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4篇
  免费   696篇
  国内免费   925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3332篇
地球物理   376篇
地质学   1286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61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0年   6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8篇
  1940年   6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基于GIS的日照市气温分布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气温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以海拔高度和地形最为显著。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利用1?5万DEM数据,借助研究区及周边6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气温资料,运用ARC/INFO软件对气温数据进行样条函数法内插后,通过气温直减率法和辐射差值与温度的相关关系对内插结果进行海拔高度和地形的订正,得到研究区实际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图,为日照市农业实践活动提供气温空间分布资料。  相似文献   
92.
93.
近4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四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1957~ 1998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 4个站各月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线性趋势估计和多项式函数拟合分析了该流域春、夏、秋、冬 4季气温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变化 ,并利用滑动T检验等方法讨论了气温突变的问题。结果表明 :在过去 4 2年里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各季气温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中冬春季增温显著 ,80年代初沿江四季气温除秋季外都出现了明显的增温突变  相似文献   
94.
分析了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与四川盆地伏旱及主汛期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高原前期加热强度同四川盆汛期降水和伏旱程度密切相关。把这些关系引入汛期降水预测模型对提高短期气候预测能力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5.
基于第六阶段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模拟数据和高分辨率逐日格点观测数据,分别采用分位数映射法和泰勒图对福建省极端气温指数模拟值进行订正和评估,发现在历史参照期(1991—2010年)订正后的各极端气温指数模拟值与观测值更加接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SSP2-4.5和SSP5-8.5情景下福建省21世纪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51—2070年)和末期(2081—2100年)订正后的极端气温指数相对于历史参照期的时空变化特征。从时间变化来看,21世纪各时期,全省平均极端气温指数呈现升高趋势,且随着时间推移增幅不断加大。从空间变化来看,极端最高气温TXx呈现西北内陆增幅大、东南沿海增幅小的趋势,极端最低气温TNn空间分布与TXx类似,增幅略小,夏季日数Su增量在福建西南部为大值区,暖昼日数TX90p在福建东南部增幅最大。采用广义极值(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GEV)分布研究了TXx重现期变化,发现SSP2-4.5情景下,21世纪3个时期增温较为匀速,而S...  相似文献   
96.
我国中部地区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余君  胡玉峰  刘均 《气象》2007,33(5):94-99
在我国,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正在取代常规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即人工观测的器测项目,新旧两种观测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气候科学的观点来看,这种差异会造成均一性数据集的开发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分析的误差甚至错误,所以将两种系统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对比是非常必要的。计算了我国中部地区21个气象站2005年的年平均差值,对其中的6个国家基准气候站逐小时数据按照云量、风速、白天和黑夜进行分类对比,并将仪器所处环境、太阳辐射(夜间为辐射冷却)、仪器原理及观测方法的变化认为是气温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两种仪器观测的气温年平均差值基本上在±0.2℃之内。在上述差异因素中,大多数的台站仪器差异基本在±0.1℃之间,观测方法差异、仪器环境差异也比较小,而与太阳辐射有关的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97.
李芳  刘玲  李佳  徐涞 《四川地质学报》2007,27(3):205-207
筠连地质遗迹景观区具有丰富的泉类、岩溶峰丛地貌等景观。其中尤以间歇潮涌泉、洞内泉类钙化沉积边石坝、石莲花地质遗迹景观最具特色。这些地质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意义和旅游观赏价值,其他配套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良好。细述了各个景观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建设筠连地质公园的构想和开发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
杜方  吴江 《四川地震》2007,(1):14-20
本文系统清理并分析了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1]中的强震发生前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特征。在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中,各区域的前兆震群和显著地震存在共性特征,但又具有明显的区域个性。从共性特征上看,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发生后1-2年可能发生强震,强震一般发生在前兆震群或显著性地震附近地区或相关联构造带上;川滇往往是块体内部构造较复杂的区域,发生的强震会有前兆震群或显著性地震发生。从个性特征上看,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发生与西南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具有一定关系,也就是说特殊的构造使得各区域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
甘孜州位于四川西部,地处中国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横断山系北段,山高谷深,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 556 m,为"蜀山之王",是世界第11座高峰。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造就了区内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目前已发现地质遗迹有3大类10类21亚类105处,是全省地质遗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地质景观资源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区域之一;区内地质遗迹品质高,有2处世界级、2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区内地质遗迹以冰川地貌、构造地貌、水体地貌、重要岩矿石产地、地震遗迹为特色,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区域对比意义、保护价值、科普教育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0.
四川叠合盆地盆山耦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四川叠合盆地三面环山,自东而西夹持于江南、秦岭与龙门山三大山系之间,位于古亚洲、环太平洋与特提斯三大构造域的结合部位;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海盆、煤盆、陆相广盆、残盆四个盆地世代;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可概括为前陆、坳陷、再生前陆三种基本样式。系统的山盆构造样式及运动学、沉积充填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内古隆起发育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地沉积环境转换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盆内山前坳陷或前陆褶冲带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不同时期形成的褶冲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其同期盆内产生的沉积或沉降中心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