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322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1171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2篇
自然地理   5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6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辽宁西部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充水空间皆以次生空隙为主,其发育程度与分布受岩性层组和地质构造的综合控制。按综合控制条件,本区划分有富水结构、导水结构和阻水结构三类水文地质结构。在一个水文地质单元中,上述三类水文地质结构常组成一个具有特定排列、成生联系和水力联系的整体,本文称为含水系统。区内碳酸盐岩可划分出软硬相间可溶性岩组褶皱构造裂隙—岩溶含水系统、软硬相间可溶性岩组断裂—岩溶含水系统和层状弱面可溶性硬脆岩组断裂—岩溶含水系统三类,富水结构和导水结构的钻孔涌水量分别为500—5000m~3/d和10—150m~3/d。碎屑岩可划分出层状弱面软质岩组褶皱构造裂隙含水系统和层状弱面软塑岩组褶皱构造裂隙含水系统两类,富水结构和导水结构的钻孔涌水量分别为500—3000m~3/d和10—100m~3/d。  相似文献   
992.
1 Introduction It is indisputable that the urbanization has been consid- er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a nation’s or a region’s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refore, the issue of urbanization will arouse wide and remarkable concern i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in the 21st century. From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some successful modes of urbanization, such as the American mode and the Japanese mode, …  相似文献   
993.
利用2015—2017年吉林省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基于EC数据通过配料法构建吉林省暴雨预报模型.研究表明:吉林省暴雨出现时段为每年的5—9月,集中时段为7—8月,7—8月降水站次占总数的79.1%;吉林省各站点暴雨年平均次数以2~5次为主,白城西部、长春北部地区暴雨<2次,东部暴雨次数稍多,尤其是长白山天池站3a内暴雨达到了13次;该预报模型的FY预报方法TS评分为22.34%,比EC模式预报的TS评分高5.02%;FF预报方法漏报率为36.65%,明显少于EC模式的75.16%;FF预报方法空报率偏高,FY和FF两种预报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对吉林省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关中西部渭滨区、太白县、陇县3个国家气象站1970—2019年气温数据,运用线性变化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关中西部不同地域24节气气温变化和突变特征。研究表明:近50 a关中西部24节气气温呈单峰型分布,大暑气温最高,小寒最低。春季型节气增温最快,秋季型节气降温最快,春季增温快于秋季降温。惊蛰和清明气温升幅最大,立冬降幅最大。气温日较差冬季型(川塬区)和秋季型节气(南北山区)最小,夏季型(川塬区和北部山区)和冬季型节气(南部山区)最大。春季型节气除立春外,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为显著增温趋势,其他季节型节气仅最低气温多呈显著增温趋势。24节气气温年代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距平为“负—正”变化特征。4个物候性节气中惊蛰、清明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小满、芒种呈显著上升趋势。惊蛰1973、2004—2019年显著增温,1999年为气温转暖突变年;清明2005—2019年显著增温,1999年为转暖突变年;小满1981—1982、2001—2019年显著增温,1976年为转暖突变年;芒种2005—2007、2009、2011—2019年显著增温,1995年为转暖突变年。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青海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持续加大国家重点项目和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先后实施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为全力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先后完成187个重大项目用地预审,229个重大项目用地审批,完成处置批而未供土地8400公顷、闲置土地6146.67公顷,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96.
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西部盆(盆地)、山(山脉)、原(高原)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动力学过程,2003年我们提出并领导实施了“羚羊计划”(ANTILOPE-Array Network of Tibetan International Lithospheric Observation and Probe Experiments),在青藏高原先后完成了羚羊-I(ANTILOPE-I)到羚羊-IV(ANTILOPE-IV)4条二维宽频带台阵剖面,而在青藏高原东西构造结则实施了羚羊-V和羚羊-VI两个三维宽频带台阵探测。另外,我们将前期在准噶尔盆地、天山造山带、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开展的九条综合地球物理观测剖面也纳入羚羊计划的总体框架中来。 通过“羚羊计划”的实施,我们在中国西部(包括西北部的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以及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取得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综合的第一手观测数据,获得了中国西部盆、山、原精细的壳幔结构,系统地揭示了中国西部盆山原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主要结论总结如下: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基底的结构与属性,优化了盆地的基底构造格架;建立了天山造山带“层间插入削减”新的陆内造山模式,揭示了印欧碰撞在天山岩石圈缩短44%的去向以及由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俯冲的转换机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盆山接触关系;获得了塔里木盆地顺时针旋转的深部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证据;确定了青藏高原之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边界;发现目前的青藏高原由南部的印度板块、北部的欧亚板块和夹持于二者之间的巨型破碎区——西藏“板块”构成,首次确定了各自的岩石圈底边界;修正了高原变形的两个端员模型;建立了深部构造对地表地形的制约关系;系统地揭示了印度板块沿喜马拉雅造山带俯冲的水平距离与俯冲角度的变化规律与控制因素。 “羚羊计划”以其巨大的观测网络与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采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等不同学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印度板块俯冲、西藏巨型破碎区发育、塔里木板块顺时针旋转、西部水汽通道提前关闭、中国西北部干旱、沙漠化提前这一深部结构、动力学过程及其对地表地形、油气资源和环境变化的制约关系,推动了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7.
吉林省白城人工增雨基地原为白城人工降雨基地,是隶属于吉林省气象局管理的吉林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1992年,吉林省政府为解决吉林西部春季“十年九旱”的自然状况,挂牌成立了白城人工降雨基地,同时加挂白城地区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的牌子,隶属白城地区行署管理。单位主要职能为负责全区人工降雨和防雹工作。由省政府投资,在日伪时期遗留机场的基础上,经过重新勘测设计建设有飞机起降跑道一条、航管楼一座、停机坪及联络道等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998.
吉林省大安地区分布着大量盐渍土,冬季温度降低后土体发生冻胀会引,会引发一系列工程危害。本文对吉林省大安地区盐渍土体进行野外取样,并进行室内基本物理、化学及物质组成试验,通过室内冻胀试验模拟土体冻胀过程,查明土体冻胀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土体为碳酸盐渍土,钠离子含量较高,交换性阳离子含量较高;土体在冻胀过程中其击实度、含水率及土体中含盐量均不同程度影响着冻胀结果,对于各含盐量下土样均存在最佳击实度;盐分过少时对冻胀产生抑制作用,达到一定含盐量后产生盐胀,对冻胀产生促进作用;研究区起始冻胀含水率为21%。该结论为防治吉林省西部盐渍土地区由冻胀作用带来的工程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李宝龙  王丹丹  张建  毛景文  马波 《岩石学报》2018,34(9):2687-2702
海南岛西部的中元古代抱板群混合岩主要沿北东向戈枕剪切带展布,近年来的研究逐渐揭示混合岩的原岩为花岗质岩石,是遭受强烈剪切作用改造的糜棱岩。本文选择土外山金矿的花岗质糜棱岩和不磨金矿的糜棱岩化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测试,3件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谐和线年龄值分别为1439.1±8.4Ma(样品13JC-8-1,MSWD=0.85,n=14)、1436.9±8.3Ma(样品13JC-41,MSWD=0.54,n=10)和1448±13Ma(样品BM-3,MSWD=0.56,n=10),代表其原岩的侵位时代。结合研究区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海南岛西部花岗质岩类和沿戈枕剪切带出露的糜棱岩原岩结晶年龄为~1450Ma,之后于~1400Ma经历一期构造-热变质事件;海南岛应为华夏地块的一部分,在Rodinia超大陆聚合前,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至少包括海南岛北西部)最有可能位于劳伦大陆南缘的西南延伸部分,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所经历的格林威尔造山事件可能较扬子板块偏早。  相似文献   
1000.
在对西部测图工程机载SAR影像资料情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机载SAR影像空三加密原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空三加密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