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8篇
  免费   2243篇
  国内免费   1772篇
测绘学   922篇
大气科学   2233篇
地球物理   4295篇
地质学   4190篇
海洋学   1003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645篇
自然地理   467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444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629篇
  2010年   550篇
  2009年   576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361篇
  1998年   367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300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地震的感应磁效应(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地震的感应磁效应(一)--三维电磁感应的数值理论”一文的继续。首先从理论和实际计算两个方面证明了三维电磁感应数值方程解的唯一性、收敛性和稳定性,从而充实了作为研究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理论基础的“三维数值方法”。作为这一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文中对不同源场周期和具有不同埋藏深度的三维电导率异常体进行了模拟计算,以研究地震感应磁效应的大小、空间分布特征和频率特性。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周期从数秒到数分钟的地磁短周期变化,若电导率异常体的线度与5至7级地震的震源体积大体相当,其电导率较原背景电导率高近一个量级,其感应磁效应主要特征为:在异常体正上方,地面磁场的水平分量变化最大,相对变化量约30%;在异常体于源场方向一致的两侧,垂直分量变化最大,相对变化量约40-50%。因此,观测短周期地磁场的异常变化,有可能是监测地震孕育过程地下电性变化的一种试验途径。但由于上述异常强度在空间上衰减迅速,所以观测必须接近震源区,这对测点的选择是个不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地下水氡浓度异常变化预报地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水氡预报地震的可能性;研究了水氡异常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排除干扰、识别异常以及预报地震的时、空、强三要素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中我们将拟牛顿法应用到磁力、重力资料的自动解释中来,通过计算对比说明,在收敛的稳定性上拟牛顿法比常用的阻尼最小二乘法大为优越。文中又讨论了最优化选择法的收敛性、多解性、模型体的选择、参量的选择和约束,以及解释三个矿区磁异常的实例。  相似文献   
994.
大气中一种压力波动与地震关系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大气中一种压力波动与区域地震间关系的初步观测结果。 根据观测,大气中存在一种压力波,其周期为几十秒至500秒;幅值在5-100帕(1帕=1牛顿/米2=0.01毫巴)之间,大都在二、三十帕左右;主周期变化很小,呈一组一组的形式出现,每组三、五个波,波形光滑,容易识别;其水平波速为10米/秒的量级,是一种横波。 对于所研究的地方性地震,约有70%在震前30小时内出现这种压力波。  相似文献   
995.
一个地震系列是指一定时间内,在同一地震区中连续发生的若干地震事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孕育过程,因而具有统一的前兆场的演化历史。地震前兆场是一个区域场,而不只局限于某个震源区的变化。根据本文所定义的地震系列和前兆场的概念,研究了海城—唐山地震系列孕育过程中地震前兆场的时空演化特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异常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不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们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及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包括前兆场的区域大小与震级、前兆场的空间变化过程与发震地点的关系及地震发生前的短临前兆标志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对于二度问题证明了总磁場强度△T与垂直磁場强度Z的一般表达式具有相同的形式,因此可以把△T异常曲线看成Z异常曲线,利用复变函数理论中的柯西-黎曼条件我们就可根据△T异常曲线计算出与H异常曲线相当的所谓△T的“负共轭调和函数”△T,文中指出了同时利用△T及其原函数△T将有助于磁测资料的解释工作,还举出了两个应用的例子:1)根据△T与△T计算二度体的磁矩及其倾角;2)利用观测水平上的△T及△T值将△T向下解析延拓。  相似文献   
997.
全球热带SSTA与中国7月降水和气温的伴随相关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伴随相关型(ACP)分析了中国7月降水和气温与全球热带SSTA的POP(主振荡型)间的关系,得到当两个典型的传播POP处在E1Nino事件发展相位时中国夏季总体呈南北旱,中间涝的形势,其中江淮流域,华中,东北东部和西北大部为降水正距平,华北,华南为负距平,降水偏多(少)时相应的气温偏低(高),当两个传播型的典型模态处于LaNina事件发展相位时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998.
应用IAP 2-L AGCM模式,并考虑了下垫面异常,模拟了长江中下游盛夏不同强度的持续性地表高温干旱对短期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持续性高温干旱对长江中下游及我国东南沿海短期降水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持续高温干旱的强度不同,其影响结果不同。持续性适度高温和严重干旱造成短期降水减少,高温干旱仍继续维持达1个月的正反馈过程。在此持续过程中,土壤湿度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土壤热力状况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99.
1997年初春,锦州地区出现了异常的降温天气,对刚刚解除休眠的苹果树造成严重的危害,冻害发生普遍。本市处于辽宁大苹果栽培区域的北部,各苹果品种在气温降至零下4.1℃的情况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为了分析这次冻害的特点和成因,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工作,以便为今后苹果树的冻害防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多年逐月海温距平和区风应力距平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和EOF分析方法,分析了ENSO相联系的热带太平洋典型风应力异常场结构。结果显示,与ENSO线性相关的风应力异常场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低频变化,在水平结构上主要表现为四个典型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