该脉成矿具有向南侧伏的特点,且侧伏延伸方向叠加晕尚未封闭。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推测该矿深部向南仍有很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8.
Hydrothermal Dolomite (HTD) is present in the Upper Sinian (Upper Proterozoic) Dengying Formation, east Sichuan Basin, China. The strata are comprised by primary dolomite. The HTD has various textures, including zebra dolomite, subhorizontal sheet-like cavities filled by saddle dolomite and breccias cemented by saddle dolomites as well occur as a fill of veins and fractures. Also co-occur MVT type lead-zinc or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δ13C and δ18O isotopes of HTD in the Upper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are lighter than those of the host rocks, while STSr/86Sr is higher. The apparent difference in carbon, oxygen and strontium isotopes, especially the large difference in S7Sr/S6Sr isotopes ratio indicate crystallization from hot basinal and/or hydrothermal fluids. Saddle dolomite was precipitated at temperatures of 270-320℃. The diagenetic parasequences of mineral assemblage deposited in the Dengying Formation are: (1) dolomite host rock →sphalerite-galena-barite-fluorite; (2) dolomite host rock →saddle dolomite →quartz; (3) dolomite host rock →saddle dolomite→bitumen; (4) dolomite host rock →saddle dolomite →barite. The mea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ost dolomite matrix and HTD didn't change much during hydrothermal process. The fluids forming the HTDs in the Dengying Formation were mixtures of freshwater from the unconformity at the top of Sinian, fluids from diagenetic compactio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 expulsion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mudstones or the Doushantuo Formation silty mudstones, and hydrothermal fluids from the basement.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ssociated with the HTD were mostly controlled by the basement faults and fractures and karsting processes at the unconformity separating Sinian and Cambrian strata. The hydrocarbon storage spaces of HTD included dissolved cavities and intercrystalline pores. Dissolution cavities are extensive at the top of Dengying Formation, up to about 46m below the unconformity between Sinian an  相似文献   
999.
通过牟定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两类典型矿化的围岩蚀变类型、空间分布、蚀变矿物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该矿床存在成岩期与改造期两期热液蚀变。成岩期热液蚀变分布于浅紫交互带浅色砂岩一侧,呈现大范围面状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并具蚀变分带:全浅色砂岩中的强硅化、黄铁矿化亚带;浅紫过渡砂岩中的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弱硅化亚带,并具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金属矿物分带。改造期热液蚀变主要分布于断裂、节理旁侧,表现为带状、网脉状的硅化、碳酸盐化。以1580 m中段实测剖面为研究对象,采集各蚀变亚带的代表样品,以紫色砂岩为原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组分迁入、迁出计算,结果显示各亚带组分的迁入、迁出特征与镜下观察的蚀变矿物组合吻合。分析表明,蚀变矿物组合与组分迁移特征还间接指示了不同亚带的形成条件:成岩期紫色砂岩(围岩)呈氧化-碱性条件,浅色砂岩呈还原-酸性条件,浅紫过渡矿化带则处于氧化还原-酸碱转化面上;改造期构造热液属还原-中偏碱性的中温构造流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期成矿流体分别形成层状矿体及脉状富矿体的机理,为深化研究该类矿床的"矿源-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000.
复杂地形下高密度激电法2.5维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量大,计算效率低,对计算机要求较高,2.5维模拟是三维问题的简化,较好地克服了上述问题。在高密度激电法模拟中,模拟的点数一般较大,要求程序计算效率高,因此对高密度激电法2.5维模拟研究是必要的。首先给出了2.5维稳定电流场的边值问题及对应的变分问题;为了能更好模拟复杂地形对极化率异常的影响,采用三角形网格,有利于模拟复杂地形又有利于将其应用于反演计算。推导了基于连续电性介质的2.5维稳定电流场的有限元法,利用等效电阻率法,编制了2.5维高密度激电法有限元模拟程序,计算了水平地形及起伏地形下的极化率异常模型,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分析得出了山谷地形比山脊地形对极化率观测的影响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