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3篇 |
免费 | 484篇 |
国内免费 | 6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4篇 |
大气科学 | 1745篇 |
地球物理 | 304篇 |
地质学 | 498篇 |
海洋学 | 223篇 |
天文学 | 35篇 |
综合类 | 150篇 |
自然地理 | 2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136篇 |
2021年 | 171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67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93篇 |
2016年 | 124篇 |
2015年 | 132篇 |
2014年 | 172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164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71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5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193.
利用2007—2009年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微波成像仪(TMI)观测的亮温资料,建立一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Tropical Cyclone,TC)的估计模型,对2010年热带气旋进行独立估计试验,并对估计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强度小于强台风TC的拟合效果较好,均方根误差约为5 m/s,平均绝对误差约为4 m/s;对强台风和超强台风TC的拟合误差较大,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65和6.60 m/s,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7.76和5.49 m/s;对强台风及以上强度的TC,模型的拟合误差在日(夜)间减小(增大),误差最小(大)值为6.00 m/s(11.96 m/s),说明估计值在日(夜)间偏大(小)。 相似文献
194.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加密自动站降水观测资料评估了T639、GRAPES全球模式和ECthin预报资料对2016年8月5-7日黑龙江省一次降水过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ECthin预报的降水较实况明显偏快,T639的降水落区的形态结构与实况一致度较高,尤其对中雨及以上量级降水的分布和走向的预报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三个模式对强降水中心的预报与实况相比明显偏弱,对暴雨以上量级的降水均存在较严重的漏报。预报形势场的对比分析显示,ECthin预报结果中有关天气系统的移速明显快于其他两个模式的预报结果,对黑龙江省南部槽脊强度的预报一致偏弱;T639与ECthin的预报稳定性更高;GRAPES高度场的预报存在相对明显的系统性负偏差;三种模式预报的副高范围、强度以及演变趋势都表现出与实况基本一致的特点;此外,T639模式预报的温度场偏差较小,T639预报的风场强度偏弱,GRAPES预报的天气系统不仅强度偏弱,而且较客观分析结果偏南偏东。 相似文献
195.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滑动T检验、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省1961-2011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在燕山和太行山迎风坡一侧降水量较大,其中承德南部、唐山、秦皇岛年平均降水量较多,超过600 mm,张家口和承德北部年平均降水量较少,不足400 mm,各区降水量主要呈下降趋势,除故城、盐山、黄骅、昌黎、唐山、滦县、遵化外,大部分台站下降趋势不显著;河北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既有"一致型",也存在"南北型";在时间变化上,除夏季降水量显著减少,5月(8月)显著增加(减少)外,年及其他月季降水量增减不明显;河北省年降水量整体存在2~3 a左右的变化周期,在1996年存在突变现象,而各季节降水量的变化有所不同。河北省降水量的时空特征符合河北地形特点及大尺度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6.
利用英国Hadley气候中心研制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嵌套全球环流模式HadCM3,模拟了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内蒙古平均气温。通过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预测并分析了在B2温室气体排放情景(SRES)下.2071-2100年内蒙古气温的变化情景。结果表明:PRECIS模式较好的模拟出了内蒙古1961-1990年30年平均的气温分布,特别在模拟从东北向西南温度递增趋势上表现了良好的能力,尤其是在锡林浩特以东地区,模拟韵高低值中心位置和范围与实况比较吻合,且对夏季温度的模拟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季节。在B2排放情景下,未来2071—2100年内蒙古气候继续向暖的方向发展,年平均气温、冬季和夏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全区增温3.5~5℃。升幅最大的地区在阿拉善中西部。 相似文献
197.
饮食地理文化作为地域文化中最具地方特色的重要元素,在现代人口大规模流动背景下呈现出全新的多样化局面,而基于传统认知的“南甜北咸”的地域分异已然不能代表中国现代食甜分布的空间特征。因此,本文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我国大陆31个省会城市共计约2000万条美食消费数据,从传统类菜品、主食类菜品、饮料类和甜品类菜品4个方面计算城市食甜度,在ArcGIS、MySQL软件支持下,借助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探究我国现代食甜习惯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食甜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国食甜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聚类分析评价参数R 2高达0.88,现代食甜习惯总体呈现“东高北中,西微内低”的包围式格局;② 从整体抑或局部角度,在1%显著性水平上莫兰指数均为正,中国食甜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形成特色鲜明的3个地理集聚区,即以苏浙沪闽为主的东南沿海高甜集聚区,以渝黔川为主的西南内陆低甜集聚区和以陕宁为主的西北内陆低甜集聚区;③ 构建了中国现代食甜习惯分布影响因素模型,其拟合精度为0.82,分析结果显示降水、湿度、气温等气象要素及地理位置是影响现代我国食甜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8.
基于金沙江流域1966~2010年降水和径流资料,采用单变量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法、突变检验法和多变量MK法对金沙江流域近几十年来的降水和径流变化进行了非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年降水和年径流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增大趋势较为明显。其中金沙江流域中游以上区域的年降水通过显著性检验,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而各个水文站点的年径流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仅存在微弱的上升趋势。中游攀枝花站集水区域的面平均年降水趋势存在突变点,在1997年之后显著增加,而其年径流则不存在突变点,其他站点面平均年降水和年径流趋势都不存在突变。此外,中游龙街站集水区域的面平均年降水和年径流通过多变量MK显著性检验,表明龙街站降水和径流联合变量呈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9.
利用1953—2012年地面观测资料和温度资料,对金华本站霜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初霜日期、终霜日期、霜期分别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的相关关系,以及近59 a冬半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点。主要得到以下结论:近59 a金华本站多年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24日,多年平均终霜日期为3月8日,多年平均霜期为105 d;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均存在10 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90年代以来,初霜日期显著推迟、终霜日期显著提前、霜期显著缩短;2005年前后,金华初霜日期、终霜日期和霜期均发生了不显著的突变现象;初霜日期、终霜日期分别与当年11月、次年3月的各温度因子的相关性最好;20世纪90年代以后,冬半年的平均气温显著增暖,突变点是1994年。 相似文献
200.
基于DERF2.0的月平均温度概率订正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月动力延伸模式回算资料的分析表明,二代模式月平均温度预报与观测实况仍然存在较大偏差,模式预报有较大改进空间。本文采用非参数百分位映射法对模式月平均温度预报进行概率订正,该方法基于模式集合平均给出的确定性预报,结合模式回算资料各集合成员计算得到的模式概率密度分布,给出确定性预报在模式概率密度分布中的百分位值,并将百分位值投影到观测资料的概率密度分布中,得到模式预报的概率订正值。对订正前后模式预报的检验评估显示,该订正方案不仅有效降低了模式预报与实况的均方根误差(RMSE),对月平均温度距平分布的预报技巧也有所改善,不同超前时间模式预报的预测技巧评分(PS)和距平相关系数(ACC)均有提升,同时模式预报误差的大小对订正效果无明显影响。从分月的订正预报结果来看,对夏季各月的温度预测技巧的提升整体高于冬季各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