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13篇
  免费   2498篇
  国内免费   2319篇
测绘学   2927篇
大气科学   12424篇
地球物理   1261篇
地质学   3027篇
海洋学   1114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1242篇
自然地理   3101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595篇
  2021年   731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737篇
  2018年   475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483篇
  2015年   665篇
  2014年   1165篇
  2013年   929篇
  2012年   1098篇
  2011年   1136篇
  2010年   1109篇
  2009年   1321篇
  2008年   1260篇
  2007年   1166篇
  2006年   1188篇
  2005年   1213篇
  2004年   1093篇
  2003年   940篇
  2002年   870篇
  2001年   754篇
  2000年   665篇
  1999年   557篇
  1998年   538篇
  1997年   504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407篇
  1994年   305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6篇
  1980年   7篇
  1959年   10篇
  1957年   8篇
  1943年   10篇
  1941年   11篇
  1936年   8篇
  193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考虑非期望性产出(环境污染),本文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中国275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通过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3–2016年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呈现东、西、中逐渐降低的分布格局;(2)在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区域差异均不断增大,全国尺度上和东部地区效率值出现了极化趋势;(3)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较弱的空间正相关,但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高-高集聚型区域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且不断向中部地区延伸;高-低极化型区域多为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低-高凹陷型区域零星分布于高值聚集区周边,部分在研究期内转为高值聚集区域;低-低均质型区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研究结果认为应加强对城市存量土地的内涵挖潜,强化区域合作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政策是促进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2.
李春 《地理教学》2021,(12):58-60
本文以俄罗斯为例,设计"横跨亚欧的大国、巨大的东西差异、能源经济何去何从"三个教学主题,探讨了主题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区域地理复习中的应用.通过问题导学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3.
城市是游客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把握游客在城市间流动特征是探究区域城市旅游联系、明确旅游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优化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布局及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借助聚类法、挖掘算法与网络分析法,以地理标记照片为研究对象,对泛长三角区域52个地级城市入境游客空间特征从分布、类型、流动、意象等视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入境游客聚集程度泛长三角区域可被划分为入境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与边缘区,其中,核心区与区域经济中心高度吻合,次核心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边缘区旅游发展潜力较高。同时,入境游客流动网络密度由中部核心区向外部边缘区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包含四等级的网络层级结构。且各省市区域内部入境游客分布与流动也呈现差异化特征,并与各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服务接待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入境游客意象分析也在一定程度印证出目的地最本质的地方性特征对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和流动特征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34.
产业结构的成长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成长是产业结构研究的主体内容,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成长,其所构成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发生新的变化和组合;而各个空间客观上存在着资源差别、位置差别和由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发展水平的差别。因而,产业结构的成长在不同的区域将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态,这是区域经济具有不同发展性质与方式的根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经济的区域格局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区,研究产业结构的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机理,对制定区域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千庆兰  陈颖彪 《地理研究》2006,25(6):1050-1062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特点,从规模、市场、效率、成长、结构和创新6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省区为单位,从宏观层面划分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旨在对不同类型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根据竞争力综合指数,1985年和2003年我国各省区制造业竞争力均可划分为最强、较强、一般、较弱和最弱五类;结合近20年来各省(市、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变化,可将其划分为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低水平波动型和较低水平振动型四类;根据竞争力内部结构,可将其划分为绝对市场主导型、强创新弱市场型、规模-成长主导型、结构基本均衡型和结构特殊不均衡型五类。  相似文献   
136.
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及其在我国地区差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是区域经济学和地理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通过探讨区域差异研究中不同模型之间的关系,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指出了基尼系数等指标在描述区域差异方面的局限性。考察了库兹涅茨比率的独特作用,通过对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和计算,发现了导致中国区域差异变化的直接原因。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区域差异的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差异的表现和内在原因不同,取决于低收入地区人口比例和高收入地区经济总量所占比例这两个因素的对比。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效果,未来国内区域差异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相似文献   
137.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70年来,世界地理研究由于坚持了紧密为国家政治斗争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针,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国家与区域地理的综合研究、部门地理与专题研究、中外对比研究、世界地理知识普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超前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研究手段落后、资料来源单一、成果...  相似文献   
138.
曹贤忠  曾刚 《热带地理》2019,39(3):472-478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与区域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有关创新网络测度、创新网络与区域增长关系、创新网络作用于区域增长方式等方面的文献发现:网络资本可以弥补社会资本在解释企业创新结网经济价值方面的不足,区域增长呈现出网络化特征已成为学界共识,知识流与邻近性能较好地解释创新网络与区域增长的关系机理。然而,当前研究对社会资本如何促进区域增长,网络资本与区域增长关系模型如何构建,不同类型的邻近性与知识对区域增长的影响有何差异等问题尚不明确,建议重视网络资本对区域增长的作用并实证检验二者的关联,同时还应重视创新网络中企业家精神、创新个体心理行为特征等因素对区域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9.
张可云  朱春筱 《地理学报》2021,76(4):1019-1033
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就需要从产业关联视角考察中国工业的空间格局.集聚是工业在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把测度两两配对产业集聚的结对集聚指数和测度两两配对产业关联度的投入产出表相结合,首次构建集聚关联指数和关联集聚指数,以研究不同空间尺度下空间关联性的差异和出现差异的原因.通过整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相似文献   
140.
向莉 《地理教学》2023,(1):27-30
针对实际地理教学现状,论证培养区域划分能力的必要性。基于学习进阶理论,遵循学生认知思维发展规律,构建区域划分能力的学习进阶与表现标准。以“地表形态”的学习进阶为例,探讨发展内容进阶、渗透尺度思想、立足人地协调等培养策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区域划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