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倬  吴忠良 《中国地震》2005,21(4):526-529
在防灾减灾工作中,避免人员伤亡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地震伤亡的规律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例如Lomnitz,1970;Tsai,et al.,2001;Samardjieva and Badal,2002;贾艳等,2004)。  相似文献   
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出国留学。在留学中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为我国培养了更多的高、精、尖人才。由此,高中留学这个风潮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3.
<正>2014年1至10月,我国成功预报避让地质灾害408起,避免人员伤亡33,561人。在近日举行的"资源·环境·经济"栾川论坛上,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表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前10个月共发生地质灾害10,657起,死亡人数不到往年的一半。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谋划,精心指导,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2003年至2012年,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9,348起,避免37.1万人死亡。同时,加强法规规章体系建设,建立了国家、省、  相似文献   
104.
李响 《国土资源》2014,(8):14-15
正进入7月下旬8月上旬,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七下八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进入了最为严峻的时期。全国地灾灾情怎样?趋势如何?国土资源部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日前,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就此接受了记者专访。谈及目前全国地灾总体情况,关凤峻特别强调:"虽然上半年因灾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大幅减少,但全国地灾灾情同比较重。"地质环境司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灾5247起,造成71人死亡、25人失踪、5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关凤峻告诉记者,与去年同上半年灾情较重,相较去年呈现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05.
人群密集场所的人群智能监控是公共安全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以鱼眼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透视加权模型的密集人群智能监控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实时、准确地对室内密集人群进行密度估计和人数统计。  相似文献   
106.
一种新的疾病发病人数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体感温度为自变量,将一元线性回归、自然正交函数和逐步回归结合起来,分别建立了炎热和凉爽季节下南京幼年感冒和金华老年脑血管病的旬发病人数预测模型。并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逐步回归模型进行了比较。比较得出:模型的预测效果比逐步回归模型的好。  相似文献   
107.
李俊林  徐静  尹立  王式功  周马 《气象学报》2022,80(3):433-448
气温及其变化是影响人群健康特别是死亡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为了揭示气温对秦皇岛市居民死亡人数的影响,基于2014—2020年该市各区、县逐日气象资料和居民死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研究了气温、气温日较差和24 h变温对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按性别、年龄分层建模,使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量化了暴露在特定气温变化状态下的死亡风险。采用非参数双变量响应模型分析了气温与变温的协同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秦皇岛市居民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全年峰值均出现在最冷的1月,气温对3类死亡人数的影响以冷效应为主且具有滞后效应,而高温具有即时效应。(2)气温日较差与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总体暴露反应曲线呈“U”型分布,较大的气温日较差与上述两类死亡存在显著的风险效应,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受影响最大,大的气温日较差(19℃)累积3 d相对危险度为1.27,其95%的置信区间(95%CI)为1.15—1.4,而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24 h变温对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总体影响效应的暴露曲线呈非线性递增趋势,其中正变温呈现显著的风险效应。(4)性别、年龄分组结果显示,女性对气温变化更敏感,男性对气温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老年人群更容易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5)低温与变温的协同作用加剧了死亡风险。总体上,冬季低温背景与大幅度气温变化相叠加对当地老年居民死亡影响风险最大,应予适时重点预防。   相似文献   
108.
将地震灾害等级划分为巨灾、大灾、中灾、小灾、微灾等5个等级,给出每个灾害等级的灾度下限Di。选取地震灾害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相对值作为计算灾度的2个指标,采用“直接经济损失/年人均GDP”处理方法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无量纲化,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地震灾害灾度大小对比奠定基础。采用椭圆方程作为相邻灾害等级之间的分界线,给出相应参数以确定分界线方程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地震灾度模型计算公式。利用假设值和中国部分实际地震灾例验证了本文给出的地震灾度模型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比性,给出的地震灾害灾度计算模型可以推广到其他灾害。最后,比较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计算灾度值,认为唐山地震的灾度大于汶川地震,并对这一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