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830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北京一次大暴雨过程视热源和视减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幼君 《气象》2000,26(11):7-13
应用高分辨TBB亮温资料和逐6小时一次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8年7月5日北京地区发生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雨量分布不均是由于西部山区出现两次对流活动而东部平原地区仅为一次,TBB低值区右前方下沉区有利于其后部对流的发展;暴雨阶段视热源(Q1)的视减湿(Q2)局地变化项和平流项均非小项,两者具有反位相变化特征,垂直输送项是视热源和视减湿的主要贡献者;Q1和Q2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主要是利用水汽图像和HLAFS数值模式计算方法从定性到定量地研究1998年6月12日 ̄14日江南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通过云系路径的分析和发展的定量研究,我们可清楚看到影响江南北部这次大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是从青藏高原东移的。其中,特别是该系统(气旋)东移到暖湿的海而时得到了大量第表面水汽蒸发补充,水汽上升凝结潜热释放,促使气旋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93.
994.
1998年7月19日深夜-21日凌晨在川中、东部产生了突发性大暴雨过程,本文在对中尺度雨团、地面中尺度低压系统进行了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106的客观分析场对此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过程发生前后,大气的能量、水汽及辐合上升运动等条件有一个急速突变的过程,致使强降水产生。在这次大暴雨过程中,中尺度特征明显,雨团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995.
分析大尺度环流背景,结合物理量的计算,提出秋季广东登陆或沿海消亡台风外围强降水(温州)的预报模型并发现大暴雨过程均具有较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996.
浅谈江西化探找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新华 《江西地质》2000,14(2):137-141
该文在探讨江西省金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化探找金方向作了初步分析,认为中元古界、震旦系等是江西找金有利的地层;目前应把变质热液型金矿床作为化探找金的主攻类型,其次是岩浆热液型及地下热(卤)水溶滤型;重要找金远景区为景德镇市八字脑-蝥源县清华远景区及宜春-新余远景区。最后提出了江西化探找金的4点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根据Q矢量与湿位涡理论对2010年6月19-21日长江中下游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由低层切变缓慢东移南压而造成;Q矢量绝对值大值区和Q矢量锋生函数大值区与强降水带相对应,值的变化也能反映出降水的增强与减弱,但Q矢量锋生函数中心与降水中心对应有时并不一致;Q矢量散度变化与雨带中心的加强减弱对应较好;强降水带处于正负值交界的等值线密集区,且其梯度的增大对应降水增强,梯度减小对应降水减弱。  相似文献   
998.
Characteristics of clustering debris flow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zon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lustering debris-flow events, namely many debris flows simultaneously triggered by a regional rainstorm in a large-scale mountainous area, occurred in four region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s in 2008 and 201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ustering debris flows are examined with regard to triggering rainfall, formation process,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 earthquake by field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clustering events occurred nearly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local peak rainstorms, and the rainfall intensity-duration bottom limit line for clustering debris flows is higher than the worldwide line. It means that more rainfall is needed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clustering debris flows. Four kinds of major formation processes for these debris flows are summarized: tributary-dominated, mainstream- dominated, transformation from slope failures, and mobilization or liquefaction of landslide. The four regions has a spatial correlation with the strong- quake-influenced zone with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 0.2 g and the seismic intensity 〉 X.  相似文献   
999.
时光荏苒,转眼三十载。《海洋科学进展》1982年创刊,时逢而立之年,谨表祝贺!并向关心和支持刊物成长的各界人士致意!露历峥嵘笔耕不辍,海洋学刊蜚声学界。《海洋科学进展》创刊之初即肩负展示、交流和传承海洋科研成果的历史使命,伴随着我国海洋事业阔步向前的征程,从创刊之初的区域性海洋科学杂志《海洋研究》逐渐发展成为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一级综合性海洋学术刊物。承载科学思想火花,见证海洋发展历程。《海洋科学进展》既是广大海洋科研工作者学术生命的一种体现,也是海洋科学发展的历史记载。三十年来,刊  相似文献   
1000.
以2013年两个路径相似但大暴雨分布有较大差别的台风“苏力”和“潭美”为研究对象,从台风结构及其动力、水汽等方面讨论了它们的降水条件差异,结果表明:台风登陆过程中,“苏力”结构发生南倾是造成台风南侧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副高南侧弱东风气流导致“苏力”北侧水汽辐合上升运动较弱,水汽辐合呈现南强北弱的分布;流场垂直运动南强北弱的不均分布是台风环流南侧大暴雨产生的有利动力条件;台风受南亚高压的东南侧东北气流影响,二者的相对位置,有可能影响到台风辐合区随高度向南倾斜和高层辐散场南强北弱的分布,从而对台风暴雨南强北弱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中层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西南侧,对台风南侧暴雨增幅起重要作用。台风“潭美”结构对称,低空西南与东风两支急流将充沛水汽汇合于台风环流北侧,副高南侧东风急流的增强和闽东北地形抬升对台风北侧暴雨的增幅作用十分显著。台风位于南亚高压东环的西南侧,受偏东气流的分流辐散影响,“潭美”辐合中心随高度北倾和中层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北侧,也是促进台风北侧暴雨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