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89篇
地球物理   269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5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蜀地人     
汪纹 《地球》2009,(2):27-30
汶川大地震“满月”时,雅安市一位领导接到一条短信,短信是这样的:“各位同志,接上级通知,为了纪念地震发生一个月,请大家今天下午两点二十八分自己抖动两分钟,以表达我们的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决心。特此通知!”看完这条短信,她笑了,随即把这个段子转给了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192.
与地震预报     
马胜云 《地球》2009,(5):37-43
1924年3月10日,我国已故的卓越科学家李四光教授曾在《太平洋》第四卷第六期上发表了“辟美博士造谣并浅说地震”一文。文章说:“地震发生之原因,至今其说不一。……;又有为地盘构造变更激烈之处为地震发源之地者。从理想上推测,此说似最为近是,争诸事实,此说亦觉信有可凭。……”  相似文献   
19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variability in rainfall threshold for debris flow (critical rainfall for debris flow triggering) after the ML 7.3 Chi-Chi earthquake in central Taiwan in 1999. Two study sites with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surveyed in the earthquake area. Streambe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debris flows between 1999 and 2006. During the 7-year study period, every debris flow event was identified, and the streambed characteri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infall threshold for debris flow was remarkably lower just after the Chi-Chi Earthquake, but gradually recovered. To date, this rainfall threshold is still lower than the original level prior to the earthquake. This variability in rainfall threshol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unt of sediment material in the initiation area of debris flow, which increased rapidly due to landslides resulting from the earthquake. With the increase in sediment material, the rainfall threshold was lowered severely during the first year following the Chi-Chi earthquake. However, heavy rainfalls mobilized the sediment material, causing debris flows and transporting sediment downstream. With the decrease in sediment material, the rainfall threshold recovered gradually over time. Furthermore, debris flows occurred only in the subbasins that had sufficient sediment material to cause significant movement. Hence,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sediment material in the initiation area of debris flow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the rainfall threshold for debris flow.  相似文献   
194.
195.
地磁垂直分量与地下介质的关系密切,地震发生之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易于发生畸变使日均值发生改变,但是地磁受高空磁场扰动的影响很大,在磁暴和地磁扰动时日变化发生的畸变会掩盖地磁垂直分量日均值地震前的微小变化.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地磁数据处理方法-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处理日均值,减少外空磁场对地磁垂直分量的影响,提取其地震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196.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地震活动断层区地下震动的增加可能标志着断层闭锁区应力的增加,这很可能增加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7.
198.
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的修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波  苏志珠  陈仲新 《中国沙漠》2007,27(6):911-917
为了客观反映中国荒漠化发生区域,按照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利用1950-1990年间全国671个气象站的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分别采用Thornthwaite和Penman计算可能蒸散量的方法计算了湿润指数的分布,然后根据中国气候区划和中国植被区划以及中国荒漠化发生的特点等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调整,对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进行了修订,明确了荒漠化各气候类型区的地理涵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公约》定义的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及各气候类型区的划分标准不完全适用于中国。②中国的荒漠化发生在极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极干旱区对应极旱荒漠,干旱区对应典型荒漠、草原化荒漠以及荒漠草原,半干旱区对应典型草原,亚湿润干旱区对应草甸草原中偏干旱的部分。③修订后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总面积约4 524 089.1 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7.1%,其中亚湿润干旱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分别占12.6%、28.8%、34.4%和24.2%。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修订后比修订前增加1 207 056.9 km2,其中亚湿润干旱区面积减少,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99.
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及内部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艳伟  王迎春  杨持  征荣 《中国沙漠》2006,26(2):254-258
对绵刺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及内部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如下:①绵刺的劈裂生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首先茎从基部到根部发生多次劈裂,以后地上的茎部再相应发生分裂而形成几个独立的植株;另一种是茎基部以上的部位先发生纵裂,而根部后发生分离;②劈裂生长首先在茎基部发生,当绵刺植株生长到5 a以上的时候,这个部位的形成层活动不均匀,出现不规则的木质部排列,形成花环状结构,在相邻的两环状部位进行劈裂;③由于受劈裂生长的影响,劈裂发生后的植株的根部年轮分布不规则,发生劈裂部位的形成层活动不均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中导管数量少,口径也小,木纤维数量增多,细胞排列紧密而形成缢缩。  相似文献   
200.
我国沙尘暴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常生华  李广  侯扶江 《中国沙漠》2006,26(3):384-388
根据全国近30 a的沙尘暴记录,运用分形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降水量区域,沙尘暴的发生规律明显不同。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平均为4.4 d·a-1。年降水量≤305 mm的地区沙尘暴发生日数最多,平均为9.9 d·a-1,这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主要是我国传统的畜牧区;305 mm<年降水量<570 mm的地区平均为4.0 d·a-1,这是草原区,主要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570 mm的地区为0.4 d·a-1,主要是我国的农耕区。305 mm<年降水量<570 mm的区域,沙尘暴发生的频率随降水的变化幅度最大,为4.1,年降水量≤305 mm地区,沙尘暴随降水的变化幅度最小,为0.3。分析认为,我国沙尘暴危害的防治需要构建牧区—农牧交错带—农区生态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