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59篇 |
免费 | 2592篇 |
国内免费 | 15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84篇 |
大气科学 | 4593篇 |
地球物理 | 1146篇 |
地质学 | 1837篇 |
海洋学 | 1084篇 |
天文学 | 123篇 |
综合类 | 504篇 |
自然地理 | 14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289篇 |
2023年 | 413篇 |
2022年 | 476篇 |
2021年 | 580篇 |
2020年 | 490篇 |
2019年 | 470篇 |
2018年 | 362篇 |
2017年 | 351篇 |
2016年 | 340篇 |
2015年 | 403篇 |
2014年 | 599篇 |
2013年 | 496篇 |
2012年 | 522篇 |
2011年 | 465篇 |
2010年 | 508篇 |
2009年 | 512篇 |
2008年 | 477篇 |
2007年 | 423篇 |
2006年 | 363篇 |
2005年 | 344篇 |
2004年 | 273篇 |
2003年 | 272篇 |
2002年 | 245篇 |
2001年 | 254篇 |
2000年 | 182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136篇 |
1997年 | 148篇 |
1996年 | 153篇 |
1995年 | 137篇 |
1994年 | 132篇 |
1993年 | 116篇 |
1992年 | 107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0篇 |
1975年 | 6篇 |
1962年 | 4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碳酸盐岩地层因成藏复杂,缝洞储层非均质性强、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给勘探和有效开发带来较大难度.缝洞型储层有效性评价是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对于储层中尺度较小的裂缝,由于地震的分辨率较低,常规测井方法探测深度较浅,难以对数十米地质构造进行准确评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单井偶极横波反射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利用低频横波的传播特点,对井旁20~30m范围内的声反射体进行成像.纵波径向速度成像技术利用多接收阵列反演井壁1m以内的纵波速度变化,能较好地指示储层的可改造性.偶极横波反射成像较好地发现井壁裂缝延伸以及井旁裂缝,纵波径向速度成像可反映井壁附近储层纵波速度变化,综合认为裂缝较发育,延伸较远或存在井旁隐蔽裂缝储层且井壁纵波径向速度变化较大的层段,具有较好的储层改造潜力.应用该方法对华北油田河西务潜山几口井进行处理分析,分析结果与储层改造后产液有较好的对应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沉积地层\"速度—深度\"线性模型仅考虑了沉积物压实作用,无法适应沉积地层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或者其他构造因素起作用时,速度随深度的增长率减小的情况.因此,笔者比较了指数公式、幂函数和二次多项式的数学性质,并应用于地震剖面速度谱\"时间—层速度\"关系的拟合,以拟合优度大小为依据,在不同区域采用二次多项式和幂函数分别拟合,称为地震剖面沉积地层多公式拟合时深转换方案.该方案可应对各种构造环境中沉积地层的时深转换工作,可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53.
54.
55.
酉阳河流域典型年汛期的基流分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流分割是水文学研究中的重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基流分割也存在许多方法.基于酉阳河典型年汛期实测日平均流量资料,分别采用Chapman-Maxwell改进方程数字滤波法一次滤波(参数N=1)以及二次滤波(参数N=2)、BFI(f)法、HYSEP固定步长法、HYSEP滑动步长法、HYSEP局部最小值法进行基流分割并对其结果进... 相似文献
56.
57.
研究干旱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价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的干旱变化特性,基于1961~2015年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推求不同时间尺度(1、3、6、12、24个月)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构建线性回归模型评价主要气象因子对降雨的影响以及SPI和SPEI之间的线... 相似文献
58.
59.
地震造成斜坡失稳是其引起的最为显著的次生灾害,在小震频发,大震多发的现实背景下,开展不同等级地震作用条件下斜坡危险性评价对区域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及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意义日渐凸显。基于拟静力法,根据斜坡所处场地类别和不同超越概率水平地震作用,对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进行调整,确定斜坡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综合水平地震系数,计算不同等级地震作用引起的作用于斜坡重心处的水平和竖向惯性力,以极限平衡法为理论基础,计算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斜坡稳定性系数,结合危险性指数法,计算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斜坡失稳概率和危险性指数,据此对斜坡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危险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斜坡稳定性系数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减小,斜坡失稳概率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增大,斜坡危险性指数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增大,斜坡危险性亦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