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Winnie(1997)和Bilis(2000)变性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9711号台风Winnie和0010号台风Bills均在中国大陆发生变性,但前者变性后再度加强,而后者变性后减弱消亡。从湿位涡理论出发,对比分析两者的变性过程,结果表明:作为变性台风,Winnie和Bilis均在北上过程中与中纬度西风槽发生作用,但前者与高空槽发生耦合,后者仅接近高空槽底部,没有发生耦合;Winnie变性加强过程表现为一个温带气旋在低层锋区上的强烈发展过程,主要与高层正位涡扰动下传、低层锋区及热带气旋低压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Pm湿斜压项增长引起的倾斜涡度发展是登陆热带气旋变性加强的主要因子。在Bills变性过程中,高层无明显的正位涡扰动下传,热带气旋低压环流内无锋区面出现,大气斜压性弱且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1982年以来我国东部海域登陆再发展台风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其中15个个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其移动路径和增强幅度分为3类,研究表明:台风如果移向东北方向则再发展较弱,而向北移动则发展较深,且向北越深发展越强,这与副热带高压(副高)的位置和强度以及上游高空槽存在一定的关系(整体偏向于正相关),在北上的过程中,如果与高空正位涡发生耦合,则增强越大,但非绝热加热所占的比重越小。同时动能收支分布显示,台风加强越深,动能转换越强,两者成正比,但在能量转化的方向和位置上,三者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缺氧诱导因子(HIF-1)蛋白含量及基因的表达探讨杞黄颗粒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BN大鼠81只,随机选取13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另68只右眼通过激光光凝方式建立CNV模型。光凝7d后随机选取3只检验造模是否成功,余下65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杞黄颗粒A组、杞黄颗粒B组、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各13只。治疗结束后,除杞黄颗粒B组在治疗的第90天处死,其余组大鼠均在治疗的第60天心脏灌注处死,取右眼制作标本,采用Western-blotting和RT-PCR检测HIF-1的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结果:模型大鼠于激光后第7天OCT检查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层不连续,局部增厚,反射增强,界限不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出少量圆盘状荧光渗漏,表明造模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HIF-1蛋白和其mRNA的表达趋势一致,均有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蛋白表达量,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杞黄颗粒A组、雷珠单抗组、模型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杞黄颗粒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mRNA表达,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A组表达高于雷珠单抗组和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优于雷珠单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杞黄颗粒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杞黄颗粒联合雷珠单抗在抑制CNV中下调HIF-1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效果较单纯应用杞黄颗粒更加稳定,长期应用杞黄颗粒对抑制CNV有临床意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64.
采用化学裂解法从乳山湾外海溶氧低值区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3.7~7.0mg.L-1)的6个站位海水样品中提取了环境DNA样品。以试剂盒纯化后的DNA样品为模板扩增其16SrRNA基因V3区,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子文库构建及DNA测序对溶氧低值区海水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山湾外海溶氧低值区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的6个站位底层海水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是相似的,它们均由隶属于Alteromonas(交替单胞菌属)、Salegentibacter(需盐杆菌属)等10个属的18种细菌组成。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些细菌分别属于α变形菌纲(2种)、γ变形菌纲(12种)和黄杆菌纲(3种)三个大类。在乳山湾外海溶氧低值区的海水样品中细菌多样性最高的类群是γ变形菌纲。  相似文献   
65.
沙尘气溶胶粒子表面变性对云滴形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1997年5月14日辽宁省气溶胶和云滴谱航测资料,讨论了沙尘气溶胶粒子表面变性产生的不溶性沙尘粒子外包可溶性硫酸铵层的混合气溶胶粒子作为凝结核的增长规律,计算了由混和核形成的云滴谱特征,并与纯硫酸铵盐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和核上初期形成的云滴谱型比纯硫酸铵盐核上初期形成的云滴谱型要宽,更接近实际观测到的云滴谱分布.  相似文献   
66.
The effects of a diet containing Hanseniaspora opuntiae C21 on growth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were estimated in juvenile Apostichopus japonicus. Groups of sea cucumbers were fed diets containing H. opuntiae C21 at 0(control), 10 4, 10 5, and 10 6 CFU(colony-forming units)/g feed.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45 d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SGR) of sea cucumbers fed a C21-supplemented diet at 10 4 CFU/g fee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P 0.05). Intestinal trypsin and lipas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C21 administration at 10 4 and 10 5 CFU/g fe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 0.05). After feeding for 23–42 d, C21 was demonstrat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to be present in the intestine of sea cucumbers. In addition, after feeding the C21-supplemented diets for 15 d, the sea cucumbers were switched to an unsupplemented diet and C21 was confirmed to be capable of colonizing the intestine for at least 31 d after cessation of feeding. In conclusion, C21 was shown to successfully colonize the intestine of juvenile A. japonicus via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and improve growth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相似文献   
67.
张翼  穆军  冯妍  阎松 《海洋与湖沼》2014,45(1):183-188
以提取自东海海域两种鲨鱼(尖吻鲭鲨和噬人鲨)鳃耙组织的总DNA为模板,对其真菌菌群rDNA的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进行了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电泳图谱中的7条主要条带经过二次PCR扩增后进行了克隆测序。NCBI-BLAST比对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尖吻鲭鲨鳃部真菌菌群的优势种来自四个分类单元,其中一个来自青霉属,三个来自曲霉属;噬人鲨鳃部真菌的优势种来自四个分类单元,其中一种来自青霉属、两个来自梗孢酵母属、一个来自枝顶孢属;青霉属为两种鲨鱼鳃部共同的优势菌;另外DGGE指纹图谱显示还有种类较丰富的劣势菌存在。数据库检索显示多数真菌分类单元具有较好的产生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潜力。该PCR-DGGE分析揭示鲨鱼鳃部栖生有较丰富的真菌类群,它们的代谢产物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8.
热带气旋的温带变性过程对中纬度下游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凯  张雪婷  王云峰  陈华 《气象科学》2014,34(2):179-186
用WRF模式对变性台风(TC)马勒卡进行模拟,研究了在台风的变性过程(ET)的作用下中纬度下游环流特别是中纬度急流的发展,对台风的强度及其相对上游槽位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TC与中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会使得中纬度急流处的斜压不稳定性增大,急流增强。下游环流的发展对TC强度及TC与西风带上游槽的相对位置非常敏感。若TC增强,TC溢出流作用于中纬度急流,使之不稳定性增强,强度也增强,从而导致中纬度下游急流的强度、范围都增强,下游槽脊更显著。若台风减弱则反之。类似的,若TC靠近上游槽,其对中纬度急流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前,急流的不稳定性增加,强度增强,下游的急流和槽脊也得到增强。若TC远离上游槽,则反之。  相似文献   
69.
70.
喜度  韩桂荣  殷笑茹  李杨  刘寅  唐云志 《气象》2020,46(6):765-775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江苏省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长三角地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使用气旋相空间法(CPS)对2000—2015年影响江苏台风的相空间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和台风年鉴比对,CPS法能较为客观准确地描述各类路径影响江苏台风的变性过程,而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的台风发生变性的多为登陆北上、变性前强度较强的台风。进一步分析台风"海葵"和"麦德姆"两个CPS轨迹不同的台风相空间参数,发现其参数轨迹能较好地反映台风变性过程中的热力结构和环流特征演变,与台风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有一定关联,CPS参数变化明显的"海葵",台风降水范围和强度变化较大,参数变化较小的"麦德姆",降水基本位于台风本体周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