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6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雄安新区碳酸盐岩岩溶热储是具有重大开发潜力的优质地热资源。理清雾迷山组储层中岩溶裂隙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发育特征,对地热资源的形成与聚敛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合理有效地开发地热资源的前提。根据岩芯采样、薄片、钻井、测井等资料,对雾迷山组岩溶裂隙的形成演化与几何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岩溶和裂隙的形成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以印支运动晚期至喜马拉雅运动期间最为强烈,形成了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岩溶裂隙。雾迷山组裂隙带平均厚度和平均间隔分别为4.70m和4.05m,储厚比平均为41.90%。储层内部裂隙的走向主要为近北东向,倾角集中在50°~90°之间。面积裂隙频率达到5.34条/m~2。裂隙的长度和开度平均分别为1.20m和95.16μm。多种物质充填裂隙,以白云石、黄铁矿、石英最为常见,含有数量较多的半充填和未充填裂隙。现今地应力有助于裂隙的开启,储层中裂隙网络发育,连通性好,具有非常好的导水储水性能,为雾迷山组地热资源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2.
对4种光学影像上薄雾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目的是为有效开展海岛区域测绘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据海岛区域影像的特点,重点改进了基于暗原色先验知识的去雾方法,包括暗通道的快速优化和大气光的分块求取两个方面.该方法首先计算影像的暗通道并进行优化,然后求取影像的大气光;再根据图像恢复模型得到去雾的影像,并与同态滤波法、平稳小波变换法和点扩展卷积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4种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影像上的薄雾,对基于暗原色先验知识的改进方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3.
雾是山区常发的天气现象,且具有偶发性和局部性的特征,雾天条件下,能见度降低,为公路行车安全带来一定隐患。该文基于云南普洱山区公路交通气象观测实验基地的观测数据,对2014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实验基地所在公路的雾的等级以及时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列联表、条件频率等相关性分析方法,开展了雾天能见度与其他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对列联表的相关性假设显著性分析,降雨强度、风速等气象要素与能见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列联关系V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其相关程度不高。从条件概率统计来看,在不同的气象要素区间范围内,各等级雾发生的条件概率分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分析雾天能见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其他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能为雾天条件下公路行车安全预警与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4.
尤媛  马学款  李思腾 《气象》2018,44(2):334-340
2017年11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呈4波型分布,东亚大槽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支槽平均位置位于90°E附近。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5.9 mm,较常年同期(18.8 mm)偏少15.3%,江南、华南雨日数多,全国共有58站次出现暴雨,12站日降水量超过月极大值。全国平均气温3.6℃,较常年同期(2.9℃)偏高0.7℃,全国有55站次日最高气温超过当月历史最高值,有7站日最低气温突破秋季历史最低值。月内,我国出现4次冷空气过程,3次较强降水过程,1次雾 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05.
盐城市雾发生规律及其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盐城市1980 ̄1996年的雾资料进行了气候分析,将雾发生的天气形势归纳为弱高压和气旋倒槽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单站要素进行了指标分析,由给出的5条指标采用概率加法原理进行雾发生的分析判断;并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上建立了春运期间雾预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6.
基于重庆市境内长江航道雷达站拍摄的雾天气过程影像资料,利用K最近邻、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对无雾和5类有雾天气个例进行图像识别训练,构建雾图像识别模型,并检验了识别准确率。结果表明:机器学习能够有效识别雾图像,随机森林算法的识别效果优于其余3种算法。对于能见度超过1500 m的无雾天气,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为100%,对于能见度在1000—1500 m范围内的轻雾、能见度低于50 m的强浓雾,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在90%以上,对于能见度在50—1000 m范围内的雾、大雾和浓雾,识别准确率超过70%。  相似文献   
107.
刘玉英  李宇凡  张婷  徐洁 《地理科学》2015,35(8):1060-1066
利用1961~2010年吉林省雾日统计资料,对吉林省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分析了雾日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近50 a来,吉林省年和四季雾日的空间分布均呈东南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的分布特征;雾日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8~9月多,10月至次年5月少,西部和中部地区雾日数月季变化呈现双峰型,东南部和东部地区呈现单峰型;雾大多数开始于夜间21时至次日早晨09时,结束于夜间22时至次日午后13时,持续时间多在6 h以下。近50 a来,除了春季雾日没有明显变化外,全省平均及各区域年和四季雾日均呈减少趋势;在2000年前后雾日数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雾日空间分布与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雾日趋于减少有人类活动导致的“热岛效应”、“干岛效应”、气溶胶密度加大等原因,也有气候趋于暖干化的自然原因。  相似文献   
108.
华东地区一次持续大雾过程及其与空气污染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7~11日期间,华东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持续大雾过程,分别影响到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并伴随有轻至中度空气污染,对当地生活、生产、运输造成严重影响。利用地面探测和探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MM5数值模拟结果等资料,分别从天气形势分析、水汽条件、动力因子、温度层结、空气质量变化等多方面入手,对此次大雾过程的成雾条件及空气污染对持续大雾的贡献进行诊断分析。分析指出,近地面层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以及500hPa与1000hPa散度差与能见度无显著相关,近地面相对湿度(Rh)与能见度呈明显反相关,近地面温度递减率(γ)与能见度呈明显正相关,可以把Rh≥85%、γ0.2℃.(100m)-1作为大雾形成的必要条件。另外,选取与空气污染指数(API)相同时间段(前一日04时至当日03时,协调世界时)上海虹桥机场的航空能见度最低值与API对比发现,航空能见度最低值与API呈强烈的反相关,空气污染对大雾形成或维持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把"API上升达到150"作为上海虹桥机场出现大雾的一个重要的判断条件。  相似文献   
109.
一次区域暖雾的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4年12月17~19日在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雾天气,对这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探测,探测仪器包括粒子测量系统、能见度仪、雾滴谱取样仪以及常规气象观测等。作者分析了部分观测结果并结合区域尺度数值模式,揭示了区域雾的一些基本特征,研究了雾形成和发展机制。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辐射雾过程,雾的覆盖范围大,水平分布很不均匀。雾先从地面生成,然后不断向高处扩展,没有出现雾的爆发性增长现象。近地面逆温层的存在、充沛的水汽供应和微风条件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太阳短波辐射增温和地面长波辐射降温是雾形成和消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使用2008~2012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揭示了安徽不同地区雾、霾、晴空天气气象条件的差异,指出不同地区要根据本地特点建立雾、霾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3类天气差异最大的地面气象要素是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根据3种天气前一日和当日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分布特征,全省站点可以分为3类:1)从雾、霾到晴空,能见度递增、相对湿度递减,且差异显著,如合肥站;2)雾、霾天的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均很接近,但与晴空天差别较大,如阜阳站;3)能见度在雾、霾天无明显差别,但相对湿度在雾、霾天差异显著,如安庆站。地级市测站雾后即霾的可能性较大(大于50%),县城测站雾后即霾的可能性较低(低于25%)。垂直方向,雾时相对湿度随高度下降很快,850 h Pa中位值已降到20%(安庆)和45%(阜阳)以下,霾时相对湿度随高度下降缓慢,850 h Pa中位值仍在60%左右;另外,霾天边界层中上部风切变较小,雾天和晴空天边界层中上部都存在较大的风切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