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6篇 |
免费 | 316篇 |
国内免费 | 4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5篇 |
大气科学 | 899篇 |
地球物理 | 225篇 |
地质学 | 404篇 |
海洋学 | 417篇 |
天文学 | 55篇 |
综合类 | 61篇 |
自然地理 | 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113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84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85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39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New Ln(Ⅲ ) Complexes with an Unsymmetrical Schiff Base Lig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 Caifeng* YAN Liangliang FAN Yuhua ZHANG Xia and WANG Aidong 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P.R.China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2006,5(3):235-238
1Introduction SomeSchiffbasecomplexesderivedfromaminoacidsareparticularlyactiveinbiologycatalysisandmaterial.Thestudyofthemisfocusofthestudyof coordinationchemistry.Recently,studiesofsuchmetalcomplexesofmono Schiffbaseshavebeenre ported(Fanetal.,2003a,b;L… 相似文献
53.
利用剖面浮标的温盐观测资料和上层温度观测资料以及ECCO风应力数据研究了东南印度洋各主要海洋锋的位置、走向和风场的季节变化,并初步分析了亚热带锋(STF)和亚南极锋(SAF)的成锋机制.季节平均的夏季和冬季厄加勒斯锋(AF)分别可以延伸到80°E和82°E,AF在多数情况下可能与SAF和南亚热带锋(SSTF)汇合共同通过Kerguelen-Amsterdam Passage.在克尔盖伦海台以东海盆区,冬季SAF和PF的路径均比夏季偏南,在其他海域二者路径的季节差别不大.克尔盖伦海台以东的深海盆由北向南正负风应力旋度高值中心交替出现,且位置季节变化很小.85°~105°E之间零风应力旋度线位置冬季比夏季偏北.STF位于辐聚区,埃克曼抽吸导致的表层水辐聚可能是STF产生和维持的原因.SAF位置的季节南北摆动幅度小于风应力零旋度线的季节摆动幅度,夏季SAF位置略偏于风应力正旋度区,而冬季大多位于负旋度区,因此风应力旋度不是SAF形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4.
关于暴时电离层电流分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国际上广泛认可的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经验模式提供的各种参数, 通过电离层电流连续方程, 计算出强磁暴条件下6月至日和12月至日内, 磁纬±72°和磁地方时00:00~24:00之间电离层电场、电流等的分布. 计算中考虑了地磁和地理坐标间的偏离; 除中性风场感生的发电机效应外, 还包含了磁层耦合(极盖区边界的晨昏电场和二区场向电流)的驱动外源. 结果表明, 6月至日时, 磁层扰动自极光区向中低纬的穿透情况在南、北半球内基本接近, 北半球内略强; 但12月至日时, 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 南半球的电流穿透远强于北半球, 而电场的穿透则是在北半球更强. 无论南北半球, 在中高纬地区, 午夜至黎明时段出现较强的东向电场分量, 其[WTHX]E×B[WTBZ]的向上漂移效应, 正是解释我们以往不少研究现象中所期盼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55.
星载微波散射计是获取全球海面风场信息的主要手段, HY-2B卫星散射计的成功发射为全球海面风场数据获取的持续性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再分析风场数据、热带大气海洋观测计划(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Array, TAO)和美国国家数据浮标中心(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 NDBC)浮标获取的海面风矢量实测数据, 对HY-2B散射计海面风场数据产品的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 HY-2B风场与ECMWF再分析风场对比, 在4~24m·s-1风速区间内, 风速和风向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为1.58m·s-1和15.34°; 与位于开阔海域的TAO浮标数据对比, 风速、风向RMSE分别为1.03m·s-1和14.98°, 可见HY-2B风场能较好地满足业务化应用的精度要求(风速优于2m·s-1, 风向优于20°)。与主要位于近海海域的NDBC浮标对比, HY-2B风场的风速、风向RMSE分别为1.60m·s-1和19.14°, 说明HY-2B散射计同时具备了对近海海域风场的良好观测能力。本文还发现HY-2B风场质量会随风速、地面交轨位置等变化, 为用户更好地使用HY-2B风场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57.
多普勒激光雷达风场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维变分同化反演(3DVAR)、 四维变分同化反演(4DVAR) 对多普勒激光雷达资料反演风场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利用车载多普勒激光雷达在2008年残奥会测试赛期间外场试验取得的数据, 反演了海面10 m高度处的风场, 并将风场反演结果与浮标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3DVAR、4DVAR风场反演方法均能实现近海面风的精细化风场反演, 并能反映出风向的变化, 反演风场与浮标数据基本一致, 在风速较大的天气情况, 3DVAR与4DVAR反演风场的一致性要好于风速较小的天气情况; 4DVAR反演方法中以浮标资料作为背景场, 使得其与浮标的符合程度要好于3DVAR方法反演风场; 反演风场的风向与浮标风向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反演风场的风速与浮标风速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反演风场的风向、风速与浮标的风向、风速之间平均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表明, 这两序列之间具有一定差别, 在风速较小的天气情况下使用时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58.
用有限差分法合成地震图时, 有限大小的地球模型必须分成许多小网格。如果和源信号的波长相比, 格子太大, 那么随着走时的增加, 波将产生频散。这一现象被称为网格频散, 也就是不同频率的波速度也不相同, 频率较高的信号比频率较低的信号速度慢。此时, 随着走时的增加, 信号将产生一个显着的尾区。这一现象将在如下情况发生:①网格间距太大: ②采样率太大: 或③震源波长和网格大小相比太短。换言之, 用有限差分法合成地震图的一个重要参数是, 每个震源信号波长上网格的点数。本文的工作表明:当P-SV波对经有限差分的弹性模型传播时, 源函数的频率对网格频散有很大的影响。文中所用的二维弹性模型包括:①正断层: ②半空间上单层模型。结果表明:用有限差分法合成地震图时, 如果对于介质的最低速度, 与震源信号的半功率频率相应的一个波长和格点间距之比超过10时, 网格频散将减小到满意的水平。 相似文献
59.
利用多年逐月海温距平和区风应力距平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和EOF分析方法,分析了ENSO相联系的热带太平洋典型风应力异常场结构。结果显示,与ENSO线性相关的风应力异常场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低频变化,在水平结构上主要表现为四个典型分布。 相似文献
60.
"珍珠"台风强度及路径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格点资料,从能量场、湿度场、辐散场以及西南季风和越赤道气流等多方面对"珍珠"的强度及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副高前期在南海的维持以及副高后期环流形势的调整是"珍珠"强度维持和路径突变的关键;南海海域维持高能区、弱水平风垂直切变、对流层上层强大的辐散场、以及充沛的水汽供应、风场动力非对称结构等是"珍珠"强度能维持的重要原因;西南季风、越赤道气流和副高南落而引发的东南风急流形成的季风汇合线是"珍珠"北翘的直接原因.台风风场结构中不对称强风速区的转移对台风路径改变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