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5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1381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130篇
地球物理   344篇
地质学   2100篇
海洋学   51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37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黄海沉积物——水界面反硝化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近海氮的循环机制,采用乙炔抑制法和现场静态箱法对北黄海夏季局部海域的反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该海域反硝化速率在2.5~5.8μmol/m2.h之间,平均4.85μmol/m2.h。影响其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溶解氧,其次是温度。北黄海的反硝化速率低于珠江口和长江口海域。  相似文献   
12.
南海及周边部分地区特提斯构造遗迹: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全球二叠纪-三叠纪古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东特提斯地区晚三叠世古气候标志具有带状分布的特征。北巴拉望地块卡拉棉群岛科龙岛的晚三叠世沉积中发育反映较干燥古气候特征的鲕状灰岩,因此在古气候特征方面,北巴拉望地块晚三叠世地层不能与华南和印支地块同期地层对比,而应该与印度地块北缘喜马拉雅地区(向西)和琉球群岛(向东)对比。根据该古气候分析,北巴拉望地块在晚三叠世时应该位于南部亚热带较干燥气候带内,其晚三叠世的古地理位置比印支地块更靠南。对南海及南海周边部分地特提斯构造遗迹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南海北部陆缘区相关构造带的性质及正确恢复南海扩张之前该区的地质发展历史。南海北部陆缘区也是研究解决特提斯构造向东延伸问题以及特提斯构造-太平洋构造时空转化问题的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13.
谢皎如  方祖光 《台湾海峡》1993,12(2):152-159
台湾岛的雨量受台湾山地的雨影效应影响明显,各地各月随着风向的不同,雨量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福建沿海一线存在着一个雨量低值区,主要是由于该地带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所决定,与台湾山地的雨影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2年12月(冬季)和1993年7月(夏季)对大鹏澳海域24h定点连续观测和夏季大面调查,统计了该海域各种形态磷的变化范围和平均含量;计算了各种形态磷分别占总磷(TP)和总溶解磷(TDP)的百分比;讨论了各种形态磷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影响TP和TDP分布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北黄海的烟威渔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优选因子场预报模式,对盐度的时空变化进行预报试验。文中对所采用的统计预报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对影响本海区盐度变化的显著因子及预报结果作了初步分析。预报试验表明:预报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为0.27‰,预报相对误差在18%左右,预报误差小于0.5‰的站数占总站数的85%,预报趋势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大量统计事实基础上,对黑潮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风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其中三个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讨沦.1.黑潮流轴中段春季海温与6月长江中下游夏季风的内在联系过程;2.与其相联的环流特点;3.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特点。得到了一些很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与一个可能的天气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2年11月在亚大湾大鹏澳进行的连续30d(每日采样一次)观测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大鹏澳非养殖区中各浮游植物优势种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其生长与演替的主要理化因子.建立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模型,并与春季的大鹏澳现场调查建立的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生境变化(降雨)对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发生不同的演替过程。春季浮游植物对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大量降雨引起海水中营养盐浓度升高,促进并维持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高密度生长,待营养盐被大量消耗后,中肋骨条藻数量下降,减轻了对柔弱菱形藻(Nitzschia delicatissima)的生长压力而使其成为优势种;而秋季水温较低,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较春季大为减少,中肋骨条藻和柔弱菱形藻对资源的竞争较为缓和,使外界环境变化成为影响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原因;降雨期间虽然营养盐增加,但环境变化使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雨后柔弱菱形藻数量不能恢复,水体中高营养盐浓度促使中肋骨条藻出现生长峰值。  相似文献   
18.
南海南部晚中新世的放射虫及其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是东亚古季风产物的主要沉积盆地,保存着比陆地更加完整和连续的沉积记录。详细分析了ODP1143号钻井晚中新世的放射虫化石群,主要根据标志种Diartus petterssoni,D.hughesi和Stichocorys delmontensis等的分布特征,分别建立了南海南部晚中新世的RN6,RN7和RN8等3个放射虫化石带,并讨论了其地层年龄。探讨了以地层中放射虫的丰度变化特征等在南海南部作为东亚古夏季风活动替代性指标的可能性,初步说明东亚古夏季风可能早于8.7Ma B.P.出现,约在8.24Ma B.P.强化达到高峰,认为与印度季风的出现几乎同步或略早。  相似文献   
19.
简讯     
《国际浅海海湾、河口及陆架物理学学术讨论会》在我院召开,《北太平洋海域海洋气象导航》研究成果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20.
北大西洋海流是大洋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热带的热量从墨西哥湾传输到北大西洋北部。这些热量被释放进向东移动的气团中,极大地改善了欧洲北部的冬季气候。我们通过模式模拟预测出:随着CO2浓度的持续增加(IPCC第3个评价报告:气候变化,2001),下个世纪的大洋循环会极大地减弱。自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以来,我们开始观察到由于来自Nordic海的流量减少,北大西洋北部的海水不断淡化(Hansen等,2001;Dickson等,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