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6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322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1171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5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6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71.
美国西部地震烈度衰减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家和地区地震动区划和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区域地震动衰减规律的确定是重要环节,而借用法是目前常用的建立区域地震动衰减的方法。我国借用法通常都把美国西部作为参考地区,但一般都采用调整美国学者已有烈度衰减规律的办法确定美国西部烈度衰减规律。本文讨论美国西部已有烈度衰减规律,并直接采用美国西部烈度调查资料建立烈度衰减规律,结果可供我国工程地震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2.
南海西部围区中特提斯东延通道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南海西部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编制了该区T_2,T_3~1,T_3~2,T_3~3,J_1-J_2,J_3-K_1共6个时段的岩相古地理简图,根据其中生代海相地层的时空分布和岩相特征,讨论了尚存争议的中特提斯进入南海的通道问题。实际资料表明,黑水河盆地在三叠纪受印支运动影响完成了从海到陆的过程,之后不再出现海相沉积,中特提斯不可能从红河裂谷带进入南海。在新加坡所见的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浅海至陆相沉积代表古特提斯的残余海,到中侏罗世完全消失。早侏罗世时期在印支半岛南部出现的近南北走向的海湾可能经过泰国湾与当时的滇缅海相通;但是这个海湾浅而短暂,滇缅海能否从这里进入南海值得怀疑,更不可能是中特提斯的通道。在南海西部围区,迄今已证实的中生代洋壳碎片(蛇绿岩套)和深海沉积仅见于南部Woyla—Maratus—Lupar一线及其附近。这套延伸2000余km,从洋壳、深海到浅海岩相齐全的岩石所代表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纪世大洋应是中特提斯洋的一部分。中特提斯东延而最可能是走南路,即从班公一怒江带南下之后,经Woyla线穿过苏门答腊岛,绕加里曼丹岛南缘到Maratus线,向北再经沙巴到Lupar线,在沙捞越北部或纳土纳岛附近进入南海。  相似文献   
73.
傅征祥  刘杰  王晓青  郝平  吕梅梅 《地学前缘》2003,10(Z1):112-117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是全球 8级大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 180 0年以来该区板内 8级大地震共发生了 16次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1级大地震 (36 .1°N ,90 .9°E)是在 195 7年蒙古 8.3级大地震之后 4 4a发生的。研究表明该区 8级大地震的活动过程可能存在相对平静 (1812— 190 2年 )和相对活跃 (190 3— 195 7年 )交替的幕式或轮回过程的性质。 195 7年蒙古地震之后可能是一次新的轮回开始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是新轮回的第二次地震 ,按照轮回过程中事件发生频度是时间的指数函数关系的假定 ,该区下一次 8级大地震可能约在 2 0 2 6年发生。如果假定该过程相当接近泊松过程。那么 ,在 2 0 0 5 ,2 0 10年和 2 0 15年前至少发生一次 8级大地震的泊松概率 ,分别是 0 .2 9,0 .5 3和 0 .70。  相似文献   
74.
GIS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芳 《北京测绘》2003,(3):13-16,24
GIS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在严格论证了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之后,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提出了项目实施的方案。在该方案中,对生态环境信息数据进行了分类,详述了空间数据文件存贮结构,查询管理子系统的开发,最后得出生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并简述了其功能。  相似文献   
75.
逆冲拆离断层系统又称薄皮构造,一般可分为根带、中带、前锋带及外缘带四个部分。其前锋带又可划分出滑脱型、褶皱型、前冲型和反冲型等几类构造样式,各类构造样式还可再分成若干种。例举了各种中国西部存在的典型构造样式。在库车盆地还发现双重滑脱逆冲拆离断层前锋构造存在,在其他盆地仅发现单层逆冲拆离断层前锋带的构造样式。逆冲滑脱拆离断层前锋带构造环境中油气丰富(典型的如克拉2气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6.
为了客观地反映各因素对目标问题的影响程度,本文首次提出了最佳因素权重概念。定义最佳因素权重为研究区域内系统质量处于极限状态时的各因素权重之组合。结合深港西部通道工程深圳湾公路大桥桥址比选方案,详细说明了本方法的研究思路及其确定方法。通过最佳因素权重方法,能客观地、定量地确定出多因素复杂系统中的最优场址。  相似文献   
77.
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草)和沙漠化土地绿化的区域性气候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必将导致较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LULC)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两类LULC变化是退耕还林(草)和沙漠化土地绿化工程。利用最新的全球地表特征资料数据库(GLCCD)识别以上两项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规模与范围,并以此更新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区域气候模式的下边界条件,利用修正了的区域气候模式研究上述大规模LULC变化可能对中国区域性气候造成的影响。使用的卫星资源数据库是由美国地质测绘局(USGS)和Nebraska-Lincoln大学牵头,根据NOAA卫星的AVHRR资料、USGS掌握的高分辨率数字化地图,以及生态区划和植被分布等资料组建的。  相似文献   
78.
1996年6月15~20日,南疆西部普降大雨,出现了洪水。本文就产生大降水的天气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东西夹攻型以及卡拉奇低涡的发展维持是南疆西部大降水发生的主要环流特点,并结合高中低层流场情况及特殊地形对大降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总结了预报着眼点及此次预报服务的得失。  相似文献   
79.
本文依据对新疆洛浦县阿其克和巴楚县小海子剖面牙形石动物群研究,详细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和克孜里奇曼组、南闸组和康克林组上部地层的归属问题;指出从牙形石的发展和演化看,上述地层应属于下二叠统。  相似文献   
80.
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践与西部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客观上长期存在东、中、西三大梯度发展带,为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我国选择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本文就其实践成效、未来趋势及此背景下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如何求得自身发展,尽快缩小同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