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639篇
测绘学   462篇
大气科学   1701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485篇
海洋学   218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24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基于TIGGE中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集合预报系统(EC_GEPS和NCEP_GEPS)的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连续2 a的预报资料,对两套系统在西南地区10 d以内的2 m温度和24 h定量降水预报进行检验评估和综合分析。2 m温度预报检验结果表明:EC_GEPS和NCEP_GEPS的2 m温度控制预报和集合平均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均普遍偏高且NCEP_GEPS总体而言优于EC_GEPS;两套系统集合平均均方根误差相对于控制预报改进不明显;集合离散度均明显偏低;Talagrand分布均呈现出非常明显的"J型"分布特征,Outlier评分普遍偏高且EC_GEPS的Outlier评分明显低于NCEP_GEPS;从集合最小值到集合最大值,随着集合百分位的增大,各个预报时效的均方根误差逐渐减小,集合最大值预报技巧最高。降水预报检验结果表明:EC_GEPS和NCEP_GEPS的24 h定量降水预报的Talagrand分布总体而言均呈现出"L型"分布特征且NCEP_GEPS更加明显;NCEP_GEPS各个预报时效的Outlier评分均普遍偏高且明显高于EC_GEPS;EC_GEPS的降水概率预报技巧明显优于NCEP_GEPS;EC_GEPS的70%集合百分位预报技巧最高,NCEP_GEPS的80%集合百分位预报技巧最高。EC_GEPS和NCEP_GEPS在西南地区的2 m温度预报和降水预报均存在一定的系统性误差,进行相应的集合预报系统性偏差订正应该能较好地改进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122.
GPS网起始数据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5种GPS控制网起算点坐标误差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某地铁二号线西延伸线工程GPS控制网的起算点坐标误差,成功地剔除了误差超限的起算点。  相似文献   
123.
喜马拉雅山北坡卡鲁雄曲径流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菲  刘景时  巩同梁  王宏 《地理学报》2006,61(11):1141-1148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卡鲁雄曲流域,近20年平均气温以0.34 oC/10a的趋势上升,高于西藏年均温0.26 oC/10a的增长率,更是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气温的增长率,且极端最高温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10年气温 (1994~2003年) 比前十年 (1983~1993年) 升高0.5 oC,径流量增加了26%;不同月份径流增加强度不同,10~2月增加了44%,7~9月增加了27%,3~6月增加了24%。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灵敏 (一年中有8个月的增加趋势通过了α = 0.05的显著性检验),尤其是秋冬季的径流 (增加趋势超过α = 0.01的显著性检验)。受冰川消融和季风影响,不同时期的径流有不同的影响因素,但存在共性,即气温对径流起着积极主导作用,而降水对径流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即正负双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4.
拉萨河冬季径流对气候变暖和冻土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萨河流域的气温经历了10年升高0.54 oC的气候变暖,这期间以秋冬季升温为主。在近40年 (1963~2004年) 气候和28年 (1976~2004年) 月径流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具有多年冻土的高海拔拉萨河流域的冻土和水文响应。结果表明,冬季径流对11~2月气温升高具有显著响应,在12~2月份增加了16%,其中2月份增加22%。水热相关分析表明,10~11月地表温度升高0.8~0.9 oC导致冬季河流水量增多,介于0.9~1.5m深度的季节冻土深度和温度变化导致了径流量变化的响应。20世纪90年代的气候变暖使得多年冻土区的季节冻土深度萎缩了大约14cm,冻土区的冬季径流水文响应比气温更快、更显著。但冻土积雪观测的不足使冬季水文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5.
减污降碳协同共治能够缓解我国环境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碳排放权交易是减碳的关键市场手段,厘清其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至关重要。文中基于2006—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协同作用,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具有显著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其中CO2与SO2的协同控制效果最显著,但政策效应的持续性有待增强;政策能通过降低能源消费量、改善能源结构这两条路径降低CO2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但调整产业结构尚不存在该传导作用。为增强碳排放权交易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文中从加强碳交易监管力度、坚持能源消费提质降耗、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3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6.
刘艳群  粱必骐  唐宇 《气象科技》2008,36(2):145-149
采用珠江流域1954~2003年月降水资料,以及前期太平洋海温场和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月平均资料,利用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对该流域夏半年(4~9月)降水分布进行主分量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对前25个主分量的预测就能很好地预测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的变化,2004~2006年预测结果与实况较接近.预测因子取自500 hPa高度场和海温场的主分量,为降水的预测提供大量有用信息.该方法在实际业务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7.
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和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根据辽宁地区的东北冷涡降水天气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利用气象台站网的常规观测资料,用事后划分影响区和对比区的移动分区区域回归方法,对东北冷涡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1992—2004年6~8月对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的平均增雨效果为22.44%。(2)有95%以上的可信度证明辽宁省的人工增雨有正效果。(3)物理检验分析证明,作业方法及催化部位基本是合理的,催化作业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8.
房彬  肖辉  班显秀 《气象科技》2008,36(5):612-621
对河南省12次飞机增雨作业,分别采用作业区域趋势对比双比分析评估方案、区域趋势相关回归分析方案、区域趋势协变量多元回归分析方案、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分析方案(FCM)、以降水量为协变量的CAFCM(ClusterAnalysis〖CD*2〗based Floating Control historical regression Method)方案和以降水量和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为协变量的CAFCM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均得到大于15%的相对增雨量。对结果比较分析表明:协变量由降水量和整层大气降水量两个组成的C  相似文献   
129.
把降水实况和相应时段内C INRAD RPG 1h累积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检验C INRAD RPG 1h累积降水量在文山地区的可靠性。经过对比分析可知,C INRAD RPG1h累积降水量虽然存在严重偏差,不能根据其对降水作定量估计,但它对区域降水仍然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可以根据相关数值估计降水量级。  相似文献   
130.
利用观测气象数据集(CN05.1)、地表水文数据集(VIC-CN05.1)以及大气再分析数据(JRA55)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1961-2016年暖季(5-9月)陆地水分收支的长期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通过对陆地水分收支(Land Water Availability,LWA)时间序列作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将1961-2016年划分为3个时段进行进一步分析(P1:1961-1978年;P2:1979-2008年;P3:2009-2016年)。主要结论如下:在1961-2016年间西北地区LWA呈上升趋势,区域平均的LWA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三个时段的LWA距平百分率分别为-5.45%、-0.46%和13.99%,总体表现为"减少-不变-增加"的特征,尤其是近些年地表水资源增加明显。三个时段的LWA距平百分率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尤其在新疆中部、甘肃东部和陕西。西北地区总体上水汽通量输送和垂直速度与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且区域特征明显。西北地区蒸发受降水、向下长波辐射通量和风速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