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11990篇 |
免费 | 2168篇 |
国内免费 | 3134篇 |
测绘学 | 1357篇 |
大气科学 | 7454篇 |
地球物理 | 839篇 |
地质学 | 4535篇 |
海洋学 | 977篇 |
天文学 | 125篇 |
综合类 | 977篇 |
自然地理 | 1028篇 |
2024年 | 123篇 |
2023年 | 500篇 |
2022年 | 666篇 |
2021年 | 685篇 |
2020年 | 572篇 |
2019年 | 696篇 |
2018年 | 430篇 |
2017年 | 476篇 |
2016年 | 434篇 |
2015年 | 554篇 |
2014年 | 848篇 |
2013年 | 672篇 |
2012年 | 777篇 |
2011年 | 762篇 |
2010年 | 672篇 |
2009年 | 680篇 |
2008年 | 701篇 |
2007年 | 737篇 |
2006年 | 660篇 |
2005年 | 612篇 |
2004年 | 524篇 |
2003年 | 483篇 |
2002年 | 410篇 |
2001年 | 424篇 |
2000年 | 411篇 |
1999年 | 314篇 |
1998年 | 302篇 |
1997年 | 363篇 |
1996年 | 309篇 |
1995年 | 306篇 |
1994年 | 307篇 |
1993年 | 208篇 |
1992年 | 177篇 |
1991年 | 150篇 |
1990年 | 127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3篇 |
1961年 | 6篇 |
1960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1949年 | 3篇 |
1942年 | 4篇 |
1936年 | 2篇 |
利用国防科技大学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YinHe Global Spetral model,YHGS)产品驱动WRF对2018年7月4日华中地区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并与ERA-interim资料作初始场模拟结果对比,评估YHGS模式产品在此次暴雨过程预报中的应用能力。结果表明:(1)WRF-YHGS对2018年7月4日华中地区暴雨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其模拟的大尺度环流形势、水汽收支量变化趋势与WRF-ERA有着很好的一致性,YHGS模式产品驱动中尺度数值预报是可行的。(2)WRF-YHGS模拟效果较WRF-ERA差,但大雨量级WRF-ERA湿偏差较大,两组试验各物理量模拟结果存在一定差距,且随着积分时间的增加差异逐渐增大。(3)WRF-YHGS、WRF-ERA模拟结果的差异主要来自YHGS与ERA初始场中差异较大的次天气尺度运动和YHGS全球模式预报场误差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采用湖南14个地市州所在地国家气象站1980—2013年逐分钟降雨资料, 分别利用模糊识别法、芝加哥法、Pilgrim & cordery法及同频率法对各地短历时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以5 min为单位时段的暴雨雨型进行了识别和推求, 结果表明:推求的各地暴雨雨型基本以峰值在前部的单峰型为主; 芝加哥、Pilgrim & cordery计算的峰值、强度相当, 推求的各历时暴雨雨型基本一致, 也更接近实际, 同频率法相对来说效果较差些。
相似文献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ERA-Interim 0.25°×0.25°再分析数据、地面区域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FY-2G卫星云图和榆林CR/CB雷达产品,对2017年7月25日20时—26日08时陕西北部持续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降水过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雨强大、范围小、移动慢、持续时间长,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大暴雨区具有典型的β中尺度特征;(2)西风槽的快速东移南压以及副高的稳定维持有利于槽前正涡度平流的加强及低层低值系统的发展,850 hPa新生的河套低涡和东南低空急流成为这次强降水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3)河套低涡是一个浅薄的热低压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低涡形成于弱的锋区中并具有不对称的暖心结构,成熟阶段和旺盛阶段低涡转变为对称的暖心结构,强降水产生在低涡发展成熟阶段,在低涡旺盛阶段降水达到最强;(4)河套低涡直接影响并控制着地面β中尺度低压的发生发展,β中尺度低压稳定在榆林西部,中尺度低压的西部和东部分别形成冷性辐合和暖性辐合,不断触发γ对流单体生成,不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合并导致了降水的强烈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