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600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265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区域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及南亚地区夏季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探讨了热带印度洋夏季大气热源主模态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春、秋、冬季相比,夏季大气热源强度强、范围广,热源最强中心在孟加拉湾北部大陆边缘;当孟加拉湾、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阿拉伯海的中东部以及恒河平原等地的夏季大气热源增加(减少),而赤道印度洋的中西部地区、阿拉伯海北部边缘等地的夏季热源减少(增加)时,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北部、东北以及西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的增加(减少),不利于华北南部以及江南地区尤其华南地区的夏季降水的增加(减少);热带印度洋夏季大气热源的主模态主要通过影响对流层高、低层的环流来影响中国东部降水。值得注意的是,与热带印度洋夏季大气热源的主模态时间系数的年际变化相比,其年代际变化对中国东部降水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992.
李铁军  孟祥瑞 《矿产与地质》2022,(2):368-373+379
河南省平顶山北部地区蕴藏丰富的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该区位于华熊台缘坳陷地热亚区中的平顶山凹间隆起地热异常区,有良好的形成地热的区域背景,区内主要为一套煤系地层,主要热储层为寒武系崮山组—张夏组热储和朱砂洞组下部灰岩热储,上石炭统太原组以上地层均为本区盖层,研究区所能接受的热量主要是地球深部的热能。热传导方式为对流-传导复合模式,在平面上地温梯度从西北向东南沿着李口向斜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在垂向上变化均匀。地表降水通过断层进入深部,在深循环对流加热增温后,沿两断层上涌至与其连通的其他断层,进入热储层。同时地球内部的热量还会以传导的方式向上传递,为热储层持续加温,形成沿两个热储层层状分布的地热资源。以上地热概念模型的建立,对今后区内中深层地热勘查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基于1992—2015年国际共享的ECCO v4 (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 Version 4)同化产品, 利用热含量控制方程定量地诊断赤道太平洋(118°E—75°W, 5°S—5°N, 0~300m)和Niño 3.4区(170°W—120°W, 5°S—5°N, 0~80m)这两块区域热含量变化机制。对于去掉季节平均后的年际变化, 在赤道太平洋地区, 时间趋势项主要由经向输送和海表热通量项共同驱动。通过5°N断面的输送决定了时间趋势项的幅值和正负符号。在Niño 3.4区, 时间趋势项主要由海表热通量项和热量输送项共同驱动, 其中垂向输送对总输送贡献最大。赤道太平洋地区经向热量输送异常领先于Niño 3.4区垂向热量输送异常, 这解释了在年际尺度上赤道太平洋热含量异常领先Niño 3.4指数变化的原因。尽管EP(Eastern Pattern)型El Niño和CP(Central Pattern)型El Niño有许多不同之处, 合成分析表明, 两类El Niño的共同点为: 在赤道太平洋地区, 两类El Niño事件的热量输送异常在发展期和衰退期由经向输送主导; 在Niño 3.4区, EP型El Niño和CP型El Niño的热量输送在发展期和衰退期由垂向输送主导。  相似文献   
994.
印度洋上层海气相互作用对印度洋和太平洋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目前针对印度洋气候态环流特征已有较为全面的研究,但针对印度洋环流的年际变化及其季节性差异的特征分析和具体作用机制,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利用1979—2007年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赤道印度洋表层辐合辐散的年际变异及其季节依赖性。结果表明,以赤道为中心,印度洋上层异常海流,在经向上形成显著的辐合(辐散)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赤道纬向风异常形成的Ekman流所导致。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带印度洋异常纬向风的成因与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力强迫过程作用有关,并且不同的热力强迫过程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性。此热力强迫过程,具体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是太平洋纬向海表热力差异的遥强迫作用,主要发生在冬末春初,热带太平洋的纬向热力差异通过调节Walker环流,在印度洋激发出一个异常的次级环流,对应的大气低层形成纬向风异常;第二类是东-西印度洋海表热力差异的局地强迫作用导致的局地环流,使赤道印度洋上空形成纬向风异常,此过程在春末夏初较为显著;第三类是太平洋-印度洋热力差协同作用的结果,使赤道印度洋盛行异常的纬向风,此过程在秋季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崔昭 《地下水》2019,(3):20-21,32
为研究地下水"热"源对于渗流场的影响,选取某水库水源地辐射取水区及部分扩张区为研究范围,使用地下水通用软件FEFLOW对单一地下水热源作用下的Y型河道的渗流场和温度场进行研究,得出地下水热源对渗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地下水位受水源的影响,在不同位置水位不同,含水层内随着到水源点距离的增加,水位逐渐降低,到达某个位置时会保持稳定不变;靠近地表的地下水温会随着到水源点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在垂向上,含水层内地下水温随着高程的降低逐渐降低,而在库水区,受库水的影响垂向水温变化规律则刚好相反,研究结论可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6.
福建无岩浆热源的深循环水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志杰 《现代地质》2012,26(1):85-98
近年来对福建省存在具有岩浆热源的高温水热系统的呼声甚高。因而在福建是否可能存在具有岩浆热源的高温热田再次成为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福建省地热活动的地质构造背景、温泉分布状况、地热系统的特征、深部是否存在岩浆热源以及地壳的热结构,系统论述了福建深循环水热系统的特征。认为由于地质构造条件所决定,福建有大量的温泉出露,其中大部分为中温水热系统(90~150 ℃)和低温水热系统(<90 ℃),均属受断裂控制的深循环水热系统,皆为温水热储。极少数高温热水系统(>150 ℃)也仅仅是地下水沿断裂循环的深度较大所致。笔者认为福建不具备形成“有岩浆热源的水热对流系统”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7.
北赤道暖流     
《地球》2012,(7):85-85
北赤道暖流,在赤道北侧,由于该暖流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而形成的自东向西推进的洋流,因而属于风海流.与由于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南赤道暖流合称“信风流”。其基本特点是从东向西流动,横贯大洋.水温高,盐度低。  相似文献   
998.
在震源物理的相关研究中,矩张量作为一个二阶对称张量已被广泛接受并且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对矩张量为非对称矩张量的情况则鲜有提及.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因素造成非对称矩张量在过去的研究中被忽视或遗忘.  相似文献   
999.
随着我国集中供热规模的不断扩大,热网结构正在向复杂的多热源环状热网发展,其规划设计问题一直广受关注。本文应用遗传算法进行复杂多热源环状热网管径的优化设计,以年折算费用作为目标函数,管径按离散变量处理,考虑了包括可靠性在内的各种约束条件。通过水力计算模拟热网的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获得管网的水力、热力特性,以罚函数处理不等式约束条件。优化的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在复杂热网优化设计问题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三、印度尼西亚的经验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海洋国家,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素有千岛国之称,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00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岛屿有人居住^[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