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5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01.
兴仁县地处贵州省西南地区,海拔高度490~2 000m,属于典型高原山区多雷暴区域.文章就兴仁县雷暴活动时间分布及防雷减灾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2.
利用1971-2006年许昌地区逐日、逐月、逐年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变换,分析许昌地区雷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许昌地区雷暴目数年际变化幅度大,且雷暴目数年代际趋势变化阶段性显著,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年雷暴日数变化呈略微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个/10a;年平均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存在着准4a和10a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103.
浅析雷暴相关电码的编报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天气报中关于雷暴相关现象的编报,因其规定特殊较难掌握,尤其是其中一些电码的相关编报对许多观测员来说更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04.
陕西关中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气过程发生前及同期的高空、地面天气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着手,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分析2006年8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得知这次过程的主导系统是副热带高压,影响系统是700hPa切变;前期的高温高湿为这次过程积聚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垂直温度梯度,加剧了强对流的发展;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是强雷暴发生的有利条件,副高的减弱东退是这次强雷暴过程的触发机制;强雷电与强降水有很好的时间一致性;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日常预报业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地面露点锋的形成、发展和东移对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利用1976~2005年30年河池国家气象观测站一级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河池市雷暴活动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仪资料、福建龙岩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20年春季闽西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地面锋线北侧冷区内,属于典型的高架雷暴过程,产生的灾害性天气包括冰雹、短时强降水、高山站雷雨大风。500 hPa冷平流、850 hPa暖湿平流、925 hPa闽西南地区的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为高架雷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探空显示逆温层深厚且逆温层顶温度高,暖湿气流沿着锋面被强迫抬升,至逆温层之上饱和假相当位温随高度递减,存在显著的条件不稳定,对流得到快速发展。雷达分析表明,本次高架雷暴冰雹回波自低层快速倾斜向上发展,具有发展快、强度强、降雹时间长的特征。其双偏振参数演变特征与基于地面抬升的雷暴基本一致,降雹阶段表现为CC谷、ZDR接近零、KDP小于零。降雹前回波单体中存在强ZDR和KDP柱,可以作为冰雹预报的参考,提前量达到半小时。  相似文献   
107.
文章利用1961—2013年鄂尔多斯地区11个气象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和2012—2015年的闪电定位资料,对该地区的雷暴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2d,属于中雷暴区。其中东、西部的年平均雷暴日数相差15d左右,呈东部多西部少的经向型特点且季节性特征明显,夏季(6、7、8月)平均雷暴数最高,为20.9d,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4.66%,53a来,年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通过闪电定位资料分析得出:多数雷暴的雷电流集中在15~80k A之间。  相似文献   
108.
云凝结核浓度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美玲  银燕  赵鹏国  肖辉 《大气科学》2017,41(1):106-120
本文将非感应起电机制耦合到WRF中尺度模式中,选取Morrison双参数微物理方案,采用整体放电参数化方案,改变初始云凝结核(CCN)浓度(浓度变化从500 cm-3到4000 cm-3),共模拟15组试验,讨论了CCN浓度(nCCN)对雷暴云起电强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随nCCN增加,霰粒子数浓度减少,混合比增加,导致霰粒子平均尺度增加;冰晶粒子数浓度增加,混合比基本不变,导致冰晶粒子平均尺度减小。此外,霰粒子平均尺度增大,下落末速度增大,冰晶粒子平均尺度减小,下落末速度减小,二者末速度差值增加,导致单次碰撞电荷分离量增加。综上所述,气溶胶浓度增加使霰粒子与冰晶粒子碰撞分离过程增强,单次碰撞电荷分离量增加,正负电荷密度平均值增加,从而增强雷暴起电强度。  相似文献   
109.
利用闪电定位、多普勒雷达、探空数据以及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6年4月17日梅州地区的两次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雷暴过程均是强对流系统造成的,地闪以及降水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特征;正闪密集时段,有明显降水以及风速突变特征,地闪密集区对应着强风切变区域;地闪变化与风速变化相关性明显,地闪较降水有一定的滞后性;地闪的密集区域与雷达回波强度中心基本吻合;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不稳定层结参数特征均符合强对流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0.
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肇庆高新区雷暴发生频次特征,并针对相应的防雷安全策略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肇庆高新区属于多雷区,年际差异显著,2005年以后年雷暴日数明显减少且呈逐步下降趋势;危化场所防雷安全策略在安全管理方面应建立灾害天气的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巡检,完善危化品台帐。在技术要求上主要是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各电气系统的可靠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