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89篇 |
免费 | 1037篇 |
国内免费 | 12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2篇 |
大气科学 | 412篇 |
地球物理 | 1038篇 |
地质学 | 2473篇 |
海洋学 | 1105篇 |
天文学 | 56篇 |
综合类 | 261篇 |
自然地理 | 6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篇 |
2023年 | 195篇 |
2022年 | 268篇 |
2021年 | 253篇 |
2020年 | 211篇 |
2019年 | 257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176篇 |
2015年 | 215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266篇 |
2012年 | 258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232篇 |
2008年 | 246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204篇 |
2005年 | 163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59篇 |
1996年 | 118篇 |
1995年 | 138篇 |
1994年 | 108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6篇 |
1980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1963年 | 4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1943年 | 2篇 |
192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采出温度是影响地热能有效利用率的关键指标,采出温度越高,热储开发效果越好。岩溶热储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热储层类型,其采出温度受到储层参数的影响。以河南清丰地热田奥陶系岩溶热储为例,通过建立热储地质模型并利用7口地热井资料,进行基于热流和井储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探讨储层地质条件和回灌参数对采出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断层的存在加速了热储中低温区向生产井的扩散,导致热突破时间的提前。在开采后期,有断层情况下采出温度较高,且变化曲线斜率远高于无断层情况,表明断层有助于提高清丰地区热平衡时的采出温度,最终有利于增加采热量。目前,一般认为,注采井距越小采出温度越低。但是,当回灌速率高于50 kg/s时,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采出温度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注采井距835 m下的采出温度甚至高于1 000 m的情况。最后,确定清丰地区特定场景下的最优回灌参数组合为:回灌温度20℃、回灌速率50 kg/s、注采井距835 m。本研究结果将为清丰地区或其他类似岩溶热储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72.
《地面观测规范》规定:直管地温表应安装在带有铜底帽的保护框内,保护框顶端连接在一根木棒上,木棒顶端有一个金属盖,恰好盖住硬橡胶套管,木棒上几处缠有绒圈,金属盖内装有毡垫,温度表的感应部分周围填满铜屑。这样安装的目的就是阻滞管内外空气对流交换,防止降水等物落人,温度表具有必要的滞后性。只有这样才能真实测定地中温度。有的观测员在平时观测工作中,并未完全按上述规定执行,容易造成记录失真。 相似文献
173.
174.
沿甘肃碌曲—四川龙门山—重庆合川布设了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对龙门山及邻区进行了壳幔电性结构探测,采用更直观合理的扇形边界条件下的反演算法对长周期大地电磁资料进行二维反演.该剖面电性结果揭示了自北西向南东岩石圈深部的若尔盖壳幔高阻块体、松潘壳幔低阻带、龙门山壳幔高阻块体和川中壳幔高阻块体电性结构特征;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下方的龙门山壳幔高阻体显示为向北西延伸的楔形构造,推断龙门山及松潘—甘孜地块由于受青藏高原东缘和上扬子地块双向挤压,松潘—甘孜地块地壳物质向龙门山逆冲推覆,中下地壳至上地幔向下向南东俯冲,呈现上扬子地块西缘壳幔高阻楔形体插入青藏高原东缘的态势;初步认为上扬子地块西缘深部以松潘壳幔韧性剪切带作为中新生代以来的边界. 相似文献
175.
辽宁榴辉岩包体的石榴石中金云母出溶片晶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复县50号金伯利岩岩筒中,发现了罕见的榴辉岩包体,在该包体的主要组成矿物石榴石中发现了金云母出溶片晶。通过显微镜、透射电镜及其能谱观察分析测定与研究,确认该片晶为金云母。金云母无色,断面呈针状,一般宽0.5—5μm,长10—100μm;但宽0.05—0.1μm,长1—2μm的细小片晶也较发育。金云母片晶沿石榴石[111]晶带大致呈夹角为60°—70°的三组定向排列,表明它是由于榴辉岩从地幔深处上升到较浅部时释压作用从石榴石中出溶的产物。世界各地金伯利岩中榴辉岩包体的石榴石、辉石中微小针状出溶矿物(或包裹体)普遍存在,据文献报道,已经鉴定的出溶物有辉石和金红石。迄今为止,金云母出溶片晶的发现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76.
台湾峡谷HD133和HD77柱状样的沉积构成和发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南海东北部台湾峡谷内水深3 280 m的HD133和峡谷外水深3 378 m的HD77重力活塞柱状样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古生物和碳酸钙含量分析,利用AMS14C同位素测年和沉积速率初步认定是属于MIS3a以来的沉积。按沉积物粒度和碳酸钙含量可将两支柱状样划分为3套沉积层段:上部层段1和下部层段3均以粉砂质黏土为主,夹薄层粉砂,深水底栖有孔虫含量高,碳酸钙低于10%,代表受重力流作用较弱的正常深海沉积;中部层段2发育一套以中-细粒为主的厚砂层,含大量浅水底栖有孔虫,碳酸钙含量可高达60%,AMS14C测年出现倒置现象,表明主要为浅水重力流沉积。柱状样的沉积构成响应同期海平面变化,特别表现在深水砂层沉积的两大控制因素:在时间上,低海平面时期大量浅水和陆源碎屑物质直接输送到陆坡之下的深水区,形成富砂的层段2;在空间上,峡谷水道是重力流的物质输送通道,地形优势使得重力流携带物优先在水道中发生沉积,造成HD133柱的含砂量明显高于HD77柱状样。 相似文献
177.
178.
李昕阳石培基尹君锋李雅丽才文顺 《中国沙漠》2023,(4):135-145
旅游流可表征地区游客需求偏好程度,是诊断识别区域旅游业发展新市场的重要手段,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西走廊为例,通过对携程网、去哪儿、同程网三大旅游网站游记数据挖掘,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探究河西走廊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并针对性提出区域旅游地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集聚,等级性较为明显。(2)旅游流网络整体上覆盖面较大但紧密程度较低且不均衡,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3)旅游流网络处于不均衡,节点具有结构洞特征。基于“点-轴”理论,根据旅游地现状和指标结果优化旅游空间格局,确定了3个等级的旅游发展点、两个等级的旅游发展轴及三大旅游地系统,构建了河西走廊“点-线-面”的旅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