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7篇
  免费   1210篇
  国内免费   1114篇
测绘学   1201篇
大气科学   1421篇
地球物理   1060篇
地质学   2466篇
海洋学   637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770篇
自然地理   279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周意鸿 《地理教学》2012,(18):43-44
新课标要求学习区域地理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的方法,而非大量记忆一些分布类的地理知识;重视地理知识的联系,提升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而非简单记住区域的物产加地名。可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下列误区,笔者结合一些实例总结如下。【误区一】对于地理分布类知识,我们还是强调学生去记忆。如埃及的地理位置(如邻国、临海)、地形类型、河流和城市等等。而在新课标中,对于地理分布类地理知识,如位置、地形、河流、植被和土壤等,只要求结合相关的地图,能够从地图中找出来就行。如2012年长沙中考试题的第27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七届"中部博览会"(全称"中国中  相似文献   
942.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章,内容多,知识点丰富,从表象上看,似乎无任何头绪。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地介绍知识,学生听起来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无法得到养育,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根本的保证。这部分内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已习得的知识也很多,因为来源渠道多,因此知识储备显得零乱。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  相似文献   
943.
青藏地区入境旅游共生关系检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区域背景和旅游区域合作的共生环境,青藏地区旅游在本质上存在一种共生关系。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从定量评估的角度分析了青藏地区之间的共生关系,结果显示:青藏地区两共生单元之间存在正相关;共生单元之间的特征共生度均为“+”,表示青海和西藏两个共生单元为共生关系,且两个单元处于正向非对称共生状态;共生单元相关系数0.5<θMa<1,说明青海入境旅游对西藏的影响较大,而西藏入境旅游对青海的影响却较弱。说明地理邻近和历史关系结构邻近的青藏文化地理单元入境旅游之间紧密相关,存在较强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94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由此引起了学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对于如何度量和刻画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内涵和程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争议,由此对政策的制定、中央决策和调控造成了困难。比较而言,经济学界主要关注的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模型研究或趋势分析,地理学界大多进行的是区域差异、差距与政策探索等研究。  相似文献   
945.
基于网络分析的区域铁路公司建构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辉辉  王姣娥 《地理研究》2012,31(12):2153-2161
区域铁路公司是铁路运输市场组织的重要模式之一, 也是铁路改革中的焦点问题之一。 基于经济地理学功能区(结节区)的网络分析方法, 对1991~2005年我国城际铁路货流的空 间组织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 发现我国铁路货物运输联系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功能区划, 形成 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枢纽节点。基于合理运输组织和减少交易成本的组织理念, 提出建 立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中南和西南7大区域铁路公司。该研究可以为铁路市场 化改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46.
孟召宜  渠爱雪  仇方道 《地理科学》2012,(12):1444-1451
基于企业家精神的文化资本测度,以私有产权企业就业人数、专利授权量为创业创新精神的代理变量,从县域、省域2个层面分析1990-2010年江苏区域文化资本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区域文化资本具有动态变化性,呈现不断提升趋势;②文化资本区域差异明显,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格局特征;③文化资本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其影响在省域层面强于县域层面,文化资本的经济效应表现出层次性;④包含"地方政府企业家精神"的创业精神对经济增长影响尤为明显,江苏经济发展的文化根植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947.
以野外勘探、室内理论分析与建模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数字高程模型(GDEM)和实测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坡向对多年冻土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针对青藏高原温泉区域地形的复杂性,基于分区的方法将研究区分为平原区和山区两个地形区。对于平原区来说,考虑到苦海湖泊对多年冻土的影响,将苦海滩地单独划出并采用专家知识完成冻土制图,其余平原区采用建立的地温模型进行冻土制图;对于山区来说,通过定量化研究坡向对冻土地温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坡向调整作用下的地温模型,应用此模型完成了山区的冻土分布图。以地温作为冻土类型划分的依据,分析了研究区域冻土的空间分布与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冻土的分布面积为1 681.4km2,占整个区域的66.7%,其中,过渡型和亚稳定型多年冻土为主要多年冻土类型,两者占整个研究区域的50.8%,其次为不稳定型多年冻土(11.4%),稳定型和极稳定型多年冻土的面积比例相对较小(4.4%和0.2%)。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冻土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冻土地温逐渐降低,冻土类型依次经历季节冻土-不稳定型多年冻土-过渡型多年冻土-亚稳定型多年冻土-稳定型多年冻土-极稳定型多年冻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8.
中国建设用地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变异系数、希尔指数与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2002—2008年建设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2002—2008年我国区域建设用地的变化差异总体上呈减小趋势,但区域差异仍较为明显。(2)我国区域建设用地的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东部地区"高高"聚集,西部地区"低低"聚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处于"倒U"型变化曲线的顶部区域,土地利用的压力依然很大,应根据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性及空间相关性,科学地制定区域土地供给政策。  相似文献   
949.
为了获得集群产业优势与区域品牌形成之间的作用机理,在回顾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推导出集群产业优势的构成维度;通过对温州集群品牌的深访研究,获得维度构成和测量指标,印证和修正理论模型,开发量表和设计问卷;并以温州典型产业集群为例,对影响区域品牌形成的集群产业优势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证实集群产业优势的4个维度(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创新优势和营销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均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50.
刘建忠  张蔷  金华  李宏宇  何晖 《气象》2012,38(3):314-321
2008年8月8日下午到夜间,针对北京地区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强对流天气进行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了解大规模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后下游地区地面湿度的变化情况,文章结合空中天气形势,利用北京城区和郊区215个自动站及非自动站资料进行降水分布研究,重点利用其有湿度记录的108个站资料,对大规模人工影响后的地面湿度变化结合同期降水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大规模的人工影响天气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2008年8月8日夜间北京地区引导气流为西南东北向,天气系统基本沿西南—东北向移动,18:00—00:00的6小时累计降水量,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北京城区处在降水量比较少的"豁口"处,"鸟巢"无降水。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在北京地区西南部进行大规人工模影响强对流天气作业。作业后,在大规模人工影响作业区下风方带状范围内,地面水汽压随时间具有明显的突变(地面水汽压突然减小,持续时间大致在25分钟左右),且这种突变从由西南向东北减弱,突变开始的时间逐渐推后。在带状中心轴线附近这种突变比较明显,远离中心轴线这种突变减弱,开始突变的时间也推后;而在带状范围外,则没有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大规模发射火箭弹进行作业,一是火箭弹尾喷的播撒作用,二是尾喷激起的强大扰动作用,有利于大的雨滴降落,或迅速长大后降落,形成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将高层的干冷空气带到低层引起地面水汽压减小;此下沉气流沿着引导气流向下游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进一步分析2008年8月8日20时500 hPa风,根据此高度风速大小估算大规模作业区距离分析地面水汽压发生较大变化测站的时间,发现测站地面水汽压的发生较大变化时间与由上游空气柱移来的时间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