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3篇
  免费   2310篇
  国内免费   2796篇
测绘学   1331篇
大气科学   4810篇
地球物理   2562篇
地质学   3701篇
海洋学   2341篇
天文学   185篇
综合类   982篇
自然地理   2847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76篇
  2022年   587篇
  2021年   650篇
  2020年   530篇
  2019年   585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491篇
  2016年   507篇
  2015年   540篇
  2014年   894篇
  2013年   726篇
  2012年   801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734篇
  2009年   858篇
  2008年   884篇
  2007年   818篇
  2006年   759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562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537篇
  2001年   472篇
  2000年   387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426篇
  1997年   435篇
  1996年   332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222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0篇
  1975年   10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1952~2001年丹东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温度、降水求直线回归方程和5a滑动平均值方法,分析近50a丹东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和四季降水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2.
1961 - 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降雪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16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量和天气现象数据,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对近57年(1961 - 2017年)降雪的气候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最多出现在12月, 小雪和中雪最多出现在11月或12月, 大雪和暴雪在冬末春初出现概率最高。降雪分布为山地大于平原, 平原地区自北向南、 自东向西减少, 降雪高值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北部、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降雪强度中心位于长白山区和辽宁中部平原地区。年、 秋季、 冬季、 春季降雪量占同期降水量比例分别为4.7%、 7.0%、 84.4%和7.6%; 辽宁省西部山区和南部大连地区日最大降雪量占年总降雪量比例最高, 最长连续降雪日数在2 d以下, 降雪较高纬度地区更为集中。近57年降雪量和降雪强度分别以1.93 mm?(10a)-1和0.11 mm?d-1?(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 降雪日数以2.08 d?(10a)-1速率显著减少; 降雪量增加主要表现为各等级降雪量的增加, 降雪日数减少主要是微量和小雪日数的减少, 降雪强度增加主要为大雪和暴雪降雪强度的增加。年、 秋季和冬季降雪量占同期降水量比例平均每10年增加0.36%、 0.48%和0.45%, 春季以0.11%?(10a)-1的速率减少。中雪、 大雪和暴雪对降雪贡献率均呈增加趋势, 小雪降雪量和微量降雪日数贡献率减少; 1987年降雪量和降雪日数突变后, 微量降雪日数和暴雪日数、 小雪降雪量贡献率改变显著。就区域平均而言, 2001 - 2017年的降雪量较1961 - 1980年增加了27.8%, 降雪日数减少了22.4%。  相似文献   
93.
刘蕾  孙颖  张蓬勃 《气象学报》2014,72(4):690-702
利用1961-2010年中国逐日降水数据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集,研究了大尺度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对不同频发年代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过去50年里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发生存在两个频发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到2010年),其典型环流配置都表现为中高纬度冷空气和低纬度充沛水汽的配合,但不同频发时段的大尺度环流配置明显不同,这种配置使得两个频发时段的暴雨发生特点有所不同,最近20年的暴雨发生次数更多,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在频发的1964-1976年,高纬度的冷空气主要来自西西伯利亚上空深厚的低槽前部,而此时南亚高压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低纬度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印缅低压槽前,可降水量偏小,但垂直速度较大,水汽辐合较旺盛,华南上空大气环流较不稳定;在频发的1991-2010年,鄂霍次克海上空附近的高压脊活跃,高纬度冷空气主要来自高压后部,低纬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西,其西北侧的水汽源源不断输送到华南上空,故可降水量增多,伴随着强大的南亚高压提供的良好的高层辐散条件,华南上空垂直速度增大,水汽辐合明显,强有利的环流配置导致1991-2010年华南持续性暴雨强度更大、范围更广。因此,大气环流的年代际转型使得华南持续性暴雨发生了巨大改变,故在未来做预测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代际环流背景场对华南持续性暴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4.
基于河南省111个气象站1961—2017年均一化前后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均一化前后河南省年、四季和月的平均气温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布,以期明确非自然因素对河南省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7年,均一化前后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均一化后增温速率为0.21℃/10 a,较均...  相似文献   
95.
针对现有流行病空间异常探测方法在全面探测多因素导致的潜在空间异常方面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流空间邻近约束关系下的流行病分布空间异常探测方法.首先,基于地理探测器识别与传播中心人群流出强度因素具有显著关联关系的疫情专题属性;然后,基于流空间邻近关系度量自适应构建流空间权重矩阵;最后,构造疫情属性空间局部变化梯度变量刻画空...  相似文献   
96.
我国岩溶资源环境领域的创新问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袁道先 《中国岩溶》2015,34(2):98-100
中国岩溶地区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不仅有助于解决和应对岩溶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将推动岩溶科学的发展,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今后的岩溶研究应当落实地球系统科学在岩溶学中的应用,发挥我国岩溶研究的地域优势,探索我国岩溶关键带的特征和重要过程;加强岩溶作用应对全球变化、岩溶碳汇速率和稳定性的研究,建立应对极端气候的长效机制;考虑古纬度和古气候对古岩溶形成的影响;深入探索微生物对深部碳酸盐岩岩溶形成的作用;系统梳理和总结我国第一期石漠化治理工程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思考从南北方岩溶分界线的角度开展岩溶自然遗产地的申报工作;将现代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岩溶资源环境、水文地质研究中,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研究,服务国家需求。  相似文献   
97.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准确研判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的基础上,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对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和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8.
全球气候变化通过改变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等诸多方面对美国产生广泛的影响。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主要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提供帮助来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环境响应机制等相关的科学知识,预测气候变化或气候变异引起其他的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主要包括理论基础研究、综合观测研究、模型预测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相关产品等。2011年年末NSF如期对USGCRP进行了完善,并率先发展和制定了USGCRP战略新计划。从NSF对USGCRP的资助力度来看,2012年度预算比2011年预算增加了33%,即106.05百万美元,2012年度的重点研究领域为:  相似文献   
99.
全球变化科学进展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63,自引:8,他引:63  
概括介绍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及其最新发展方向,提出了21世纪初我国全球变化科学的发展战略,对推动我国全球变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该文以1999年及2009年岑溪市土地利用数据为来源,在GIS的支持下,分析了10年来研究区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点及其转化过程,结合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耕地垦殖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景观破碎度指数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内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换,其中林草地、建设用地和耕地为研究区内变化面积最大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受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全市土地利用趋于破碎化,土地生态风险程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