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13篇 |
免费 | 1558篇 |
国内免费 | 31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6篇 |
大气科学 | 4569篇 |
地球物理 | 1389篇 |
地质学 | 1668篇 |
海洋学 | 1626篇 |
天文学 | 69篇 |
综合类 | 286篇 |
自然地理 | 5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357篇 |
2022年 | 388篇 |
2021年 | 442篇 |
2020年 | 355篇 |
2019年 | 365篇 |
2018年 | 289篇 |
2017年 | 274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290篇 |
2014年 | 442篇 |
2013年 | 397篇 |
2012年 | 374篇 |
2011年 | 434篇 |
2010年 | 479篇 |
2009年 | 459篇 |
2008年 | 397篇 |
2007年 | 473篇 |
2006年 | 410篇 |
2005年 | 355篇 |
2004年 | 297篇 |
2003年 | 269篇 |
2002年 | 251篇 |
2001年 | 264篇 |
2000年 | 216篇 |
1999年 | 174篇 |
1998年 | 204篇 |
1997年 | 202篇 |
1996年 | 203篇 |
1995年 | 193篇 |
1994年 | 161篇 |
1993年 | 176篇 |
1992年 | 174篇 |
1991年 | 133篇 |
1990年 | 126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2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概述9315号热带气旋是建国以来袭击我省的第3个(前2个是6811和7314)典型的“豆台风”。该热带气旋于9月10日08时在巴林塘群岛以东约200km的洋面上生成,中心气压998hPa,近中心最大风速18m/s。由于生成时处于均压场中,移向不规则。此时在南海南部、中部至吕宋岛一带有输入云带,迅速发展成强热带风暴。11日08时中心位于20.5”N、113.3”E,近中心最大风速达30m/s,中心气压980hPa。此后强热带风暴中心稳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12日08时增强到台风强度,中午前后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13日14时,中心气压降到945hPa,近中心最大风… 相似文献
12.
应用致灾总指数的模式,对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灾级进行分类,建立预测预报模型,在业务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气象科学在政府指挥防灾减灾的决策服务方面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条件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定量估计了季节内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IPCO)和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指数(RMM指数)可预报期限,量化了季节内IPCO对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的贡献,深入研究了季节内IPCO演变下S2S尺度可预报期限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与RMM指数相比,季节内IPCO指数可预报性更强,可预报期限达到31天左右,比RMM指数高出2周以上;(2)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最强,可预报期限达到30天以上,其中季节内IPCO是该地区的主要可预报性来源之一,其贡献达到6天,占总可预报期限的25%以上;(3)随着季节内IPCO的演变,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有空间结构变化,表现为可预报期限异常的传播和振荡。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期限正负异常沿季节内IPCO传播路径,一支以赤道中西印度洋为起点北传至印度半岛,一支向东传播,经过海洋性大陆到赤道西太平洋后向北传播,到达日本南部。同时,可预报性异常的传播在在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表现出反向变化的特征,形成东西两极振荡,当季节内IPCO向正位相发展时,东印度洋具有更强的可预报性,西太平洋具有更弱的可预报性,反之亦然。季节内IPCO的发展(衰退)可使东印度洋(西太平洋)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更强,表明模式预报技巧对此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15.
17.
如果应力路径足够高,正断层应力机制下的流体注入可以稳定储层。当储层由于注入而显著冷却时,这种稳定性将消失。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发剪切储层的策略,以减少诱发大震级地震的可能性。本文提出的方法适用于逆断层应力状态,包括初始应力预处理阶段,在该阶段,储层被冷却,压力增加受到限制。这一过程降低了水平总应力,从而也降低了差异应力。然后,储层受到孔隙压力快速增加的刺激,在较低的差异应力下导致剪切破坏,比储层中最初出现的差异应力要小。由于古登堡—里克特b值和差异应力之间的联系,以这种方式激发的储层将表现出更高的b值,从而也减少了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正断层和走滑断层的应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第五卷第一期的地球物理学报上,我们曾讨论介质的磁化率与包裹体形状的关系,但是对于介质磁化率与包裹体浓度的关系没有详细讨论。在本文中,将根据巳知的材料,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作为“介质的磁化率与包裹体形状的关系”一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生成过程中的垂直耦合过程及其机制,是一项隐含在TC生成关键因子——弱的水平风垂直切变条件下的,重要但尚未被解答的基础科学难题.文章通过实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即使是发生在正压环境下的TC生成过程,仍然存在TC胚胎区的对流层中低层槽... 相似文献
20.
在局地热平衡情况下,将物理量先用韦伯函数展开,然后去掉相应分量的滤波方 法,讨论了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型中不同形式扰动的作用和贡献,结果表明,在热带海气耦合 系统中,大气准定常 Rossby波和海洋 Rossby波对于耦合系统贡献较大,它们决定着耦合系统 与耦合扰动的性质,而大气准定常Kelvin波和海洋Kelvin波对于耦合系统贡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