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250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881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2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1.
赤潮对海水养殖业的危害与防治对策王方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1前言近几年来,一些海域富营养化加重,引起赤潮灾害不断增多。1990年中国沿岸海域从南到北,相继发生较大面积的赤潮34起,为1961~1980年这20年平均值的3O...  相似文献   
812.
为了探讨差应力和温度与岩石熔融程度的关系,利用角闪变粒岩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石变形实验。包括差应力条件下的动态实验,围压100 MPa,温度700℃,施加相当于差应力为0~25 MPa,且以每5 MPa为间隔进行天然块状岩石样品的动态熔融;在相同的围压条件下,温度由700 ℃到900 ℃每50 ℃为间隔,进行无差应力条件下天然块状岩石的静态熔融实验,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岩石的熔融程度随着差应力的增加明显增高。通过对斜率的对比分析表明:以700 ℃为基准,差应力每增加5 MPa,其带来的影响与温度升高40 ℃的效果相当,也说明中性岩石的熔融对差应力的敏感程度比酸性岩要高。  相似文献   
813.
滇东北地区煤变质程度与铅锌矿成矿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东北地区煤的变质程度具有与区内构造-成矿亚带一致的分带变化规律,其中以金牛厂-矿山厂亚带煤的变质程度最高,往北变质程度逐渐降低,往南变质程度则快速降低。同时探讨了其成因,认为峨眉山玄武岩浆的喷溢活动对区内煤变质程度的整体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而煤变质的分带性则可能与热液(水)变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14.
815.
沈士琨  史春云 《热带地理》2022,42(1):123-135
选取社会经济、配套产业发达且相近的苏南、浙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百度地图API中的地点检索服务获取民宿点地理信息,结合空间分析方法与地理探测器探究两地民宿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两大地区民宿均呈显著集聚状态,分布在地势低平且水系发达区域,依托高禀赋旅游资源和交通干线集聚。2)在两地区别上,苏南民宿表现出集聚程度上的市域差异,浙北则分布相对均衡且集聚范围较广;空间集聚态势差异性显著,前者呈“四核集聚,次级中心团状布局”,后者表现出“西东中梯度格局”。3)消费能力、客源市场与通达程度是影响两地民宿分布的重要共性因子,两两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增强了对民宿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4)浙北民宿受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弱,水系环境与景区依赖是两大地区间的区别因子。  相似文献   
816.
Soil stoichiometries and enzyme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 indices for plant growth and nutrient cycl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nge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stoichiometries and enzyme activities during the deg⁃ radation of the alpine meadow in the headwaters of Three Rivers,the field sampling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gradation degrees(natural vegetation,light degradation,moderate degradation and severe degradation) on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total carbon (TC),total nitrogen (TN),total phosphorus(TP),total potassium(TK),pH,soil stoichiometries and enzyme activiti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1)With the aggravation of degradation degree,SOC and TN contents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showed an overall decreasing trend,while TK content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oil layers. TP content showed the highest values in light degradation areas,with all the values greater than 0. 7 g·kg-1. The pH valu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egradation degree. (2)The stoichiometric ratio of C,N,P and K of soil decreased with degradation degree,and the ratios of carbon to nitrogen were relatively stable. (3)The activities of β-1,4-xylosidase(BX),β-nacetylglucosaminidase(NAG),acid phosphatase(AP),β-fiber diglycosidase(BCE)and β-glucosidase(BG)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were higher in the light degradation(P<0. 05)than other levels of degradation. (4)SOC,TN,TP content and stoichiometric ratio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AP,BG,BCE,BX and NAG,while pH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five enzymes(P<0. 05). In conclusion,the degradation of alpine meadow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stoichiometries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and soil stoi⁃ chiometries and enzyme activities showed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degradation stages. Our results pro⁃ 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and restoration of alpine meadow at different degradation stages. Copyright © 2023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817.
针对宁波市地面沉降发展现状及风险评价需求,结合2017—2020年的InSAR遥感监测数据与沉降点监测数据,对近年地面沉降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地面高程、沉降易发程度、地面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城市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占比重等6个评价因子为主的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体系。其中沉降易发程度为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为活动影响后的综合性评价因子。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宁波市地面沉降无高易发区,中、低易发区主要与区内全新世软土层厚大、历史上大量开采地下水、局部高强度城市建设以及沿海围垦工程等因素有关。最后,划分了地面沉降中风险区、低风险区、风险防控带,并提出了相应的地面沉降风险区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818.
西安地裂缝活动给市政建设带来了重大损失,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静力位错理论对小寨地裂缝、边家村地裂缝和辛家庙地裂缝活动所产生的垂直位移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地裂缝活动使地基或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超过极限时,建筑物就会出现裂缝,发生变形,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根据不同工程地质性质的场地和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对最大差异沉降的要求,对地裂缝带进行了严重区、较严重区、轻微区的安全性分区。并依每区的标准对这三条地裂缝进行了成灾评估,从而明确了不同地裂缝的成灾程度。  相似文献   
819.
8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