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0篇 |
免费 | 341篇 |
国内免费 | 1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71篇 |
大气科学 | 113篇 |
地球物理 | 116篇 |
地质学 | 494篇 |
海洋学 | 243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186篇 |
自然地理 | 1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06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105篇 |
2014年 | 118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134篇 |
2011年 | 122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20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三维GIS环境下的地质体可视化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是三维GIS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维GIS环境下的地质体可视化的两个关键方面是地质体的表面模拟和可视化实现,文章介绍了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基本框架,以带约束Deluanay剖分法为例阐述了地质体表面模拟的原理和方法,并从取景变换、消隐、光照模型、纹理映射等方面论述了可视化的具体实现方法.最后以西部某铜矿为例,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地质体模型(一个地层矿体综合模型和一个矿体三维模型),阐述了三维可视化建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地质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32.
33.
随着21世纪人类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成为水工环地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是水资源问题和环境地质问题。城市水资源问题有:城市后备水源地的研究,以及应急水资源地和地下水库的研究。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1)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般性资源、地质环境问题;(2)城市地质作用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3)城市人口密集区及工业区的土壤和水体有机污染问题。解决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的关键是对地下空间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的研究,通过这些基础条件研究分析城市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问题。可视化研究技术通过对城市地质体在地下空间的相对位置、形态、物化特征等三维构模处理,使这些城市赖以存在的地质基础条件可为非专业的决策层所理解,并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中体现这些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地下空间资源的价值。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没有系统完整的应用先例。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在城市化环境地质研究中,开拓一个崭新的环境地质研究时代,成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4.
地质三维信息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地质三维模型研究与应用在地质构造研究、资源勘探与开发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地质勘探等原始离散数据采用UML建立数据静态结构模型,利于GIS空间数据库集中存储管理;根据原始数据的特征,采用矢量层面构模技术建立了三维层面模型,生成地层表面和地层层间实体的连续数据;三维可视化模型采用流行的OpenGL图形技术,实现了原始数据、特征层表面和地质体三维显示与交互式剖切操作等。基于组件开发技术建立了地质三维信息模型系统,成功应用于城市地质勘察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分析,并指出可在三个层次对此模型进行重用与扩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36.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了国家战略,各地政府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环节。随着平台的深入运行,逐步积累了大量的城市数据。但是,数据资源中蕴含的知识远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应用,致使数据爆炸但知识匮乏。因此,基于数据时空和专题属性,建立科学的城市数据体系是城市管理的迫切需求;同时,基于数据体系,揭示各类数据随时空变化规律,展现城市脉动发展情况是城市决策重要的依据,也是观察和诊治"城市病"的重要技术手段。我们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所建成的大数据汇聚公共平台为依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手段,针对环境、能源、交通脉动进行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科学地揭示了"城市脉动"变化规律,使平台数据发挥最大价值。脉动分析结果以可视化手段表现,反映城市各项指标脉动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7.
从地图文化形态的特点和优势,可视化的地图实现,地图及其相关概念的数学表达以及科学和文化知识的积聚和传承等方面,论述了地图文化的丰富内涵.地图的非物质文化内涵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社会发展的记录. 相似文献
38.
39.
在三维产权管理中,许多三维产权对象(如住宅公寓)具有彼此邻接、密集分布的群集特征,物理上对象间存在客观的视觉遮挡,使得产权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形态以及对象间的空间关系不易被观测.论述了群集三维对象可视化的要求和原则,分析了常用的切剖面、透明及线框、抽屉式交互可视化、体素等可视化方法,针对群集三维对象可视化的优缺点,提出... 相似文献
40.
提出一种对整幅高光谱图像的稀疏表示结果进行直接显示的方法,图中不仅包含了稀疏表示中保留的光谱信息,还可显示整幅图像的空间信息。稀疏表示后,将字典中的各有效原子根据光谱特性选择颜色标签,之后根据稀疏系数进行混合颜色显示,此时的图像能够同时满足可分性及距离保持特性。针对局部地物时,提出的单像素混合阵列表示法及改进的裂片纹理技术能够直观且完整的显示出每个像元的具体组成情况,还能够根据所生成图像中的信息对原始HSI进行重建,进而提高数据的利用率。该模型不仅能够良好地显示地物的空间特性,同时能够显示稀疏系数的组成,同时单像素混合阵列表示法及裂片纹理技术弥补了混合像素彩色显示中颜色表达混乱的弊端。对真实地物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产生的彩色图像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及可分性,满足距离保持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