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通过对辽东半岛大清河海岸平原的地貌考察和人工钻孔取样,对研究区内7个钻孔不同层位的113个样品进行了混浊水导电率测定;根据钻孔剖面海陆相沉积环境变化与导电率曲线特征值,推断出大清河海岸平原全新世时期海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g1和g2的导电率曲线有2个明显的峰值,显示研究区发生了一次完整的海侵过程,且海水到达接近g3孔位置之处;另外,靠近陆侧的g3孔在海拔2.1 m处出现一小峰值,推测由于海水到达此处使得导电率变大,由此进一步得出研究区海侵时海平面(即平均高潮线)达到的最大高度为海拔接近2.1 m处,比现今海平面低1.0 m左右,说明全新世高海面之后,研究区表现为构造隆升。  相似文献   
552.
利用遥感大数据平台GEE(Google Earth Engine)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结合1984—2018年水文和气象等资料,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岸线变迁的时间序列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并研究河口岸段面积与年输沙量、年径流量、黄河三角洲年降水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984—2018年黄河三角洲总面积呈先增长后逐渐减少的趋势,转折点发生在1998年;莱州湾岸段和人工岸段面积因固岸工程的建设基本维持稳定;刁口河岸段面积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于黄河改道后失去水沙补给,同时受到海水动力作用侵蚀显著;河口岸段面积受输沙量、径流量和降水量影响,存在"后效"影响,面积呈增长趋势,但随着水沙补给的减少增长速度逐渐变缓。总体来说,入海泥沙量、径流量和降水量是影响黄河三角洲面积的重要因素,但随着人工海岸的增多以及源头水沙量减少等因素,黄河三角洲面积受非自然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53.
南海沉积岩芯中粘土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海中部5个沉积岩芯的粘土矿物做了定性分析和半定量估算。提出南海粘土矿物组合特征为陆架浅海型与大洋型间的过渡型,这一特征表明,南海沉积物以多源性为特征。研究指出,南海沉积岩芯中粘土矿物含量高低呈现出周期性的旋回变化,并且有可对比性,控制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沉积过程中古气候冷暖的周期性旋回变化及其所影响的沉积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4.
555.
本文简要讨论了中国海海陆变迁的历程和研究意义,提出了“年轻的黄、渤海”、“较为古老的南海”和东海介于其间的认识。  相似文献   
556.
承德坝上御道口地区是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认识本区气候变化对未来增温背景下采取应对措施有重要意义。粒度是气候环境变化敏感代用指标,粒度分析结果可推测沉积物形成条件和环境。文章对御道口地区YDK剖面沉积物进行粒度测试。通过对粒度数据进行组分分离和敏感粒级的提取,利用AMS14C测年结果建立年代框架,探讨了坝上御道口地区8000 a B.P.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结果显示气候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8 000~6 100 a B.P.,粒度指标指示此时段动力较大,粉尘距源区较近,风沙活动较强,携带较多粗颗粒物质造成粒径较粗,估计此时段气候干燥,区域植被较差。(2)6 100~1 700 a B.P.,此时段粒度指标指示动力较小,粉尘距源区较远,粗颗粒物质减少,估计此时段气候湿润,区域植被较好,风沙活动减弱。(3)1 700 a B.P.至今,动力较大,粉尘距源区较近,估计此时段气候变干,区域植被较差,风沙活动强。  相似文献   
557.
"东南沿海环境变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福建晋江现场学术研讨会"2008年5月7日-12日在福建省晋江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热带亚热带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等单位联合承办.会议的主要议题为第四纪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东南海岸带变化与其他区域对比,环境与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晋江模式"及其对比等.  相似文献   
558.
渔民祭海有着悠久的历史,谷雨祭海节是荣成沿海渔民每年必过的盛大节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谷雨祭海节的功能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从最原始的海神崇拜、海神信仰转向欢送渔民出海、兼具娱乐性质的庆典活动,但始终都传递着渔民出海平安、渔获丰收的美好愿景。谷雨祭海节的变迁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结果,祭海节的变化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整合与社会稳定,同时,信仰程度降低、祭祀仪式简化、祈求经济利益的社会心理的强化等方面所发生的祭海节的变化又对当地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59.
为探讨地貌变迁与史前聚落的分布关系,分析了禹州浅井剖面的Rb/Sr比值、磁化率和粒度等环境代用指标。结果表明颍河上游地区在仰韶文化时期(磁化率均值87.7×10−8 m3/kg,Rb/Sr均值0.83)为暖湿的风化环境,在龙山文化时期气候变干(瓦店剖面的磁化率72.5×10−8 m3/kg,Rb/Sr均值0.66)。禹州马沟洞石笋δ18O序列识别了本区在11.2、9.1、5.0 kaBP存在3次气候波动,借助地貌-气候驱动理论,认为颍河上游地区新石器聚落所在阶地形成于11.2~10.6 kaBP前后。龙山文化时期(约4.6~4.0 kaBP)的干旱气候导致禹州段颍河河床不断抬升进而形成高河面时期,使得颍河上中游两岸稻作农业得以快速发展。本区的聚落分布从仰韶文化时期的地貌封闭型转变为龙山期的开放型,并形成多处大型城邑聚落,然而4 kaBP的降温和洪水过程摧毁了颍河上游平原地区多数史前聚落,本区的城邦文化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560.
张信  陈建裕  杨清杰 《海洋学报》2023,45(3):113-124
红树林作为热带、亚热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是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之一。本文使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形成了196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岸线、围填海、养殖区、红树林分布数据图集,并利用联合红树林识别指数(CMRI)对大湾区现存红树林进行时序分析得到红树林林龄数据集。结果表明,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解译得到现存红树林数据集,结合CMRI时序数据可以建立现存红树林变迁历史,进而有效估算红树林林龄。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的时空分布发生了明显变迁,现存红树林面积约为3 316 hm2,大湾区内部各地区存量林龄差异较大,整体林龄均值为20 a。近50年间,岸线整体向海移动,岸线变迁、围填海和养殖区变化显著影响红树林面积、空间分布及林龄大小,人工种植是近20年红树林恢复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