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来源于美国的4个凡纳滨对虾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Kona Bay种群与Molokai种群形态差异很小,而SIS种群、OI种群趋异程度逐渐增加.判别分析结果显示,4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有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4个种群雌虾的判别准确率P1为61.76%-97.14%,判别准确率P2为62.03%-96.43%,综合判别率为80.25%;4个种群雄虾的判别准确率P1为75.76%-97.06%,判别准确率P2分别为67.57%-97.06%,综合判别率为80.71%,各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均较高;主成分分析,构建的雌体的5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23.594%,主成分2:19.534%,主成分3:15.748%,主成分4:13.653%,主成分5:8.653%.累积贡献率为81.182%.而在构建的雄体的5个主成分中,方差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22.095%,主成分2:19.270%,主成分3:15.430%,主成分4:15.245%,主成分5:7.885%.累积贡献率为79.925%.综上所述,Kona Bay种群与Molokai种群应是同一种群,与SIS种群亲缘关系较为接近,SIS种群和OI种群为独立的种群.  相似文献   
72.
县级制图地理分区的多元分析方法:以开封市郊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开封市郊区地表覆盖分区为例,选择了最能表征该区特征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地表覆盖类型及构成、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及收益等30个指标作为分区指标,应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开封市郊区地表覆盖进行了分区探讨。首先以行政村为总体样本单元进行PCA计算,并确定一级区。其次再以PCA的指标得分进行离差平方和法的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分区成果,对类别单元作出合理调整,确定二级区。通过判别分析验证分区合理性。  相似文献   
73.
本文采用煤层中煤的组合含量及有关相性的成分为变量,引用数学地 判别分析的方法,对已确定的煤层进行定量检验,从而验证煤层对比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4.
75.
多元统计分析在矿井断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小构造预测是一个难度极大的研究课题,根据岩层厚度、岩层组合关系,运用判别分析、地质统计学等数学方法预测矿井小构造,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国西部某一煤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主采煤层上下岩性变化特征,根据岩石的不同抗压强度,确定五个变量;将已采区的钻孔分为含有断层的钻孔和不含有断层的钻孔,统计这两类钻孔中五个变量的值,建立判别函数,对未采区的钻孔进行判别分类。对每个钻孔的岩层在可采煤层的上下划分成10个层段,判别出每个层段中未知钻孔的归属,从而得到钻孔属于有断层的概率,即断层分布的概率等值线图。经实例验证,精确度达70%以上,对生产矿井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以马脑壳金矿为例,运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核物探探测异常进行定性判别研究。通过SPSS软件运用费歇判别和逐步判别两种分析方法,定性非矿异常准确率分别达到83.3%和66.7%,定性有矿异常准确率分别达到89.7%和91.4%。  相似文献   
77.
通过建立和求解一个地区饮水水溶液模型可获得标准致病水与非致病水的各种化学组份活度。使用以所有水溶组份活度为变量的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出临界致病因子,能有效地进行水质判别。通过对某氟中毒地区饮水实例研究表明,临界致病因子分析法是成功的,并经对水中总氟浓度按照临界致病因子的分解,发现总氟浓度在一定区间内无法用来判别水质。这一区间的存在说明,为什么制定适宜的饮水总氟浓度标准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78.
提出了一种主成分判别分析分类方法。通过在地理国情普查样本解译中的应用实验证明,主成分判别分析分类方法能够利用少量的样本实现更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79.
鱼类矢耳石形态分析及其在群体识别中的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硕增  于鑫  曹亮 《海洋与湖沼》2012,43(4):702-712
利用表征性耳石形态变量(大小变量和轮廓变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近岸与长江口水域四个刀鲚(Coilia nasus)群体的识别问题,对比分析了协方差(ANCOVA)校正法和异速生长(allometric growth)校正法在耳石形态分析中去除体长效应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体长校正法对四个群体的判别分析结果未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识别成功率分别为50.3%和56.5%,群体内个体识别成功率分别为39.5%—90.0%和34.0%—65.1%;长江口水域不同体长组刀鲚个体的耳石形态差异显著,表明其耳石形态特质随鱼类个体生长而变化,协方差校正法和异速生长校正方法的体长组别间的总体识别成功率分别为94.8%和98.8%。整体上,耳石轮廓变量(如矩形趋近率、圆度、分形维数、傅立叶系数等)对刀鲚群体间或体长组别间识别的贡献值高于耳石大小变量(如周长、平均直径、重量、面积等),而二者结合能更有效地识别各地理群体或体长组别个体。  相似文献   
80.
徐斌  张艳  姜凌 《岩土力学》2012,33(10):3122-3138
选取矿井涌水水源判别中常用的灰色关联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作为基础模型,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及单独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耦合判别思路,设计了GRA-SDA耦合式水源判别模型。利用某矿区实际样本数据,选取Na++K+、Ca2+、Mg2+、Cl-、SO42-、HCO3-共6组离子以及矿化度作为判别因子,对该模型进行实例验证。分析表明,该模型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与单独使用一种分析方法相比较,有效地提高了水源判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