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353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240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基于水面实测光谱的太湖蓝藻卫星遥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蓝藻密度是评价水质污染的主要参数,对监测水体蓝藻水华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2008年11月10日和11日太湖水面实测光谱及FY-3A/MERSI,AQUA/MODIS卫星的波段响应函数,计算了卫星波段的水体表面等效反射率。水体实测光谱显示蓝藻污染提高了近红外波段的遥感反射率,在蓝光波段和绿光波段有明显的吸收谷和反射峰。根据这一原理,该文建立了近红外和红光波段的比值指数RI模型,成功反演了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74 mg·L~(-1)和0.0188 mg·L~(-1))和蓝藻密度(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47.21×10~6L~(-1)和275.64×10~6L~(-1))。这一结果为分析太湖水面光学特性、水质污染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12.
雷达反射率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物、超折射等非降水回波是影响雷达定量探测降水和其他产品的重要因素,利用降水和非降水回波反射率三维结构的特征可以对雷达数据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对合肥、广州、濮阳、烟台等多部雷达的体扫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降水和非降水的水平反射率结构(T)和垂直反射率差(V)在反射率的低值和高值区体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因此为这两个判据在反射率低值和高值区设定不同的判别指标。实验表明,此方法可以改善降水和非降水回波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213.
钟强  吴艾笙 《大气情报》1995,15(4):6-14
在一定精度范围内,晴天行星反射率与地表反射率具有简单的线性关系,考虑大气影响的订正有不同的参数化方案。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参数化模式作了比较,并利用HEIFE的观测资料对模式作了一定检验。为了能使模式更好地适用于高原、干旱地区,对不同模式提出了评估与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14.
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濮阳、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及云图、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濮阳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明显特征为弓形带状回波,对应径向速度上为一条明显的辐合线,强降水回波带和此中尺度辐合线位置吻合;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显示,洛宁冰雹的组合反射率达65dBz,回波顶高达14~17 km,垂直液态含水量达55~65 kg·m-2,径向速度产品显示有中尺度气旋,以上特征早于降雹30 min左右出现.  相似文献   
215.
一次冰雹天气特征及人工防雹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内蒙古气象》2011,(6):41-42,55
利用天气学、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及天气预报经验对2011年8月23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地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冰雹天气发生时雷达回波中反射率因子强度达到65dBz,有多个回波强核组织在一起,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达到55kg.m2.天气图表现为前倾槽及上冷下暖不稳定对流区,地面为蒙古气旋南压到鄂尔多斯。当上述特征值出现时,可以发布冰雹天气预警,制定防雹作业指挥方案,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6.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测量参数KDP在定量估测降雨强度和识别降水粒子相态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鉴于雷达实测KDP值来源于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信号处理器(RVP8)的结果,没有具体的计算过程,不便于进行雷达资料预处理和质量控制,探讨了KDP的3种算法,通过实测数据,将雷达信号处理器(RVP8)观测的KDP作为参考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误差最小,精度最高;讨论了沿雷达径向,不同平滑距离对最小二乘法KDP计算的影响。同时研究雷达实测KDP与通过Z-R关系计算的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表明5,km的距离长度既能起到足够的平滑作用,又能保持足够的气象信息,不至于影响测量降水效果;KDP与降雨强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强降雨阶段尤为显著,可以利用KDP来估算反演降雨强度。  相似文献   
217.
陇东南地区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降水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雷达基数据对比分析了天水、庆阳和兰州3部多普勒雷达等距离水平剖面上同步观测的回波强度差异,并研究了陇东南地区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和反演降水。结果表明,当回波强度10 dBz时,这3部雷达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区域站和自动站的降水量对比分析可知,造成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学尺度较小,对雷达回波的统计也映证了这一结论。有75%的强降水尺度20 km,表明原有的气象站并不能较好的反应局地降水;运用分组估测法、整体和分型Z-I关系法定量估测降水,结果发现分型Z-I关系法可以较好的反映陇东南地区的降水特点,较好的解决了低量值高估和高量值低估的问题,其中雨强在15~20 mm·h-1时反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18.
毫米波雷达资料融化层亮带特征的分析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的融化层亮带位置、厚度及其回波强度的垂直结构变化信息对于云和降水物理研究、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效果评估,数值模拟云参数化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了解云层融化层高度的精确位置,根据云雷达在广东、河北、吉林等不同云过程总计456个例分析(其中确认融化层明显个例34次),系统分析云雷达探测到融化层亮带宏观参量的统计情况,包括融化层厚度、反射率因子在融化层强度变化、退偏振因子在融化层的强度变化,并提出了一种结合垂直探测的云雷达探测到的雷达反射率因子(R)和退偏振因子(Ldr)垂直廓线数据,根据参量在融化层附近显著变化特性,识别零度层亮带高度和厚度的算法。同时选取个例对应观测时刻探空资料观测的0°层高度进行对比,反演的融化层高度等参数同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位于探空资料观测的0°层下方,而且退偏振因子对融化层的敏感程度大于反射率因子。  相似文献   
219.
天气雷达接收机传输特性参数S的动态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恒轩 《气象科学》2003,23(3):372-378
通常,天气雷达测量目标的反射率因子Z是依据对数接收机对稳定幅度的输入信号的传输特性参数,即斜率S和截距B,应用雷达气象方程估算得到的。由于接收机传输特性随时间容易发生变化,因此要经常对它定标。本文提出利用雷达视频信号处理器输出的各个距离库单元上的天气回波数字信号,实时地获取一组对数接收机传输特性曲线斜率的动态测值S,从而快速有效地估算其平均斜率S和相应截距B的新方法。并可利用这一技术随时检查接收机传输特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便及时更新S、B的值,保证反射率因子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220.
陈永仁  李跃清 《气象》2013,39(7):848-860
利用FY2D卫星云图云顶亮温(TBB)资料、雷达回波产品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及NCEP 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四川暴雨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特征及其对短时强降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雨过程在21日00-06时和21日21时至22日03时有两个明显的6h短时强降雨阶段.第一阶段中,500 hPa高原涡与700 hPa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作用,引发盆地西部短时强降雨;第二阶段中,500 hPa高原涡与700 hPa西 南涡作用,引发盆地南部短时强降雨.(2)短时强降雨通常由MCS中的深对流特征造成,水平尺度多为β中尺度或更小的γ中尺度系统,具有云顶亮温低、雷达反射率因子大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高等特点.(3)探空资料分析表明,MCS增长初期,大气不稳定能量高,存在风垂直切变,在低层冷暖平流交汇明显且温度梯度大的区域,有利于激发MCS生成,另外高低层系统作用产生的深厚正涡度对其发生发展亦具有重要作用.在演变过程中MCS具有低层正涡度、负散度,高层负涡度、正散度的垂直结构,且上升速度明显,这种结构特征可能是MCS发展维持的重要因素,亦是产生强降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