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80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尾叶桉U6无性系为研究材料,盆栽于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100%(Ⅰ)、80%(Ⅱ,CK)、60%(Ⅲ)和40%(Ⅳ)条件下30 d,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桉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桉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与对照组相比,60%和40%土壤含水量下桉树幼苗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根长和侧根数分别减少37.8%、33.6%、52.1%、68.9%、44.0%、37.5%和44.4%、40.4%、60.8%、77.5%、51.6%、48.9% ;总生物量、根、茎、叶生物量分别减少53 .5%、22.4%、57.9%、62.0%和63.9%、26.2%、59.7%、78.9% .100%土壤含水量下上述各项指标值均有所增加,说明桉树幼苗仍有一定增长潜力,然其水分利用效率不高,生产上不实用.水分亏缺使桉树幼苗倾向于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根系生长,增大根/茎比,降低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熊文成  邵芸 《遥感学报》2006,10(1):111-117
根据干旱区的一些自然地理特征,利用IEM模型生成干旱区的多时相(少雨期、多雨期)后向散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方面印证了多雨期与少雨期后向散射差(αwet^0-αdry^0)与土壤介电常数高度相关的实验观察;另外一方面根据大量的模拟数据找到确切的(αwet^0-αdry^0)与土壤介电常数的关系。最后对盐渍化干旱区的情况(有的干旱区有严重的盐渍化)进行了探讨,发现后向散射系数差(αwet^0-αdry^0)与大介电常数虚部差成较好的线性关系,这为反演土壤含盐量提供了一定依据,但由于介电常数虚部是由含水含盐量两个量决定的,所以要直接反演出含水含盐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3.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反演与验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表观热惯量法,以新疆为研究区,建立了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1 m土体的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模型根据高表观热惯量,高土壤含水量,低表观热惯量,低土壤含水量这一理论,通过日地表温差和宽波段反照率确定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假设通过1 m土体的土壤水通量正比于上下底层土壤含水量的差值,利用水平衡方程建立土壤表面和底层土壤含水量关系方程,并利用中国土壤类型特点确定优化模型。通过验证结果表明,壤土和壤质粘土这两类土壤含水量接近真实值,砂土在区域验证中,模拟与实测差值为2.16%,整个模型模拟精度较好,能够准确地从时空上反演干旱半干旱地区1 m土体的土壤水分情况。  相似文献   
44.
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ASAR-APP影像数据和光学影像数据,根据水云模型研究了小麦覆盖下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反演方法。利用TM和MODIS影像构建的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与实测小麦含水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TM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水分指数(NDWI)反演精度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87。根据这一关系,结合水云模型并联立裸露地表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建立了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和参数统一求解方案。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得到理想的土壤水分反演精度,并可控制参数估计的误差。反演土壤含水量和准同步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均方根误差为3.83%。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并制作了研究区土壤缺水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   
45.
泥石流启动临界土体含水量及其预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泥石流预警方法多基于前期和实时降雨量等间接指标,但实际上直接影响泥石流启动的关键物理参数是土体含水量,通过分析土体含水量的变化来判断泥石流启动更为直接可靠。首先定义了泥石流启动的临界土体含水量的概念,然后基于国内外泥石流启动的观测试验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临界土体含水量与土体渗透系数、孔隙度和颗粒曲率系数的经验关系,进而提出一种基于临界土体含水量和实时降雨的泥石流预警方法。最后,以云南东川蒋家沟1999年7月16日发生的一场泥石流为实例进行演算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可靠性和准确性上优于传统利用临界线和暴发线判别泥石流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6.
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亚热带地区米槠天然林和阿丁枫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进行了1年(2012年1月—2013年1月)原位观测,分析了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对土壤N2O排放速率的影响,并探讨土壤无机N含量变化与土壤N2O排放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2种天然林均表现为大气N2O排放源,米槠天然林和阿丁枫天然林平均土壤N2O排放速率分别为7.29μg·m-2·h-1、7.41μg·m-2·h-1;米槠天然林和阿丁枫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季节变化明显,最高排放速率均出现在夏季6月,分别为16.51μg·m-2·h-1、18.86μg·m-2·h-1;2个林分N2O排放速率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12年1月和2012年9月,分别为3.04μg·m-2·h-1和2.17μg·m-2·h-1。2种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均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2种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与NH4+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米槠天然林和阿丁枫天然土壤N2O排放速率与NO3-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及NO3-含量的变化对中亚热带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潮滩沉积物含水量是表征潮滩地物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量,它影响着遥感提取潮滩地物信息的准确性。利用含水量-反射率指数衰减模式建立单波段模型,同时参考4种植被指数的形式构建含水量指数,建立适用于潮滩环境的含水量反演波段组合模型,实现了沉积物含水量的遥感反演。研究结果显示:对反射率数据利用干土反射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构建的NEWCI(Normalized Enhanced Water Content Index)归一化增强型含水量指数模型的含水量反演效果最佳。在含水量结果中,除了砂类别反演的确定性系数R2为0.675以外,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粘土质粉砂等4种沉积物类型反演的确定性系数均在0.83以上;当不考虑沉积物类型时,NEWCI指数模型的反演精度也达到0.8,RMSE为0.059,表明NEWCI指数模型对沉积物类型不敏感,且能够保持较高的含水量模拟精度,因而适合潮滩沉积物含水量的大范围预测。其反演结果可在潮滩地物信息遥感反演时有效削弱水分的影响,进而提高地物信息提取的效率。  相似文献   
48.
涝渍害是中国除干旱以外对农作物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涝渍害的发生和发展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巨大的影响。2021年7月至8月间,中国北方多地降水达到历史观测极值,而相应时期地面的涝渍害发生和发展状况及其时空特征并未得到有效研究。因此,本研究首先利用中国大陆土壤水分站点日数据和被动微波遥感卫星SMAP反演土壤水分日产品获取中国高精度表层土壤湿度数据(0—10 cm);随后,结合田间持水量数据计算土壤表层相对含水量。在此基础上,以连续10 d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等于90%为标准,分析中国大陆2021年7月1日—8月25日的涝渍害时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融合后的土壤水分产品较原始的SMAP微波土壤水分产品精度具有明显的提高;(2)中国东北地区水稻田种植区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等于90%的最长持续天数均为56 d,土壤的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说明了本文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出土壤涝渍害的情况;(3)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受灾较为严重,其中黑龙江的西部和河北、河南、山东发生的涝渍面积最大。中国大陆耕地部分受涝渍灾害区域占到总耕地面积的1/2左右,重灾区面积为1.940×105 km2;(4)黑龙江的西部及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较往年降水偏多,这与涝渍害受灾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9.
50.
数字化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处理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主要讨论通过数字化天气雷达终端获得的回波资料,在回波类型识别、垂直累积含水量计算,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标的确定及效果检验等技术产品获得中的处理技术及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