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10篇 |
免费 | 2123篇 |
国内免费 | 11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16篇 |
大气科学 | 985篇 |
地球物理 | 1770篇 |
地质学 | 3216篇 |
海洋学 | 1166篇 |
天文学 | 523篇 |
综合类 | 735篇 |
自然地理 | 8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0篇 |
2023年 | 312篇 |
2022年 | 356篇 |
2021年 | 449篇 |
2020年 | 381篇 |
2019年 | 368篇 |
2018年 | 289篇 |
2017年 | 274篇 |
2016年 | 297篇 |
2015年 | 352篇 |
2014年 | 534篇 |
2013年 | 455篇 |
2012年 | 472篇 |
2011年 | 480篇 |
2010年 | 505篇 |
2009年 | 475篇 |
2008年 | 500篇 |
2007年 | 414篇 |
2006年 | 359篇 |
2005年 | 345篇 |
2004年 | 296篇 |
2003年 | 262篇 |
2002年 | 239篇 |
2001年 | 269篇 |
2000年 | 203篇 |
1999年 | 175篇 |
1998年 | 187篇 |
1997年 | 158篇 |
1996年 | 153篇 |
1995年 | 158篇 |
1994年 | 136篇 |
1993年 | 128篇 |
1992年 | 132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108篇 |
1989年 | 8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6篇 |
1974年 | 9篇 |
1965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52.
53.
1990年下半年,我队在乌拉尔山金矿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效率极低的情况下,引进了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研制的SS75C型绳索取心式无簧双作用液动冲击回转钻具,共钻进两个钻孔,完成工作量近400m,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54.
PM2.5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造成雾霾天气.本文基于2016年四川省8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2.5数据,对2016年四川省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四川省PM2.5浓度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部PM2.5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东南部PM2.5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的趋势;时间分布呈现夏季PM2.5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冬季PM2.5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的趋势,从而得出四川省PM2.5浓度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分布图.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以俄罗斯为例,设计"横跨亚欧的大国、巨大的东西差异、能源经济何去何从"三个教学主题,探讨了主题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区域地理复习中的应用.通过问题导学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6.
57.
蒙古国境内贝尔湖凹陷早白垩世沉积充填演化与同沉积断裂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国境内的贝尔湖凹陷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主要勘探可开发区。早白垩世垂向充填演化序列综合研究表明,南屯组早期地层的大规模同生断裂系统组合样式及其分布对断陷湖盆内沉积体系域的发育、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凹陷内的充填序列和演化反映了幕式断裂作用及湖盆右旋走滑特征对盆内沉积体系演化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配合构造的右旋走滑运动严格控制古地貌、断裂坡折及断坡带的形成与分布,从而进一步控制着湖盆内碎屑岩沉积体系发育与沉积展布模式。凹陷内部的东次凹北洼槽内的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常常控制着粗碎屑沉积体系的沉积、沉降中心,特别是低位域近岸水下扇的发育和分布,是盆内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最有利区带。同沉积断裂具有多种组合样式,包括"人"或"之"字形等多种组合的断裂系统等,造就湖盆内复杂多变的构造古地貌及断裂坡折系统,严格控制着凹陷内砂体分散体系的沉积和堆积模式。揭示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的活动和分布,再造各沉积期次构造古地貌、断坡带是进行沉积体系展布模式和砂体分布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数据与统计工作结果,采用了多种岩体质量分级评价方案,对澜沧江某水电站左岸地下式厂房岩体质量进行了精细的评价,最后将各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一个合理、科学的综合岩体质量综合评价分级。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了研究区坝址左岸地下式厂房岩体在不同高程的岩体质量分区图,为下一步的参数选取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