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56篇 |
免费 | 2084篇 |
国内免费 | 12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22篇 |
大气科学 | 3695篇 |
地球物理 | 921篇 |
地质学 | 1469篇 |
海洋学 | 866篇 |
天文学 | 97篇 |
综合类 | 404篇 |
自然地理 | 11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241篇 |
2023年 | 327篇 |
2022年 | 369篇 |
2021年 | 474篇 |
2020年 | 390篇 |
2019年 | 377篇 |
2018年 | 293篇 |
2017年 | 286篇 |
2016年 | 274篇 |
2015年 | 322篇 |
2014年 | 449篇 |
2013年 | 398篇 |
2012年 | 417篇 |
2011年 | 381篇 |
2010年 | 415篇 |
2009年 | 394篇 |
2008年 | 381篇 |
2007年 | 360篇 |
2006年 | 283篇 |
2005年 | 285篇 |
2004年 | 221篇 |
2003年 | 214篇 |
2002年 | 191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152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115篇 |
1997年 | 116篇 |
1996年 | 118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101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0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5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和夜间灯光数据,运用空间滞后模型,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出发探究了城市化发展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空间滞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城市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下降会导致本地空气污染情况加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引致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使得空气质量不断恶化;政府管制力的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治理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居民环保意识和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此外,PM2.5质量浓度的上升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公路货运量在统计上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不显著。从研究结果来看,协调城市发展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以及加强空气污染防治的联防联控机制,是未来空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2.
83.
1961-2010年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绝对阈值和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更灵敏的检测极端降水事件的方法. 该方法不仅能检测出常用降水指数无法检测到的降水量稀少地区尤其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同时也能过滤掉其检测到的降水量丰富地区的虚假极端降水事件. 此方法首次被应用于统计1961年1月至2010年2月西北干旱区72个气象站点的年和季节的极端降水指数(大降水和强降水指数),并分析了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春(3-5月)、秋(9-11月)、冬(12月至次年2月)三季极端降水指数无显著(P>0.05)变化趋势,夏季(6-8月)大降水的频率和降水量以及大降水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重都显著增加;新疆地区极端降水指数为增加趋势的区域基本都分布在海拔较高(约海拔1 000 m以上)的地区;西北干旱区东部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夏、秋季大部分地区为增加趋势,冬、春季大部分地区为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84.
MODIS干旱指数对华北干旱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干旱发生频繁的华北地区,通过利用2000 - 2009年MODIS数据和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建立草地和农田距平植被指数(AVI)与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之间的相关统计模型,比较AVI和距平水分指数(AWI)对干旱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植被生长季AVI与不同时间尺度SPI的相关关系不同.草地AVI与1个月尺度的SPI(即1- SPI)相关系数较低,而与3 - SPI相关最显著;而农田区AVI与SPI的相关性较低,总体上农田AVI与3- SPI的相关性较高;(2) AWI与AVI类似,也对SPI存在时滞响应,均与3- SPI有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在干旱发生较严重的6~8月份AWI与3- SPI的相关性好于AVI与3- SPI的相关性;(3)运用AWI反演的华北地区2009年夏季干旱分布图较好地反映了旱情的时空分布,与相关气象资料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85.
86.
基于卫星观测的两例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风云2C卫星云图和配有云顶亮温的MTSAT卫星红外云图,描述了两例青藏高原低涡形成、发展及消亡过程,云图清晰显示了高原低涡具有涡眼和暖心结构的特征,并利用水汽图分析揭示了缺乏水汽供应是导致这类低涡不能进一步发展并移出高原的重要原因.最后用1°×1°NCEP分析资料对高原低涡形成眼结构时的基本物理场进行了诊断计算.结果表明:低涡整体为上升气流,而涡眼区在近地层为下沉气流,上层为相对涡区较弱的上升气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进而印证了动力学研究工作得出的高原低涡具有与热带气旋类低涡(TCLV, tropical cyclone-like vortices)类似的涡眼和暖心结构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7.
88.
六盘山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六盘山位于陕甘宁交接地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是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维管植物836种,隶属于93科,359属。本区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植物地区的黄土高原亚地区。全部种子植物可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12个变型,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与其他植物区系联系广泛,但特有属较贫乏。六盘山与小陇山、太白山和中条山的属相似性系数较高,均达60%以上,表明几座山体处于相似的生物气候背景之下,地理隔离性不明显。与贺兰山的属相似性系数低于60%,因为贺兰山位于干旱的荒漠与半荒漠区,可能有地理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89.
进入3月份,北半球气温回升,春天的脚步近了。因为冬天太冷而蛰伏的爱好者们,可以开始行动起来,投入星空的怀抱了,不过,在3月份天刚黑不久,夜空中唱主角的仍是冬季星空,并且冬季星空中有几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深空天体,其观测难度也覆盖了从最简单到较难的不同程度。所以我们对深空天体的具体介绍,将从冬季星空开始。对本系列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到我的邮箱:universezx@bjp.org.cn。 相似文献
90.
Int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tectonics and overall detections for global tectonics with multi-geophysical methods, ones can roundly study on the geological tectonics of sampling and magnetic stripe image, so as to summarize and interpret the geometrical and kinemat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cean and the land, and spreading state of the global tectonics in a global scale. From a comprehensive view, the South and North hemispheres are clearly unsym-metrica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