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71篇 |
免费 | 2089篇 |
国内免费 | 170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81篇 |
大气科学 | 2368篇 |
地球物理 | 4822篇 |
地质学 | 4392篇 |
海洋学 | 717篇 |
天文学 | 121篇 |
综合类 | 702篇 |
自然地理 | 2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329篇 |
2022年 | 433篇 |
2021年 | 485篇 |
2020年 | 377篇 |
2019年 | 410篇 |
2018年 | 317篇 |
2017年 | 326篇 |
2016年 | 361篇 |
2015年 | 437篇 |
2014年 | 679篇 |
2013年 | 583篇 |
2012年 | 652篇 |
2011年 | 636篇 |
2010年 | 576篇 |
2009年 | 617篇 |
2008年 | 542篇 |
2007年 | 535篇 |
2006年 | 460篇 |
2005年 | 503篇 |
2004年 | 482篇 |
2003年 | 414篇 |
2002年 | 382篇 |
2001年 | 434篇 |
2000年 | 457篇 |
1999年 | 389篇 |
1998年 | 400篇 |
1997年 | 295篇 |
1996年 | 327篇 |
1995年 | 269篇 |
1994年 | 256篇 |
1993年 | 213篇 |
1992年 | 227篇 |
1991年 | 202篇 |
1990年 | 177篇 |
1989年 | 156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16篇 |
1977年 | 12篇 |
1976年 | 10篇 |
197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主要利用系统环流形势、T639数值模式预报、物理量场以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东北冷涡造成的哈尔滨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由于冷涡控制时间较长,将不同时段以及与冷涡系统相互配合的不同系统进行了分型分析,并就对应的不同的冷涡的特点做了说明,然后对主要降水时段中尺度分析,寻求降水形成的内在原因;并分析冷涡控制时期内低压中心的变化情况;结合实况场将T639数值模式进行对比,并就降水范围以及量级分析物理量场所对应的指标性判断,将各种数值预报模式进行比对,尤其副高位置的变化对哈尔滨市降水量级的影响,结合卫星运行的变化总结此次暴雨所具备条件,最后分析了此次冷涡天气长时间控制对哈尔滨温度预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利用1983 ̄1988/1989年6年季平均全球加热场资料,分析了各年相对于6年平均的距平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的特征。并且,基于加热异常沿经向表现为正负相间分布和沿纬向有几个加热异常中心的特征,利用定常态初始方程三维谐模式进行了加热异常沿经、纬向非均匀分布对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异常的经向非均匀分布显著增强了经向环流的异常,所引起的环流异常与几个孤立热源(汇)作用的结果的线性叠加有较大 相似文献
996.
盛夏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变化与四川盆地伏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亚高压的季节性进展,与我省盛夏伏旱及降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分析了南亚高压逐旬脊线位置的变化与盆地盛夏伏旱及降水的关系,指出伏旱的产生与脊线的形态,通过盆地上空的脊线位置及稳定时间有关,同时注意到脊线各段的北跳时间与伏旱的强弱相关联,监视其活动具有一定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997.
998.
利用ECMWF和MICAPS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南省2008年1月24日至2月16日长低温阴雨天气过程期间的高低空环流特征,发现欧亚大陆阻塞形势稳定少变,西风带低槽活动频繁,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及位置偏北,使大气环流形势异常稳定,是导致低温阴雨天气持续性的直接原因;低纬度南支低压槽活跃,偏南风将暖湿气流持续向海南省地区输送,使得冷、暖气流持续交汇于海南省地区,是造成此次低温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另外,海南低空相对湿度大,850hPa水汽通量的变化及上升运动都对阴雨天气的维持有利。 相似文献
999.
应用实测资料和ECMWF、T213模式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7-9日由于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进南撤,在河北中南部产生的雨雾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500 hPa我国大陆高度场和温度场均是∏字型结构,对西太平洋副高的进一步西伸和水汽向河北的输送起到了制约作用;河北中南部上暖下冷的气团配置,是造成河北中南部大气稳定的一个原因.对流层弱的气压场和风场,是大气层结稳定的一种表现.500 hPa小冷槽的东移,是产生雷暴和短时强降水的触发机制,以及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南撤的一个重要因素.地面均压场的建立及近地面辐射冷却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风速和冷却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1970~1997年9~10月逐日08时地面,850hPa,700hPa,500hPa历史天气图资料以及同期汉江中上游50个雨量站降水资料,通过对副高活动范围和各物理量场的差异分析,结合流域降水强度,建立了3套降水副高预报模型,3套非降水副高预报模型及20条预报指标(因子),并对其进行检验试报。结果表明,在水库调度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