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3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9,他引:14  
用西双版纳6个气象站40余年观测资料,探讨中国内陆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体上呈逐年增暖的趋势,其中平均气温上升率0.016 5~0.033 4℃/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率0.008 6~0.038 7℃/a,平均最高气温上升率-0.001 4~0.018 6℃/a;降水长期变化特征则较复杂,规律不如气温明显,但总体趋势减少,年降水量变化主要决定于雨季降水量变化;相对湿度呈现逐年降低趋势。说明该地区气候向干热型转变。  相似文献   
72.
利用NCAR大气环流模式CAM4.0,针对潜在植被和当代植被的分布情形进行了两组25 a的积分试验,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东亚地区地表能量平衡、水分循环和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以森林退化、农田迅速增加为主的当代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改变地表属性,使得东亚地区不同季节的地表反照率均明显增加,并显著改变东亚地区的冬、春季节的地表能量和水分循环.此外,当代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也有一定影响,可引起东亚冬季风环流显著加强和东亚夏季较弱的偏南风异常.当代土地利用变化未能引起东亚地区近地面气温的显著变化,但可引起东亚北(南)部地区春季降水的显著增加(减小).  相似文献   
73.
采用较为真实的椭圆轨道代替了原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圆近似轨道,并进行了10年模拟试验,用以了解该模式对东亚季风区气候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同时比较地球轨道参数计算变化对现代东亚季风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把模式中的地球轨道计算从圆形改为椭圆时,中国东部的降水模拟有所改进,东亚地区的温度、降水、比湿等气候要素均出现夏季降低(减少)而冬季升高(增加)的季节变化趋势,而且亚洲冬、夏季风也均有减弱.但从总体上说,现代气候状况的模拟对地球公转轨道的计算方案不敏感.通过该工作的模拟研究说明,对较短时期的现代气候模拟,地球公转轨道采用圆近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In this study,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the variation of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and its impact on regional climate variability are analyzed using various datase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locking formations in the Atlantic region are sensitive to the phase of the NAO. Sixty-seven percent more winter blocking days are observed during the negative phase compared to the positive phase of the NAO. The average length of blocking during the negative phase is about 11 days, which is nearly twice as long as the 6-day length observed during the positive phase of the NAO. The NAO-related differences in blocking frequency and persistence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omaly, which, to a large extent, is determined by the phase of the NAO. The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cloud amount is also sensitive to the phase of the NAO. For the negative phase, the cloud amounts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anomalies in the convective zone in the Tropics and much less cloudiness in the mid latitudes. But for the positive phase of the NAO, the cloud amount is much higher in the mid-latitude storm track region. In the whole Atlantic region, the cloud amount shows a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may be a negative feedback between the cloud amount and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Atlantic region.  相似文献   
75.
陆面过程模型CoLM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的耦合及初步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郑婧  谢正辉  戴永久 《大气科学》2009,33(4):737-750
陆面过程通过影响陆面和大气之间物质(如,水分)和能量的交换影响气候, 其参数化方案对数值天气预报、全球及区域气候模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对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过程考虑更全面的陆面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 替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原有的陆面模式BATS, 发展了耦合区域气候模式C-RegCM3; 将其应用于东亚地区典型洪涝年份夏季气候模拟以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新耦合的模式C-RegCM3能合理模拟大尺度环流场、近地表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 对西北半干旱地区降水模拟比RegCM3有所改进。通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C-RegCM3及RegCM3对地表能量和水文过程模拟结果的比较, 发现在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区C-RegCM3模拟的潜热增大、感热减小; 模拟的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差异较明显的地区位于模式模拟的主要雨区; C-RegCM3在上述过渡区模拟的夏季地表土壤湿度比RegCM3偏干, 这与它在过渡区降水模拟偏少、蒸散发模拟偏大相对应, 体现了该模式在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带模拟出比RegCM3更明显的局地土壤湿度-降水-蒸散发之间的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76.
华南地区城市化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按照人口数将华南地区站点分为大城市站、一般城市站、郊区站,并利用华南地区1960~2011年的站点观测资料分别计算了3类站点年平均、季节平均的气温、高温日数、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距平序列的变化,分析了城市化对华南地区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背景场,大城市的平均气温有更明显的上升趋势;高温日数在3类站点中均有增加的趋势,在城市化的影响下,大城市的高温日数有明显的增加;平均气温日较差在整个华南地区均有下降趋势,特别是在大城市中。在3类站点中,降雨总量均有减少的趋势,且降雨更多的以中雨及以上的形式表现。该地区的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均呈现减少趋势,在城市化影响下,大城市的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均有明显的减少。华南地区处于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时处于气候系统复杂的热带季风区,因此有必要研究城市化对该地区多个气象变量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77.
In phase Ⅱ of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RMIP) for Asia, the regional climate has been simulated for July 1988 through December 1998 by five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and one global variable resolution model. Comparison of the 10-year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with the observations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models have the capacity to reproduce the basic spatial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for Asia, and the main rainbelt can be reproduced by most models, but there are distinctions in the location and the intensity. Most models overestimate the precipitation over most continental region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precipitation can also be basically simulated, while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various models and the observations. The biases in the stream field are important reasons behind the simulation errors of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RCMs). The cumulus scheme and land surface process have large influences on the precipitation simulation. Generally, the Grell cumulus scheme produces more precipitation than the Kuo scheme.  相似文献   
78.
近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山  李兴  华文剑 《大气科学》2015,39(2):357-369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气候效应以及土地覆盖数据的不确定性, 一直是LUCC研究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最新的遥感资料, 采用新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 探讨了1990年至2010年中国LUCC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国区域LUCC使得局地气温和日较差发生了显著改变, 而降水及低层环流场变化不显著;LUCC的影响存在季节性差异, 其中, 夏秋季响应程度较大且主要体现在边界层内。就LUCC对气候影响的机理各地区有所不同, 华北地区LUCC的气候效应主要受蒸散发作用主导, 而长江流域则由反照率与蒸散发共同作用。这些结果均说明, 较短时间尺度的LUCC气候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局地范围, 且在不同的季节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9.
中国西部植被覆盖变化对北方夏季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军明  赵平  郭晓寅 《气象学报》2010,68(2):173-181
植被覆盖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成因之一,植被改变对气候的反馈可能会加强或者减缓气候的变化.文中利用CCM3全球气候模式以及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中国西部的植被覆盖资料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这两个时期植被变化对北方夏季区域气候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植被增加的地方,地面吸收的辐射通量增加;植被减少的地方,地面吸收的辐射通量减少.地面辐射平衡的变化造成局地大气热量异常,并引起周边大气热量的调整,从而导致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相对于70年代的植被状况,用90年代植被模拟的北方地区对流层上层为异常气旋性环流,而中、低层为异常反气旋环流,东北亚到中国东部盛行异常北风,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南.这种异常环流特征说明模拟的90年代中国东部夏季风明显减弱,异常的环流形势造成华北和东北地区夏季水汽输送减少,水汽辐合减弱,年降水量减少了40 mm,呈现减少的特征,这是和观测事实是比较吻合的.降水和环流的异常还造成华北和东北夏季平均地面气温降低了0.4-0.8℃.因此近30年来中国西部植被变化可能是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以及北方夏季降水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WRF模式对夏季黑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及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DOE再分析资料驱动中尺度区域模式WRF对1999 2008年夏季(6 8月)黑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模拟,并检验了区域气候模式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模拟性能,客观评估了复杂地形条件下气候模拟的性能。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的对比分析表明,高分辨率WRF模式较粗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能更精细地模拟出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充分体现了高海拔山区复杂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BSS指标对气温、降水模拟的定量评估表明,在复杂地形条件下,WRF模式可以在几乎所有观测站点提高气温模拟的准确性,也可以为复杂山区没有观测站点地区气温的空间分布和量值提供数据支持。对降水量模拟的准确性低于气温模拟,半数的站点模拟值较再分析资料更接近观测值,位于祁连山东南侧站点降水量模拟值偏大,可能与WRF模式中地形对水汽输送的抬升作用有关,也可能与观测站点对该区域的代表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