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利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皇寺国家观测站布设的毫米波云雷达、微雨雷达结合飞机等联合观测数据,对2019年2 月14日河北中南部地区一次冷锋降雪云系微物理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雷达回波与冰雪晶粒子微结构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认识该地区自然降雪的宏微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雪初生阶段表现为双层云结构,中云云顶高约4100 m,云底高约3600 m,低云云顶高约3100 m,云底高约200 m,中间存在一干层,3000 m以下高度粒子增长以凇附过程为主。降雪发展阶段上下两层云相接,雷达回波强度较强的时段地面降水量也较大,该时段降雪过程主要以凝华〖CD*2〗聚并增长为主。降雪后期回波强度最大值减小,云顶高降低,3000 m以下高度范围内回波强度、多普勒速度、谱宽随高度降低呈增大趋势;飞机观测结果显示,降雪消散阶段逆温层底部由于水云云层较薄,催化潜力较小,冰雪晶粒子主要位于云的中上部,随着高度降低,冰雪晶粒子在下落过程中增大,与雷达观测结果一致,毫米波云雷达和微雨雷达反射率因子随高度变化与降水粒子有效粒径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83, 雷达反射率因子主要受冰雪晶等大尺度粒子主导。  相似文献   
212.
利用观测数据、雷达产品、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4月15日河北保定一次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天气背景高层干冷,低层有暖脊,整层大气较为干燥。冷锋过境引起地面风力加大,锋面触发干对流后,冷池出流进一步加大了地面风速,湍流加强并出现扬沙。(2)对流云内存在水平弱风区,其径向速度近于0 m/s,弱风区后侧的雷达回波强度呈增加趋势。雷达低仰角0径向速度区的上方有水凝物粒子迅速集中、生长,生长区内径向速度为5~10 m/s,降雹区域上空各仰角均为0径向速度。(3)下击暴流和动量下传引发了干对流大风,降水粒子的蒸发、拖曳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气流下沉,其中蒸发作用的贡献更显著。(4)干对流消亡后,锋面东移,锋后西北风减弱,扬沙天气结束,较小的近地层风通量有利于沙尘粒子缓慢下降,地面能见度好转但PM10浓度依然较高。(5)夜间冷空气下沉,上游输送的沙尘粒子随之沉降,造成了浮尘天气。  相似文献   
213.
李欣  张璐  江敦双 《气象科学》2021,41(2):270-277
利用2011-2018年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青岛地区38个暖区暴雨日的基本特征.结果 表明:(1)青岛地区暖区暴雨按发生的天气形势主要可分为暖切变型、冷锋型、副高边缘Ⅰ型及产生连续性暴雨的副高边缘Ⅱ 型.(2)暖区暴雨主要发生在7-9月,其中7、8月发生次数较高.暴雨落区和青岛的地形关系密切,在南北山区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