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0篇
  免费   857篇
  国内免费   1147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802篇
地球物理   1367篇
地质学   1915篇
海洋学   102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30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振动特性变异及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预应力损失、混凝土收缩徐变、超载等原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出现了较强的振动。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闽江三桥全桥环境振动试验和正常运营条件下24小时的监测,研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动力特性及其变异和振动舒适度,结果表明:在较为稳定的风和温湿度环境下,固有频率在一天内的最大变化为3.06%,模态阻尼比的最大变化为37.93%,舒适度的狄克曼指标降到“能忍受短时间振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62.
逆断层地震近场地震动影响场和地表形变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设计了一个MW7.0级地震的简单的逆断层有限移动源破裂模型,计算了断层周围64个观测点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程及峰值,简单讨论了近场地震动峰值、断层附近地表永久位移(或地表形变)的分布特点,并讨论了永久位移和地面运动速度大脉冲的关系。重点研究了断层附近三分量的永久位移(或地表形变)大小、方向和地震动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63.
对咸宁市南部2005年6月27日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风带槽线东移到鄂东南后停滞不前;副热带高气压西北侧的西南急流源源不断地将水气输送到暴雨的发生地,加上幕阜山脉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导致了这次大暴雨的出现。  相似文献   
64.
考虑多种非线性因素的张力腿平台动力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考虑多种非线性因素的张力腿平台(TLP)分析模型,其中包括六自由度有限位移,各自由度之间的耦合,瞬时湿表面,瞬时位置,自由表面效应及粘性力等因素引起的非线性。推导出TLP六自由度非线性运动方程。对某典型张力腿平台ISSC TLP进行了时域上的数值计算,求得该平台在规则波作用下的六自由度运动响应。用退化到线性范围的解与已有解进行了对比,吻合良好。数值结果表明,综合考虑非线性因素后响应明显改变,建议在设计TLP平台的时候,考虑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最近和即将发生的崩解事件不会削弱埃默里冰架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架崩解约占南极物质损耗总量的一半。借助卫星遥感本世纪已经观测到多次大型崩解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冰架消涨的自然循环,某些崩解事件只是周期性重现而并非近年来南极升温导致。2019年9月-10月,我们通过“哨兵一号”雷达卫星和“京师一号”小卫星完整地记录到发生在埃默里冰架前端的一次大型崩解事件,并利用冰流数值模式模拟了本次以及未来两次即将发生的崩解事件对该冰架的动力学影响。遥感观测表明,埃默里冰架前端发育有两条纵向、两条横向和一条斜向共五条大型裂隙。它们沿尖端继续向上游延伸可以造成三次崩解事件,其中第一次发生于2019年9月末,D28冰山随普里兹湾涡流向西北方向旋转漂移。依据前人推测的崩解周期,我们在模型中设置五组试验,选择露出海面体积、接地面积、冰流通量三个参数估算冰架对三次崩解的响应。结果表明,通过设计合理的网格系统,我们的模型能够捕捉到每次崩解事件释放的物理信号。三次崩解总体响应趋于一致,仅表现出微弱的差异。在一个60年的崩解周期内,三次崩解引发冰流加速70 m/a,前端减薄2 m,接地线退缩60 km2,共约造成40亿吨额外的物质损耗。然而上述变化仍然处于最新卫星估算误差内部,所以我们认为这些崩解事件并不会显著削弱埃默里冰架整体的稳定结构。考虑到这还是首次明确观测到该冰架进入新一轮崩解周期,未来仍必要收集更长时间序列的遥感资料用以验证模式结果。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以一种新型波浪能发电平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基于三维势流理论的软件Sesam和基于有限体积法的Flow3D软件,对平台和发电浮子进行水动力分析。应用Sesam-HydroD模块计算了平台和发电浮子在频域内的运动响应,将平台和发电浮子的垂荡运动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海况下,平台与发电浮子垂荡运动相对幅值满足捕能系统的发电需求。应用Flow3D软件对平台整体进行水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平台与发电浮子相对运动振幅在0.3~0.4m间,可满足发电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应用Orcaflex软件,通过时域耦合动力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平台在自存工况和作业工况下的运动响应和系泊缆动张力响应,结果表明:在自存工况下,平台锚泊线的安全系数符合规范要求,平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适应恶劣的海洋环境;在作业工况下,平台的垂荡运动响应对波浪方向变化并不敏感,捕能系统不受波浪方向变化的影响,满足发电需求。另外,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类似的海洋平台的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7.
李浩 《地下水》2022,(5):257-258+308
为了研究在静力作用下安全稳定及应力变形规律以及地震动持作用下重力坝的动力响应,应用时程分析法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混凝土重力坝进行三维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静力作用下以及地震动持作用下重力坝的坝趾和坝踵部位应力均较为集中,坝踵处最大,与其它重力坝的其它部位比较,左坝底部的应力集中,特别是在左坝底部与水压、基岩的交界地带,引起了坝体的滑移,因此,建议对此处进行加固处理;重力坝坝体的最大幅值通常出现在坝顶,而且动力放大效应很强。坝体最大振幅一般发生在坝顶,其动态放大作用较大。由于坝顶突然发生的突然变化,导致了坝顶的横向开裂,必须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来降低坝顶的荷载,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结构刚度。  相似文献   
68.
舒逸秋 《地下水》2022,(5):302-304
以石马河水系河流管理现状为背景,针对石马河水闸规模小、水闸调蓄能力有限问题,从工程措施角度评判水闸工程联合调度的可实现程度,并对流域径流、设计洪水、涌量进行水利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对石马河干流洪水流动态演进过程与干流主要水利工程调度结果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多种方案比较结果表明,联合调度可有效提升水闸调蓄过流能力,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讨黄土基覆层边坡动力破坏特征与加速度的响应关系,采用1︰20振动台试验,设置输入地震波幅值逐级增大,实时监测边坡裂缝试验全周期内发育规律,应用MATLAB动力破坏特征检测系统获取地表裂缝的基本信息,提出边坡表面动力破坏特征,并结合各工况监测点加速度峰值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输入加速度峰值0.6g时,坡顶和坡脚的裂缝宽度、裂缝面积均有跳跃性增长,表明土岩接触面部位土体已发生累进剪切破坏,滑面和坡面上的加速度峰值响应突变,振幅突变较大,表明边坡已经发生破坏。(2)沿坡面和滑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均呈非线性增加,而沿坡面的放大系数在各工况下明显比沿滑面的大,说明加速度沿高程放大效应明显。(3)拉裂缝和剪切裂缝面积突增是边坡破坏的重要特征,贯通裂缝产生和加速度响应突变可以作为边坡动力破坏的依据。  相似文献   
70.
台风作用下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509号麦莎台风(近似百年一遇)作用前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实测的海岸地形和水文资料,利用分形技术、冲刷深度和闭合水深等相关概念分析淤泥质海岸的剖面变化、岸线进退以及地形冲淤,进而探讨海岸响应台风作用的动力地貌行为.结果表明:1)台风作用前后的海岸动力地貌过程表现为水下类似沙坝的堆积体削平、凹处填洼,水下平台发育锯齿或较小的坝--槽,海岸剖面的分维数降低,剖面坡度处于平缓;2)麦莎台风对海床的整体冲淤幅度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大潮讯的增水致使波浪对海床的塑造能力减弱以及码头的遮蔽作用造成;3)台风作用对海岸的冲刷深度约为0.8 m,闭合水深为9.5 m,近岸-1 m邻近区成为海岸响应台风作用最敏感的地带;泥沙主要在0 m到闭合水深区间的海床发生纵、横向运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